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章發

唐章發

2005年獲“中華縱橫”全國詩書畫攝影徵文一等獎; 2006年獲“第三屆中華名人全國書法、美術作品大展” 2008年獲“喜迎奧運愛我中華書畫藝術展”三等獎;

唐章發,字弧,號浪平。1937年出生,成都市金堂人;自幼喜山水,50年代進入西南師範大學(現西南大學),經蘇葆楨介紹識山水大師段虛谷,並跟其習山水,幾十載筆耕不輟,終略有心得。多次入選全國及省市書畫展並獲獎。作品及事跡被《人民日報》,《中國書畫報》,《中國書畫家》,《今晚報》,《南充
日報》等多家媒體選載報導。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一級美術師,《中國民族書畫》特聘專業畫家,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南充市政協書畫院畫師。
重要獎項:
1995年獲“中國、日本美術書法展賽”二等獎; 1995年獲《世界和平友好國際書畫藝術大賽》成年優秀獎;
1996年獲“首屆孺子牛杯全國書畫大展”入選獎;
1997年入展“海峽兩岸迎香港回歸書畫展”;1997午入選《四川省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七十周年美術書法作品展覽》;1998入展《四川省第二屆迎春畫展》。作品《入雲深處》、《水天一色》、《青山古寺》、《青獅守龍門》等先後被選送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併入選多種典藉。
2000年出版“唐章發山水畫冊”;
2002年作品“秋韻”選載《人民日報》;
2005年獲“中華縱橫”全國詩書畫攝影徵文一等獎;
2006年獲“共建綠色家園”全國書畫大賽二等獎;
2006年獲“第三屆中華名人全國書法、美術作品大展” 一等獎;
2007年獲“迎奧運海峽兩岸華人藝術家書畫作品大賽”二等獎並授予“2007中國百傑著名畫家”;
2007年被授予“中國國際書法藝術研究院終身特約書家”;
2008年獲“1978-2008紀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全國中老年書畫作品北京邀請展”金獎;
2008年獲“夕陽最美 第二屆全國離退休老幹部書畫作品展”銀獎;
2008年獲“喜迎奧運愛我中華書畫藝術展”三等獎;
2008年入選“當代書畫名家提名展”,作品“九寨溝長海”入編《當代書畫名家精品辭典》第三卷;
2008年獲“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書畫系列展”一等獎;
2008年8月應邀在北京參加“奧林匹克之旅-民族藝術展”,其中一幅作品《野趣》作為禮品贈送給前來參加奧運會閉幕式典禮的蒲隆地副總統。同年,由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出版《中國美術30年 唐章發》作品集。
2009年《 紀念張伯駒誕辰110周年全國書畫和國寶展》特邀著名書畫家
龍瑞說,唐老所畫山水富有傳統山水畫的書卷氣息,其筆墨成熟古拙,一筆寫出,一氣呵成,此乃為中國山水畫之正途大道,觀其畫作“氣象”中正,樸厚,蒼潤而不失文氣,為唐老“心象”性情率真的吐露。
唐老長時間的對傳統文化的研習,以及面對自然山水寫生的創作,力圖從中國山水的文化立場考慮,執
著於筆墨的內美,把內心的感受通過豐富,深刻的筆墨語言,來表現山川的靈動,運用自己的陶養,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去融合文化,筆墨及山水的自然之美,達到一個新的美學統一。
唐老在繼承傳統山水精神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著屬於自己的“章象”和“趣象”相結合的藝術之路。唐老的山水作品端莊,樸實的全景式構圖,粗朴的骨線,疏朗的氣韻,渾厚華滋的筆墨“氣象”,抒寫著既有傳統審美情趣又不失現代視圖感染張力的藝術語言,在唐老的的山水作品中都滲透著文人畫的意境,蒼潤厚重的畫風給觀者以“內美靜中參”的藝術享受。
