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遠悊

唐遠悊,男,唐朝詩人,中宗時人。作品見於《全唐詩》,第69卷025首《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基本信息

寫作特點

唐遠悊的詩歌在語言上,普遍認為具有“沉鬱”的寫作特點,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鍊字鍊句。“沉鬱”一詞最早見於唐朝,“體沉鬱之幽思,文麗日月”,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語言,“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對詩歌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其詩歌風格的形成,與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著密切關係。唐遠悊處於盛世末期,少時有雄心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國運衰微,加之仕途不濟命途多舛,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也使詩風大有轉變,趨近現實主義。

唐遠悊她更多地採用比擬的方式借景抒情寫作特點,借物明志,用心靈的眼睛觀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無不慘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觀得到高度的統一,感情深摯,詩味雋永。

主要作品

《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皇恩眷下人,割愛遠和親。
少女風游兌,姮娥月去秦。
龍笛迎金榜,驪歌送錦輪。
那堪桃李色,移向虜庭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