器質性痛經

器質性痛經

痛經很常見,大多數情況下症狀都很輕微,不需要特殊治療。 (2)盆腔結核:盆腔結核亦屬炎性反應,但有它的特異性,治療一般採取以下措施。

 痛經很常見,大多數情況下症狀都很輕微,不需要特殊治療。婦女在出現原發性痛經時不用太緊張?應該明白這只是一種生理現象。同時,要注意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在月經期應避免劇烈活動、過度勞累,忌生冷飲食、寒濕侵襲及用冷水洗浴或在冷水中工作。

器質性痛經器質性痛經

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分為原發痛經、繼發痛經兩種類型。

原發性痛經又稱為功能性痛經,即未發現患者生殖器官有任何器質性病變,但因某些原因而造成痛經發生。最常見於25歲以下未婚未產的婦女,月經初潮排卵周期建立後才出現的痛經。

繼發性痛經又稱為器質性痛經,主要指因婦女生殖器官發生器質性病變而產生的痛經。最常引起繼發痛經發生的婦科疾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子宮頸內口或宮腔粘連、頸管狹窄、生殖道畸形、放置避孕環以及盆腔炎等。

痛經很常見,大多數情況下症狀都很輕微,不需要特殊治療。婦女在出現原發性痛經時不用太緊張?應該明白這只是一種生理現象。同時,要注意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在月經期應避免劇烈活動、過度勞累,忌生冷飲食、寒濕侵襲及用冷水洗浴或在冷水中工作。此外,拔火罐、按摩、針灸,服用中藥等都有較好的療效,可有效地緩解痛經。

雖然痛經本身不會危及生命,但許多時候它可能是某種較嚴重疾病的徵兆。因此,如果你有痛經的情況,應儘早到醫院看醫生,以確定引起痛經的原因。因發育不良、體質虛弱引起,則應對全身情況進行治療;因宮頸狹窄引起,可行宮頸擴張手術;因內分泌失調造成,應進行調整。

現代醫學怎樣治療器質性痛經?

器質性痛經絕大多數是繼發性痛經,能導致器質性痛經的常見因素是慢性盆腔炎、盆腔結核、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1)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所致痛經的治療,首先要注意休息,講究衛生,改善營養,加強鍛鍊,樹立徹底治療疾病的信心。常採用的治療措施有:

①全身用藥:主要的是使用抗菌素,在使用抗菌素的同時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增強療效。還可以用胎盤組織液或胎盤球蛋白等肌肉注射,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促進局部炎症吸收。另外使用孕激素,如黃體酮、安宮黃體酮等藥,也有一定療效。

②局部用藥:慢性盆腔炎由於長期炎症刺激,器官周圍易於出現粘連,抗菌藥物不易進入病變組織,而局部用藥則可有效地彌補全身用藥的這一不足,可以將已選定的藥物進行側穹窿封閉、宮腔注射等。

③物理治療:理療的方法與種類很多,如超短波、遠紅外、音頻等,這些治療措施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組織粘連,改善局部營養,有利於炎症消散。

④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嚴格掌握適應症,酌情施行子宮及雙側附屬檔案切除術。本治療方法主要適用於年齡在40歲以上,已無生育要求,並且病程迤邐,久治不愈,嚴重影響工作與學習,婦科檢查有較大的炎塊或積水,其腫塊直徑在6厘米以上者。

(2)盆腔結核:盆腔結核亦屬炎性反應,但有它的特異性,治療一般採取以下措施。

①一般治療:生殖器官結核與其它器官結核一樣,機體抵抗力的強弱對控制疾病的發展,促進病灶的癒合,防止日後復發等,均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患者要注意飲食起居的自我將息調攝,對因生殖器官結核而引起不孕者,更要注意精神情緒的調節,以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抗禦能力。

②抗結核藥物治療:抗結核藥多為抗生素或合成藥,其作用主要在於破壞或干擾結核桿菌的代謝過程,從而抑制其生長、繁殖及毒素的形成。最常用的異煙肼、鏈黴素、利福黴素類及吡嗪醯胺為殺菌劑,其它如對氨水楊酸、乙胺丁醇等皆屬抑菌劑。臨床上一般堅持聯合、規則和全程用藥。現在多數主張分強化(1~3個月)和鞏固兩個階段治療。總療程一般不少於一年。由於生殖器官結核病變具有慢性和復發性傾向,治療效果隨機體反應性、細菌毒力和化學藥物作用而異。治療時間過短,復發率很高,治療時間過長,結核桿菌就易於形成耐藥菌株。為了推遲耐藥菌株的產生,提高治療效果,在治療初期可以將鏈黴素、異煙肼和對氨水楊酸三藥聯合套用,一般情況下即使有耐藥菌株存在,聯合用藥的辦法也會有治療作用。倘若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已產生耐藥時,則可套用無耐藥的藥物,如利福平、卡那黴素、乙胺丁醇等藥的繼續治療。

