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基片

喙基片

軸節基部固連在喙窩的膜質中,端部以小球突與下顎中部的莖節呈關節狀連線。 與莖節端部相連的是呈刀片狀的盔節外顎葉,外顎葉基部內側,為褥狀的內顎葉(圖)。 一對下顎盔節在前面,一對下唇須在後面,包圍著中唇舌形成喙管(圖)。

喙基片

喙基片喙基片
基本內容:

一對下顎位於上顎後方,下唇兩側。下顎由軸節、莖節和盔節組成。軸節細長,呈棒狀。在兩軸節間有一對排列成"∧"形的喙基片,連線在軸節端部,由肌肉控制其活動。軸節基部固連在喙窩的膜質中,端部以小球突與下顎中部的莖節呈關節狀連線。莖節寬而長,端部外側著生已退化成兩個小節的下顎須。與莖節端部相連的是呈刀片狀的盔節外顎葉,外顎葉基部內側,為褥狀的內顎葉(圖)。
下唇基部是一個三角形後頦,支接於喙基片上,與後頦相連的為前頦。前頦的前壁與舌後壁圍成唾竇,唾管開口於唾竇底部(圖)。前頦端部兩側著生一對細長扁平的下唇須,中央著生一根中唇舌。中唇舌端部有一圓形的中舌瓣(圖)。每根下唇須由兩個較長的基節和兩個較短的端節組成,其端部著生眾多的觸覺和味覺感覺器。下唇須由一條肌肉與前頦相連,可單獨活動。下唇前頦末端延伸的中唇舌細長呈管狀,腹面內凹形成唾道。中唇舌的舌桿由多毛的硬環和狹窄光滑的膜質相間組成,因此中唇舌能伸長和縮短。中唇舌基部由一對短葉狀的側唇舌包圍,可將唾竇中流出的唾液引向中唇舌腹面的唾道中(圖)。
蜜蜂吮吸液體時,下顎軸節向下伸出,下顎和下唇各部分伸直,下顎葉節瓣緊貼在內唇下,與口前腔閉合,使口喙的食物道與口相連(圖)。一對下顎盔節在前面,一對下唇須在後面,包圍著中唇舌形成喙管(圖)。喙管的外圍通道為食物道,液體食物由此進入消化道(圖)。口喙不使用時,下顎軸節向後擺動,盔節和中唇舌向後折回,緊靠在下顎莖節和下唇前頦(圖)。
網址:http://www.bee-sd.com/yfkj/detail.asp?n_id=368

相關內容:

口器由喙基片、喙(1~2節)和口針組成。在膠蚧屬中,第2節喙突成雙葉狀,稱口後葉。觸角2~5節,呈錐狀瘤突,為短式觸角,或呈圓柱狀,稱長式觸角。觸角頂端常生有數根剛毛。胸氣門2對,後胸氣門位於口器下側,前胸氣門移向體背側,形狀比後胸氣門大,並與一錐柱狀臂和臂板相連,以利呼吸。有的種類臂較短或無臂,但臂板存在。管板邊緣為硬化框,中部平坦而具若干刺狀五孔腺,或凹入成火山口狀,常稱為臂板坑。坑內又有若干小坑,稱為內坑。內坑為許多小管包圍一中心大管,形成臂板圖案。氣門口有一群五孔腺,此腺有時組成氣門腺路,分布於前胸氣門與臂板之間,無腹氣門

網址:http://baike.baidu.com/view/2014748.htm

相關資料:

任氏始獵蝽:體色:黑色。前胸背板後葉側緣、革片前緣基半部、膜區基部1/3處的橫帶棕色至暗棕色。
結構:喙、頭的腹面、胸部各節腹板、各足基節及轉節、腹部腹面具長短不一的黃白色閃光毛;頭的背面,觸角、前胸背板前葉、小盾片具褐色長毛;前胸背板後葉及革片上具褐色短毛;各足股節及脛節具黃色長毛。喙第2節約為第1節的1.5倍;觸角第1節約等於眼加眼前區之和之長;眼前區長等於眼加眼後區之長;單眼間距小於單眼直徑。領端突發達,呈瘤狀;前胸背板前葉具印紋,中央縱溝較窄;後葉約為前葉長的1.5倍,具明顯的皺紋,前部無明顯的隆脊;側角圓鼓,後緣中部近直;發音溝較長,近梭形,側觀有布紋狀之感;小盾片具皺紋,近端部有1凹陷,端刺短粗,上翹;雌蟲前翅超過腹部末端,雄蟲前翅顯著超過腹末。前足脛節海綿溝超過脛節長的1/3,中足海綿溝約占脛節的1/3。抱器頂端幾呈直角彎曲;尾節突長,基部較寬,向端部漸窄,端部劍頭狀。陽莖基片基部細,端部膨大;基片橋短,著生於基片近中部;基片延頸向兩側擴展。陽莖鞘背片較小,位於陽莖體端部;陽莖鞘腹面中後部具縱走紋;陽莖鞘支片到達陽莖端部;內陽莖體構造簡單。雌蟲第8腹節背板前後緣均呈弧形凸出,兩緣在側面相接;第9腹節背板中央稍隆起,上生黑褐色粗剛毛,後緣凹入;第10腹節背板較小。第1載瓣片基部側面較隆起,兩片分離;第1產卵瓣短寬,頂端較尖;尾瓣較發達。
網址:http://www.cdstm.cn/c9/info.jsp?id=2349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