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庵婆羅果

對待佛家的教理,不知道類推,認為只有自己一一親身體驗,才能相信,最終只能導致什麼也得不到。

原文

昔有一長者,遣人持錢至他園中買菴婆羅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當買來。"

即便持錢往買其果。果主言:"我此樹果,悉皆美好,無一惡者。汝嘗一果,足以知之。"

買果者言:"我今當一一嘗之,然後當取。若但嘗一,何以可知?"尋即取果,一一皆嘗。

持來歸家,長者見已,惡而不食,便一切都棄。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聞持戒施得大富樂,身常安隱,無有諸患。不肯信之,便作是言:"布施得福,我自得時然後可信。"目睹現世貴賤貧窮,皆是先業所獲果報,不知推一以求因果,方懷不信,須己自經。一旦命終,財物喪失,如彼嘗果,一切都棄。

譯文

從前有位長者,派人拿錢到別人的園子裡去買庵婆羅果來吃。他吩咐說:“質量好、味道甜美的果子,你就買回來。”於是那個人就拿著錢去買。園子的主人說:“我這樹上結的果子,都很好,沒有一個不好的。你只要嘗一個,就知道了。”買果子的人說:“我現在應該一一品嘗,然後才買,如果只是嘗一個,怎么能知道個個都很好呢?”接著他取來果子,每個都嘗了一下,才拿著回了家。長者見了,厭惡得吃不下,於是全都扔了。

詞語辨析

解析

故事中的那個人用“品嘗一果,怎知它果甜美”的思路,去“盡嘗它果”,導致“一切都棄”的結果。

這原本是用來比喻:

寓意

做事要善於從個別中發現和認識一般。

不可能事事都要親身經歷後才能得到真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