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源

唐思源

唐思源,號蒼梧野人,人稱“葡萄唐”。1954年出生於湖南寧遠九疑山,國小四年級輟學歸農,放牛牧鴨,刀耕火種,歷盡饑寒。從小自學書畫,三十歲出道。先後在北京、長沙、紹興、法蘭克福舉辦個人畫展。主攻三大課題:葡萄——中國寫意色彩;山——國畫水墨大寫意;文學——巫儺民俗鄉村語文。出版有散文集《野人筆記》、中國畫教材《怎樣畫葡萄》、《唐思源中國畫選》、《中國當代文化名家專題郵票16枚套》、《唐思源作品集》。

基本信息

藝術成就

唐思源的藝術人生 唐思源的藝術人生

唐思源,為中國文化完成了兩個高難度課題,其一,“寫意色彩”,以葡萄為媒介,將西方的色彩理法融於東方筆墨線條的寫意中來,真正意義上實施了中西結合;其二,“鄉村語文”,為十億農民爭得了在文學領域的話語權。兩個課題均是東方寫意文化的高難度推進。 2010年,唐思源在巴黎羅浮宮國際美展上榮獲金獎,其葡萄畫作品也被中南海收藏,深受中央首長的青睞。唐思源的畫寫實寫意縱橫,水墨色彩交融,因而獨特,因而深沉。他業已成為國內畫壇的頂尖高手,與齊白石、徐悲鴻、黃胄、李可染並列為中國獨樹一幟的典範名家。唐思源的散文,也是不同凡響、別具一格,且有文在畫上之譽。其高妙之處,在於他的真實、純樸、幽默、簡約、哲理。尤其是他愛憎分明的個性,讓人讀來痛快淋漓。

古往今來,凡能流芳千古的大家,均是詩文與翰墨能左右開弓的,如:王羲之、蘇東坡、唐寅、王維等。唐思源的散文、小說、山水、葡萄、書法,到底哪一樣最好?正當人們為之關注和爭論之時,唐思源帶著他嘔心瀝血幾十年的書畫美文隆重登場,使我們感受到畫家散文和散文家畫的雙重震撼。

出版著作與證書 出版著作與證書

隨著文化建設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提升,我們期待著更多的藝術家能脫穎而出,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積極的貢獻。唐思源所散發出的“南蠻野人”的獨特魅力正越來越吸引著世人的眼球,他正在以世界眼光關照蒼梧之野,以人類情懷破譯九疑謎團的胸懷,把中國的寫意文化推向時代的前朝。

出版著作及榮譽證書見圖冊

書畫作品

葡萄作品

唐思源的葡萄以色彩取勝,多變又協調。沒有葉子卻旁生灌木虬枝,線條凌厲,如鋼絲曲而不折,韌性中透出一股令人畏懼又可愛的野性。 赤橙黃綠青藍紫,畫家心中有個斑斕的世界,如兒童在萬花筒里玩味色彩,拼接他夢魔般的童話。心細的人發現,唐氏葡萄有一層銀霜,抹去那層霜,透明的葡萄就能擠出蜜汁來,這是哪家的畫法?世間有此尤物,惟唐家即是。

唐思源山水作品 唐思源山水作品

山水作品 

唐思源的大寫意山水,簡括中融含豐富。水墨的磅礴,張揚出不可一世的東方寫意文化特徵。冉冉蒸騰的山霧透溢出作者豁然開朗的情懷,區區幾許小屋小舟小鹿,點綴著畫家的浪漫,襯托出山水的壯闊。思源的山水,是中國古典與現代文化相合的結晶。

水車作品 

唐思源的水車是用水墨寫出的素描。複雜的光彩、透視、構成,都出於一支毛筆、一墨一水,寫下了中國文化的滄桑與厚重。水車是人類農業、工業的啟蒙。也是當代最後的風景,此物更相思。思源用了年輕、智慧、精神最佳的時段畫了六幅水車,為後人提供六幅歷史畫卷,成為留於後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梅花作品

