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課稅

商品課稅

商品課稅,是指對生產、消費的商品或提供的勞務所課的稅。這裡所說的商品,既包括有形商品,如食品、服裝、住宅等,也包括無形商品,如專利、技術等;既包括資本性商品--生產資料,也包括消費品--生活資料;既包括本國商品,也包括從外國進口的商品。勞務,通常只包括經營者提供的勞務,如賓館向客人提供的食宿服務等,不包括被僱傭者提供的勞務,如公司職員受僱之後為本公司提供的勞務等,也不包括自我提供的勞務,如家務勞動等。

基本信息

商品課稅

特性

商品課稅在歷史上是各國取得

商品課稅商品課稅
財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它和財產稅、所得稅共同構成當代稅收的三大體系。與財產稅、所得稅相比,商品課稅具有以下幾方面特性。

課稅對象廣泛

商品和勞務是社會最基本的活動,也是最廣泛的課稅對象。和財產稅、所得稅相比,商品稅的課稅對象最為廣泛,因而易於政府取得財政收入。

以流轉額為課稅基礎

與所得稅相比,商品課稅征於產品交易的賣方,即企業單位的毛收入或增值額;而所得稅則課徵於生產要素交易的賣方,即個人家庭部門的純所得。所以商品課稅是以商品價值的流轉額為課稅基礎,而不是以淨所得為基礎。

最重要的區別是:所得課稅是對人稅,而商品課稅是對物稅。所得稅要給予納稅人以個人情況的寬免和扣除,並可適用累進稅率;商品稅則不考慮個人情況,並適用比例稅率。

課稅環節較多

商品課稅的課徵環節,從商品流通過程來看,商品從原材料到產成品,要經過產制、批發和零售等環節,才能進入消費者手中。其中經過的階段和交易的次數有多有少,還經常分合多變。正因為商品流通存在著階段性,因而課稅的環節(階段)不同,稅收收入和對商品生產及流通的作用就不同。

重複課稅的存在

正因為商品課稅存在著課徵環節問題,故要在兩個環節以上課徵,或每一商品未進入最終消費品市場而繼續流通,經過課稅環節就要納稅,因而形成重複課稅。重複課稅是商品課稅的一大特性。

稅負可以轉嫁

由於商品課稅是在商品流通中進行的,故納稅人很可能通過提高商品價格,轉嫁給消費者;或壓低收購價格而轉嫁給生產者等等,而使稅款轉嫁給他人。

商品稅屬於對物稅

所得稅和財產稅屬於對人稅,商品稅則屬於對物稅。因而商品稅可以發揮對物稅的一切功能來為國家政治和社會經濟服務。

商品課稅的缺陷

商品稅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不符合納稅能力原則

納稅人的所得未必與其消費成正比。比如一個家庭人口多,而勞力少,勞動收入和其他收入一般,則較人口少收入多的家庭來說,在兩者的人均消費水平一樣的情況下,前者消費要大於後者,而稅收負擔也大於後者。

違反稅負公平原則

在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和所得高低懸殊的條件下,商品課稅不區別納稅人的經濟狀況負擔能力,一律按消費量的多寡承擔稅負,造成稅收具有明顯的累退性,不符合稅收的公平原則。商品課稅在負擔上的累退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商品課稅一般採用比例稅率。直觀地看,對一般消費品課稅,消費數量大者稅負亦大,消費數量少者稅負亦少,這似乎符合公平課稅的原則。但是,進一步分析,個人消費品的數量多寡與個人收入並不是成比例的。例如,個人收入高於他人數倍、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個人,其消費品支出絕不可能比他人多數倍、數十倍、數百倍。在這種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情況下,商品課稅就具有累退性,收入愈少,消費性開支占其收入的比重愈大,稅負就相對愈重,導致事實上的稅負不公。其次,對全部消費品都課稅時,由於需求彈性大小不同,課稅所引起的提價速度也不同,往往是生活必需品最快,日用品次之,奢侈品最慢。因此,商品課稅的稅負將更多地落在廣大低收入者的身上。再次,任何國家的富有階級和階層的人數總是少數,相對貧窮的階級和階層總是多數。就總體而言,商品課稅的稅負必然主要由居多數的相對貧窮的階級和階層負擔。

可能影響生產發展

商品稅課徵要轉嫁,有賴於提高出售價格,價格提高,對商品的銷售數量有相當大的影響,有時甚至無法將稅負加入貨價。同時,稅款的繳納,一般是由生產者墊付,即使能夠順利轉嫁,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收回,影響生產資金周轉,妨礙生產的發展。

容易引起價格上漲,減少商品供給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對所有商品普遍課稅,首先會使資本品價格提高,資本品生產者墊支的資金增加,成本上升。此時,生產者如果仍然保持價格不變,也將會蒙受損失。因此,只有提高商品價格,才能將稅負轉嫁出去。而商品價格的上漲,又必然會導致銷售數量的下降,最終會減少商品供給。

存在重複課稅

商品課稅除增值稅外,一般都存在重複課稅,這不但使稅負不公,而且影響社會經濟結構的最佳化,特別是影響專業化協作生產的開展,從而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可能影響人民生活

商品課稅的主要特徵之一是稅負轉嫁,生產者利用這一特徵,將稅負最大可能地轉嫁於廣大勞動民眾身上,使之蒙受犧牲。同時,人民為減輕因課稅而加重的負擔,不得不節制消費,而消費的過分節制,會影響人民經濟福利的享受,使人民生活不能正常提高。

商品稅缺乏彈性

如果提高商品課稅稅率,以期增加收入,但可能由於抑制了人民消費,社會消費量減少,而使稅收減少。

商品課稅自15世紀末葉以來,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因遭到廣大人民的反對,其收入在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日趨下降。其公平性在生活必需品等有免稅規定之後,其違背公平原則的程度有所減輕。今天,在已開發國家中,商品課稅的作用已被重新認識,商品課稅的主要稅種已由傳統的全值稅改為增值稅。在開發中國家里,商品課稅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並且有很大的發展趨勢。因此,研究和改革商品稅制,克服商品課稅的缺陷,充分發揮商品課稅的優點,是實行商品課稅的國家要著重解決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