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隆之變

唐隆之變

這次政變的後果是:即位不足一個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復闢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加強大。 後續7月24日,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退位,李旦登上寶座,是為唐睿宗,改元景雲,三天后,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713年7月唐玄宗發兵,誅滅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之死,才最終結束了自中宗朝以來朝局多年混亂的局面。

簡介

唐隆之變,或稱唐隆政變,是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景龍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由當時相王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太平公主帝都長安城共同發起的一場宮廷政變。李隆基以禁軍殺了韋後安樂公主,並徹底剿滅了韋氏集團。這次政變的後果是:即位不足一個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復辟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加強大。

背景

唐中宗以神龍革命復辟後,對與其共患難的妻子韋後十分縱容,導致朝政大權逐漸被韋後一族掌握,武三思在韋後和昭容上官婉兒的幫助下,位列宰相,在朝堂中形成了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
唐中宗
他們大肆打壓張柬之敬暉神龍革命的功臣勢力,激化了其他李唐皇族之間的矛盾。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子李重俊,他並非韋後親生,安樂公主與其夫武崇訓(武三思子)經常侮辱他並想奪了他的太子之位。707年7月,李重俊發動兵變,殺死武三思父子,但因皇帝仍是中宗,羽林軍倒戈,最終兵敗被殺。武三思雖死但韋後的勢力更加強大,而當時天下並不安定,多有水旱之災,而韋後等人只熱衷於打壓反對勢力,培植親信,朝政混亂。此時的朝堂,韋後及其集團雖然大權在握,但對其痛恨者甚多。

經過

710年6月,中宗暴死,傳韋後和安樂公主下毒,暗殺中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韋後意欲臨朝攝政,她扶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並將領南北衙禁衛軍交與韋家子弟統領,其獨攬大權之心昭然若揭。
李隆基

臨淄王李隆基素有大志,原來親近韋氏的兵部侍郎崔日用向其告密,得知訊息的李隆基在其姑母太平公主的支持下,與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苑總監鍾紹京等,密謀策劃,爭取了萬騎軍葛福順陳玄禮、李仙鳧等軍官的支持,通過周密部署,於7月21日夜發動政變。
葛福順突襲羽林營,殺韋跨、韋播、高嵩,策反了羽林軍,並攻入玄德門,李仙鳧亦引兵攻入白獸門,於三更會師於凌煙閣。李隆基引兵入,稱:“韋氏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守衛內宮的武士紛紛倒戈回響,韋後逃入飛騎營反被斬首宗楚客、安樂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兒等人也陸續被殺,並於全城搜捕韋氏集團人員,凡身高高於馬鞭的男性皆處決

後續

7月24日,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退位,李旦登上寶座,是為唐睿宗,改元景雲,三天后,李隆基被立為太子。此次政變雖結束了韋皇后集團控制朝堂的狀況,但代之以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對抗,而睿宗無法處理此局面,於712年7月禪讓帝位給李隆基,是為唐玄宗。
713年7月唐玄宗發兵,誅滅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之死,才最終結束了自中宗朝以來朝局多年混亂的局面。
影視作品中的李重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