唐思源畫梅,也是畫壇的一道風景,風骨卓然,花兒朵朵熱情奔放,競向蒼穹吐芬芳。在他眼中,梅花與葡萄一樣,是七彩葡萄七彩梅,世上沒有兩片色彩和形狀相同的樹葉。因此,唐氏葡萄唐氏梅花,色彩的明度純度總是變化的。 唐思源先生認為,遵循自然、超越自然是一個畫家的畢生追求,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似像非像”的評定依據。

唐思源書法作品 唐思源書法作品

書法作品

唐思源的書法運筆靈感來自於他的作畫的筆法,字型獨特怪異,瀟灑俊秀。字裡行間透出他的心境,他對藝術的感受、他用筆的習慣以及他配畫題跋的需要,道法自然。揮灑出一種達古通今的穿透力。這力,即包容人格的博大雄強,也含有頓悟的智慧和溫文的詩情。書畫才勃發了沁人心脾的魅惑力和沉甸甸的歷史感。

瓷器作品

唐思源瓷器作品 唐思源瓷器作品

唐思源把西洋畫色彩理法引進國畫水墨寫意空間,並著畫於瓷器之上,不管是葡萄還是蘭草、梅花及其它大小寫意,都讓人眼前一亮,重新審視瓷器帶給大家的國畫的藝術感。

文學作品

歲月無痕,往事如煙。人老記性差,昨天的事被我忘得一塌糊塗,但三十年前那幾曲革命京劇我還能唱得一字不漏。不信,到了要戴老花鏡那天,你就要服氣的。

那時我們讀不起書,頂多上完國中就回家修理地球,累得黃了頭髮,黑了皮膚,弓了背。但聽說哪裡放電影腰就直了起來,管它十里八里,翻山越嶺,管它是看過十遍八遍,只要有,提了馬燈就走。

山里放電影,頭頂月亮,腳踩草坪,旁聽河水響,四周是大山。記得有一次放《奪印》和《李雙雙》,天上突然閃電打雷,接著大雨滂沱,但電影照放不誤,人們戴著斗笠背著蓑衣,硬是隔著雨簾看到劇終。那時我們才三泡牛屎高,在露天看電影總是站在大人背後聞屁臭,於是就搬磚墊石頭,實在不行就上樹爬牆,搞得別人家裡雞飛狗跳。 看電影會看出很多故事來。記得是牛寡婆改嫁那年去麥地看《南海潮》,連田埂上都站滿了人,我們去遲了只好爬別人爬剩的牆。那是一垛泥沖的殘牆。疤子腦殼不怕死,猴子一梭就到了頂,騎在那根行條樹上說好看得要命。我們正羨慕呢,他那裡“咔嚓”一聲不見了樹和人!我和丁香、泥麻拐借著銀幕的餘光下看,才發現底下是個大糞池。糟了,會死人!我們忙大喊疤子,這時,茅坑裡才冒出來個葫蘆。“疤子,快往左邊上來。”疤子掙扎著爬了上來,我們正在想怎么辦,只見他突然瘋了似的奔向人群。那陣屎臭立即蔓延了整個田野。人群突然一陣騷亂、嘶喊、謾罵,“哪個砍腦殼、打靶鬼、養崽養死的,臭死。 ”好多人被揩上了一身大糞,頓時大亂,被揩的人也向人群中亂擠,臨死拉幾個人墊背。散場時,我們沒找到疤子,一路上,大家忍不住笑,心裡又暗急暗急,怕疤子給別個打死,一起來的,總有點責任。