唐老對繪畫是專注,勤奮的,他走的是一條漫長而又頗費氣力的正途大道。唐老用物象,心象,意象,趣象的遞進境界來整合自己繪畫中傳統與現代的審美需求,使其作品逐漸形成了具有傳統文化精神和書卷氣的穩定筆墨語言及表現形式。從繪畫的角度來考慮,唐老對構成因素做了探索,這使得其繪畫既有傳統的精神,又不失當代審美的觀念和潮流。唐老堅持從鮮活的生活和豐富多彩的自然中尋找靈感,並通過點,景,造型,筆墨去表現特定時空最能打動人的詩化意境。
觀唐老作品,有一個明顯的感覺,那就是唐老的作品中蘊含著山水的雄渾,樸厚,他追求的是整而不亂,平而不薄的繪畫效果,在縱橫隨意的筆墨中體現出關係及結構的緊湊嚴密。唐老用筆線條圓厚而沉疑,用墨多枯潤相合,畫面豐富而雄渾。在構圖上,唐老也很重視虛實開合,構成聚散的多方經營,形成了自己平和,單純,整合的繪畫風貌。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繪畫形式。李可染先生曾說,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意境相合,當以真境求神境。唐老在其藝術追求中特別注重意境的表達,追求作品的內涵豐富和空靈,幽深,清遠的畫境。莊子之道,是指人在虛靜中的絕對自由,觀唐老作品,已有虛靜忘我之氣局,此藝術之高境也。
涉畫心語
國畫先要“入格”,要從傳統技法開始,但最終要走出來,此為最難。入格之後要有勇氣把那些徘徊在傳統技法里的“格內”作品否定,把視線轉移到格外來。儒,釋,道各家哲學要學,所有傳統文化都該了解一些,尤其是文史知識。當情境交融,有情而發而動筆以至到“惟絕似有絕不似於物象”(黃賓虹語)的效果產生時,筆墨已經在“融”中被人格化了。也只有在此情景中,你的筆才敢於“冒著危險去推倒既存的偏見,而表現自己所想到的東西”(羅丹語)。
寫意畫的關鍵字是“寫”。寫意畫是“寫”出來的;“寫”貫穿創作的全過程。書法也是“寫”出來的,他們同源而生。
中國山水畫可以借用西畫的一些原理,也可以不。筆墨在中國畫中很重要。在筆與筆,筆與墨,墨與墨之間不僅有形式美,結構美,而且還可以傳達出個人的主觀精神境界。寫意畫實質上是一種語言,只不過這種語言是無聲的。好的寫意畫是“無聲的詩”。
一幅好的作品,初看要有氣勢有吸引力,陽剛(氣)與陰柔(韻)和諧在同一畫面中。近觀有筆墨,構圖(形式美),造型(結構美),骨法用筆(書法化);細讀有意境。自我修養的深與淺,厚與薄。讓人讀中有啟示,有共鳴。留得住人的作品是在細讀意境中實現的。而那些似曾相見,泥古不化,重複別人的作品是留不住人的。之所以留不住人是“重複”,而“重複”不是藝術。,因為“藝術是創造,是無中生有”(石壺語)。
相信靈感。靈感在自我感受中確實存在,但靈感屬於勤奮的人。只有充分地完整地理解了“造化”中的一景一物,並從中獲得審美享受之後,靈感才時有產生。“山回泉脈細,地衍水痕平;好景不須多,會意心自清”,在海南的幽景塘蘊含的美感,明朝詩人王佐就率先感受到了。
成功的作品要有個性。個性有很強的主觀性,甚至看似“無法”, 而實乃“有法”也。
“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藝術家的作品應該既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寫意畫在歷史上有眾多“文人”介入,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與此相關,寫意畫能在發生髮展中保持它的本土特色和本土化性質,恰恰是這些“文人”的貢獻;尤其近百年來在西畫的“科學觀”與中國畫的“哲學觀”的激烈碰撞中,寫意畫仍然是中國的寫意畫,這不能不歸結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巨大的吸引力和讓人信服的感染力。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之後,這個國家的傳統文化必隨之復興,一種強烈的文化本土化意識就會在復興中不斷增長,這是民族主體意識的覺醒;老祖宗留下來的豐厚的文化遺產,必受到強烈關注和重視。這種關注和重視都體現在總的“傳統復歸”的渴望之中,它直接受到強大的社會心理慣性的支持。正是這種大趨勢,使我暢想中國山水寫意畫的美好前景,看到它根植於五千年的文化中間,紮根在民族文化心靈的深處,成為民眾的精神佳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