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是蒸發操作的一種。其特點是所產生的二次蒸汽不用來使物料進一步蒸發,只是單台設備的蒸發。對於單效蒸發,在給定生產任務和確定了操作條件後,通常需要計算水分蒸發量、加熱蒸汽消耗量和蒸發器的傳熱面積。

流程

單效真空蒸發流程 單效真空蒸發流程

如圖所示為工業生產中所見的典型單效真空蒸發流程。圖中左面的設備是生產流程中的主體設備一蒸發器。蒸發器的種類很多、結構各異,但目前生產上使用的大部分蒸發器均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下部的加熱室,這實際上是一個由若干加熱管組成的間壁式換熱器;構成蒸發器的另一部分是上部的蒸發室(亦稱分離室)。

待蒸發的原料液(稀溶液)送入蒸發器後直接流入加熱室的換熱管內,而加熱蒸汽則進入加熱室的管間冷凝,所放出的潛熱通過管壁傳給在管內流動的料液,使溶液受熱沸騰汽化,濃縮了的料液從蒸發器的底部排出,進入濃液貯槽即為產品(常稱完成液) 。加熱蒸汽放熱後自身冷凝為冷凝水,由加熱室下部排出。

計算

單效蒸發器物料衡算示意圖 單效蒸發器物料衡算示意圖

對於單效蒸發,在給定的生產任務和確定了操作條件以後,通常需要計算以下內容:水分的蒸發量、加熱蒸汽消耗量、蒸發器的傳熱面積。可套用物料衡算方程、熱量衡算方程和傳熱速率方程來解決。

(一)蒸發水量的計算

對圖中所示蒸發器進行溶質的物料衡算,可得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由此可得水的蒸發量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完成液的濃度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式中,F——原料液量,kg/h;

W——蒸發水量,kg/h;

L——完成液量,kg/h;

xo一一原料液中溶質的濃度,質量分數;

x1——完成液中溶質的濃度,質量分數,

(二)加熱蒸汽消耗量的計算

加熱蒸汽用量可通過熱量衡算求得,即對圖中作熱量衡算可得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式中,H——加熱蒸汽的焓,kJ/kg;

H’——二次蒸汽的焓,kJ/kg;

ho——原料液的焓,kJ/kg;

h1——完成液的焓,kJ/kg;

he——加熱室排出冷凝液的焓,kJ/h;

Q——蒸發器的熱負荷或傳熱速率,kJ/h;

QL——熱損失,可取Q的某一百分數,kJ/kg;

Co、C1——原料、完成液的比熱,kJ/(kg ·℃)

(三)傳熱面積的計算

蒸發器的傳熱面積可通過傳熱速率方程求得,即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式中,A——蒸發器的傳熱面積,m ;

K——蒸發器的總傳熱係數,W/(m · K);

△tm——傳熱平均溫度差,℃;

Q——蒸發器的熱負荷,W或kJ/kg。

式中,Q可通過對加熱室作熱量衡算求得,若忽略熱損失,Q即為加熱蒸汽冷凝放出的熱量,即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四)傳熱平均溫度差△tm的確定

在蒸發操作中,蒸發器加熱室一側是蒸汽冷凝,另一側為液體沸騰,因此其傳熱平均溫度差應為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式中,T——加熱蒸汽的溫度,℃;

t1——操作條件下溶液的沸點,℃。

溶液的沸點不儀受蒸發器內液面壓力影響,而且受溶液濃度、液位深度等因素影響。

(五)總傳熱係數K的確定

蒸發器的總傳熱係數可按下式計算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式中,ai——管內溶液沸騰的對流傳熱係數,W/(m ·℃);

ao——管外蒸汽冷凝的對流傳熱係數,W/(m ·℃);

Ri——管內污垢熱阻,m ℃/W;

Ro——管外污垢熱阻,m ℃/W;

b/ γ——管壁熱阻,m ℃/W。

生產強度

蒸發器生產強度的定義

蒸發器的生產能力儀反映蒸發器生產量的大小,蒸發器的生產強度簡稱蒸發強度,是指單位時問單位傳熱面積上所蒸發的水量。即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式中,u——蒸發強度,kg/(m h);

W——蒸發的水量,kg;