第二天,我們到了疤子家,他耶拉著臉說,去圩上拿藥了,我們才敢竊喜。這個笑話一直笑到疤子當上大隊民兵營長。

那是哪一年?喔,是送泥麻拐參軍那年,我們村里放了一個新片子。隊上殺了頭豬。曬穀坪上前三天就擺滿了高高矮矮的條凳,那幾天日頭毒,凳板都曬開了坼。村上來了好多拜年才看得到的親戚。老的小的閒著沒事,白天都到自家的凳子上坐著,望著那塊手帕大的銀幕。放映員是灣井圩的二寶,當了兩年兵回來就會講點國語,講得電影院就安排了他,吃了國家糧。那天日頭沒落,坪子上就坐滿了人,到了煞黑,外人就進不去。疤子趕緊召集民兵開會,說要組織巡邏,注意階級鬥爭新動向。那時村上還沒有電,樹林深處有一台汽油發電機轟轟響,這邊電燈一亮,就看見二寶、丁香婆、泥麻拐坐在一條凳上,泥麻拐穿起一身不太合身的新軍裝,胸前那朵大紅花特別惹眼。二寶立即在放映機邊搗鼓,不時跟旁人講句把塑膠國語。他放著《東方紅》樂曲,打著語錄幻燈,引得丁香冷落了大紅花直往二寶這邊瞧。折騰個把小時,幾次二寶對著話筒問,大隊領導來了沒有?泥麻拐就說他爹在爛麻屁屋裡吃夜飯。然後二寶清清嗓子說:“社員同志們,革命幹部同志們,貧下中農——”有人說二寶給貓尿灌醉了,不把幹部放在頭前,他想尋死。二寶把幻燈退出,插上影片,電影開始了,他接著說:“社員同志們,今天晚上,我們放一個新片子《甲午風雲》,講的是鴉片戰爭時期,鄧世昌同志……請……請社員同志,不要用小石子和甘蔗皮子打放映員同志……”全場鬨笑。丁香笑得抱肚子打滾,就像得了闌尾炎。忽然有人大叫,讓開讓開,大隊革委主任來了。人牆立刻現出一條縫。泥麻拐的老子氣勢洶洶插進縫去,落後一股牛氣從喇叭里吼了出來:“今天是在我們大隊里放電影,嗷,我們出錢,嗷,我們領導沒到就放了,嗷,這革命還抓不抓?生產促不促?”說完又從人縫裡冒出來,揚長而去。幾個民兵捏著紅纓槍跟在後面,把地皮踩得啪啪響。

二寶趕緊關機開燈。全場立馬像油炸豆腐加了一瓢冷水一片嘈雜,有人喊六狗婆,有人喊黑古屌屌。場外一個男孩擠不進就喊姐麻屁,裡面一個尖嗓門應道:“在電影機子這裡你要他們讓你進來你就講今天大隊主任還在我們屋裡吃的夜飯。”

最終,那場電影還是放了,重放之前,革委主任還是講了一席國內外形勢大好、參軍光榮、去大寨取經和以階級鬥爭為綱、抓好雙搶之類的話。等那場電影放完,已經雞叫了。

父 親 與 牛

父親走了,安息在他自擇的墓地。

聽說那塊地風水好,坐南朝北,右當陽左對江,前圍岸山七層,螺盤正對準九疑的三分石主峰。出喪那天,村上幾十號人都眼淚噙噙,悼詞說父親是個平凡的偉人,他活了七十三歲,做了五十年犁耙,交了五十年公糧,養活了七個子女,也養活了很多城裡人。想起父親一輩子的苦,我們就哭得格外傷心,在那個年代我們竟然還活了下來,有幾個還上了國中。記得父親有時累得大發脾氣,吼出一聲很難聽的來:九張嘴巴等著喂,就是吃草我每天也要扯三擔。

在村人的印象中,父親總是和牛連在一起的。全村二百零八畝田地,記不得被他和他的牛蹂躪了多少遍。在父親的耕耘生涯中,先後有四頭牛是由他馴養耕作到老死——因為牛的壽命充其量也只有二十歲。每當一頭老牛去世的時候,便是父親最消沉的日子,他不吃隊里分回的牛肉,揀一個紅薯躲到後園去充飢,去抽泣。

每年秋收過後,待曬穀入倉,冬天的寒雨就初襲南國。人們開始圍著火塘度冬。鉛灰色的田野像坼爛的水銀鏡冷冷地嵌在大地上,毛毛細雨織成一個朦朧的帳霧,把天和地連成一個整體。父親戴著斗笠披著蓑衣,像一隻落地鯤鵬,和那條牯牛在混濁的水裡蠕動著,不知是在耕著天還是犁著地。

