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大鼓書

唱大鼓書,是過去北方比較常見的一種曲藝形式。清朝末年開始在東北地區流行。唱大鼓書時演員一手擊鼓、一手打板,伴奏有一把三弦即可。

簡介

“大鼓書”是過去北方比較常見的一種曲藝形式。清朝末年開始在東北地區流行。民國年間形成了奉天大鼓(也稱奉調大鼓、東北大鼓)、吉林大鼓(也稱東城調,流行於吉林市一帶)、江北大鼓(流行於松花江以北地區,又稱“屯大鼓”)等幾個具有地域特色的流派,可見是相當盛行的。

形式

唱大鼓書的服裝、道具、伴奏都很簡單。一隻扁圓形的木框皮面鼓,支在幾根竹棍組成的鼓架子上,演員一手擊鼓、一手打板,伴奏有一把三弦即可。還有的甚至不用鼓,一人自彈自唱,用腳打板擊節,類似“單弦”的形式。

其實,東北的大鼓書就是由“弦子書”發展而來的,據說還與滿族祭祀薩滿在三弦伴奏下唱的“神歌”有著一定的關係。至於演員的服裝,和說評書、相聲一樣,外罩一件長衫即可,早期演出也不用化妝,弦子一響、鼓板一敲就可以開唱。後來雖然有了女演員(俗稱“女大鼓”),也只不過略施淡彩,外穿旗袍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