S——傳熱面積,m 。

蒸發強度通常可用於評價蒸發器的優劣,當蒸發W任務一定時,生產強度越大,所需要的傳熱面積越少,即設備的投資就越低。因此,它反映了蒸發操作的設備性能,也是蒸發操作的重要經濟指標之一。

對多數物系,當沸點進料,若不計熱損失和濃縮熱,可得

單效蒸發 單效蒸發

由上式可知,提高蒸發強度的主要途徑是提高總傳熱係數K和傳熱溫度差△tm。

提高蒸發強度的途徑

1.提高傳熱溫度差

提高傳熱溫度差可從提高熱源的溫度或降低溶液的沸點等角度考慮,可以採用下列措施實現。

(1)真空蒸發

(2)高溫熱源

提高△tm的另一個措施是提高加熱蒸汽的壓強,但這時要對蒸發器的設計和操作提出嚴格要求。一般加熱蒸汽壓強不超過0.6~0.8MPa。對於某些物料如果加壓蒸汽仍不能滿足要求時,則可選用高溫導熱油、熔鹽或改用電加熱,以增大傳熱推動力。

2.提高總傳熱係數

蒸發器的總傳熱係數主要取決於溶液的性質、沸騰狀況、操作條件以及蒸發器的結構等。合理設計蒸發器以實現良好的溶液循環流動,及時排除加熱室中不凝性氣體,定期清洗蒸發器特別是加熱室內管,均是提高和保持蒸發器在高強度下操作的重要措施。

與多效蒸發比較

評價蒸發過程的兩個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能耗與蒸發器的生產強度。能耗主要是指加熱蒸汽的消耗量,它是關係到操作費用高低的主要指標之一。生產強度則決定了設備投資的大小,生產強度大,蒸發一定量溶液所需的傳熱面積少,整個蒸發裝置小,設備投資少,對於多效蒸發裝置來說,需考慮操作費與設備費總和為最小的原則來權衡最佳的效數。

(一)溶液的溫度差損失

單效、多效蒸發的有效溫差及溫度差損失

單效和多效蒸發過程中均存在溫度差損失。若單效和多效蒸發的操作條件相同,即二者加熱蒸汽壓力相同,則多效蒸發的溫度差損失較單效時的大。右圖為單效、多效蒸發的有效溫差及溫度差損失的變化情況。

圖中總高代表加熱蒸汽溫度與冷凝器中蒸汽溫度之差,即130℃一50℃=80℃。空白部分代表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溫度損失,陰影部分代表有效溫度差(即傳熱推動力)。由圖中可見,多效蒸發中的溫度差損失較單效大。不難理解,效數越多,溫度差損失將越大。

(二)蒸發器的生產能力和生產強度

當蒸發過程中若沒有溫度差損失時,則三效蒸發和單效蒸發的熱流量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兩者的生產能力也大致相同。但是,兩者的生產強度截然不同,三效蒸發時的生產強度儀為單效蒸發時的1/3左右。在實際生產中,由於多效蒸發時的溫度差損失大於單效蒸發時的,故多效蒸發時的生產能力和生產強度均低於單效蒸發時的。效數越多,溫度差損失越大,蒸發裝置的生產能力愈小。同時,隨著效數增加,蒸發器的生產強度降低很快,致使設備投資迅速增加。

(三)多效蒸發效數的限制

下表列出了不同效數蒸發的單位蒸汽消耗量。隨著效數的增加,單位蒸汽的消耗量會減少.即操作費用降低,但是有效溫度差也會減少(即溫度差損失增大),使設備投資費用增人。因此必須合理選取蒸發效數,使操作費和設備費之和為最少。

單效雙效三效四效五效
(D/Wmin)理論值10.50.330.250.2
(D/Wmin)實測值1.10.570.40.30.27

可見,多效蒸發D/W說明蒸發同樣數量的水分形,採用多效蒸發時為小,可節省生蒸汽用量,提高生蒸汽的利用率,但是加熱蒸汽利用率的提高是以降低蒸發強度為代價的,效數增加,蒸發強度降低,以及溫差增加,使得效數不能隨意增加.一般常見2~3效。同時,效數增加,設備費用都成倍增大,因此,必須對設備費和操作費進行權衡以決定合理的效數。這是最最佳化設計的內容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