③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不是首選的治療措施,但對於由結核因素造成的急性輸卵管積膿、卵巢膿腫等經抗結核藥物治療無效或治療後又復發者;更年期或更年期以後生殖器結核,但無其它活動性結核者;有繼發性感染、盆腔炎症反覆發作,盆腔臟器嚴重受累者;月經血細菌持續陽性或月經過多,久治不愈的結核性子宮內膜炎;久治不愈的結核性瘺管等,可以考慮子宮及附屬檔案全部切除術。需要注意的是,術前必須進行抗結核藥物治療,以免因手術致使結核活動及擴散。

器質性痛經器質性痛經

(3)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原則是根據患者的症狀、病灶的部位、範圍、年齡、對生育的要求,以及是否並發其它婦科疾病而定。現代醫學的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①合成孕激素:可用炔異諾酮、炔諾酮、甲地孕酮、氯地孕酮、安宮黃體酮等藥物作周期治療,使異位的子宮內膜退化。一般從月經周期第6天開始至第25天,每日一次口服上述藥物當中的一種5~10毫克,療程視治療效果而定,此法可抑制排卵。若希望生育者,可以從月經第16天開始服至第25天,每日一次用炔異諾酮或炔諾酮10毫克。這樣既可控制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痛經,又不至於影響排卵。

此外,還有人主張套用大劑量合成孕激素3~10個月,造成假孕狀態,使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產生脫膜反應,繼之壞死,最後被吸收而消失。套用劑量應由小逐漸加大,在預計月經來潮前一周開始,服甲地孕酮一次4毫克,一日2次,連服1周;第二周1次4毫克,一日3次;第三周1次8毫克,一日2次;第四周以後逐漸增加劑量至20毫克,每日1次。或服炔異諾酮或炔諾酮5毫克,每日1次;第二周繼之10毫克,每日1次;第三、四周15毫克,每日1次;第五、六周20毫克,每日1次;第七、八周30毫克,每日1次;第九、十周40毫克,每日1次,直至症狀及體徵改善或緩解為止。假孕療法至少應持續3個月,最長可達2年,這種療法約有80%的患者確能顯著改善其症狀及體徵,但也有約20%的患者在治療後半年又有復發。

②睪丸酮:對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有一定療效。劑量應隨著耐受量而定,開始劑量可為10毫克,每日2次。於月經周期後2周開始,口含化內服,這一劑量很少有影響周及發生男性化的副作用。但要達到止痛目的,常需持續幾個周期。此後可減少用量,再持續治療一個時期後,停藥觀察。如能妊娠則本病即可治癒。也有每日1次口服甲基睪丸素10毫克,或肌肉注射丙酸睪丸酮25毫克,每周2次,6~8周為一療程。兩療程之間,至少停藥4周。這一治療方法,可以引起月經延遲,月經量減少甚至閉經,但停止治療後均可以恢復。

③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對藥物有反應或藥物治療無效者可實施手術治療。

如為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年齡接近40歲,或已有子女,不伴有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者,可行全子宮切除術,保留雙側附屬檔案。但有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而病灶不能清除者,則應將附屬檔案切除。如年輕要求保留生育能力而子宮內膜異位症僅局限在子宮一處,可行病變區域剜除術。

④放射治療:病灶位於腸道、泌尿道或盆腔結締組織等處不易進行手術,或內分泌治療效果不好,或接近絕經期的復發病例,或患者身體情況差,或其他原因如過於肥胖,對手術有很大顧慮等,也可採取放射治療,造成人工絕經。一般用宮腔鐳療或鈷放射治療,能破壞卵巢功能,使異位內膜萎縮。

另外,還有不少疾病也可繼發形成器質性痛經,其治療的關鍵就在於治療原發疾病,只要治癒了導致誘發痛經的原發病症,其痛經亦就自然會緩解或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