吹霜風的日子,父親從田裡回來,雙腿凍得紅紅的,高挽的褲腳泥漿層層,鬍子粘了一層白霜。父親一落屋就坐在灶邊烤褲子,一邊弄點酒糟煮水喝,一邊用螺殼油抹那腳底板裂開的坼。第二天,腳底的坼縫還露出粉紅色的精肉,出工的哨子一響,他又脫掉布鞋,踩著乾裂的疼痛,牽著那頭老牛走向他們的聖地。

犁田耙地是父親一生的主題。是他的辛勞,也是他的精神支柱。有幾個良心好的工作組的幹部來看過父親,說他犁耙最拿手,說他為革命種田勞苦功高。對一個挨過批鬥的農民來說,有幹部同志給這么幾句,苦死也不怨。

他遇著畢業回鄉或下放的知青,就說要教他們一手犁耙功夫,將來好有門養家的手藝,說得人家不愛聽,匆匆走了,他就直搖頭。後來,拖拉機進了村。拖拉機進村解放了父親,也革了他的命。“鐵牛”下田那天,村上的男女老少圍著田埂樂癲癲,父親卻坐在遠處的高坡上看得兩眼發直。從那天起,他像打了霜的茄子耷拉著腦袋,他不再唱祁劇,不再給人講“林沖夜奔”、“武松殺嫂”。他成天喝悶酒,抽菸。

一次,他說他在九獅嶺看了一塊地,要堂兄去認準了,以後,他就埋在那裡。後來的日子有些玄乎,父親常常去那塊地頭靜坐。堂兄說隔幾天那地頭就有一堆新掉的煙屁股。我很難想像,活著的父親一次次坐在這塊將要埋葬自己的墓地前,他在想什麼?在回憶田間的“呵叱”?在嘆息上訪的徒勞?為終將埋進這個清淨地界,而獲得精神解脫?還是留念這個日趨富有的世界不忍離去呢?作為兒子,我亦匪夷所思。

那樣的日子沒持續多久,忽然一天,我接到家裡的電報說父親病危。我火速趕回老家,彌留之際的父親已是瘦骨嶙峋,他抓住我的手只說了一句“三杯通大道”,便隨他的牛們蒼茫遠去。

父親走了!他走得很從容很平靜。

在新墳的地頭,我看到了那堆淋濕、凌亂的菸頭,一種錐心泣血的痛立時橫掃我的五臟六腑!眼前一陣暈黑!但很快前面又出現一盞星燈,在暮色中忽暗忽明、亦遠亦近。

喔,那是父親的煙火。

字畫收藏

“亂世收黃金,盛世收文物”。現逢盛世,炒房峰期已過,炒股哀鴻遍野。收古玩,剛剛開始,做贗品的功夫太高明,假的比真的還真。收字畫,倒是本小利大,來勢頗好。可是鑑賞的學問太深。書畫家在宣紙上折騰了幾十年,到老還沒弄清筆墨的道法,何況那些整天泡在茶館裡道聽途說一點的“鑑賞家”。再說,已成“大家”的,那價格十分嚇人,動不動就是十萬元一平尺。有說可能成“大家”的太多,但額頭上又沒刻字,誰知道誰就會成為大師呢?所以說,書畫收藏,專業知識、文化眼光的高要求擋住了很多有心人。也讓一些不懂裝懂盲目收藏的愛好者交了不少學費。

積五十年藝途之教訓,我給收藏家提供幾條快捷方法。當你對畫家的人品、天才、學問這些抽象的要素無法識別,對作品無法做出優劣之判斷時,我建議第一看他的文學,他的文字功夫、寫作水平。讀他的評論、散文、小說、詩詞,如果沒有一篇文學作品,你就該懷疑他的文化底蘊。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好畫家不擅詩文,不喜歡寫詩文的。即便讀一段簡歷,看一張名片,也能品出一個畫家的文化品位來。頭銜多的簡歷長的,多半是內涵少的。第二,你先封住畫,單看畫上題款,字不好的,畫一定好不到哪裡去。自古沒有一位大畫家不是書法家的。書法造型不準,線條不力,結字不通氣韻,畫中筆墨韻律從何而來?第三,看色彩的搭配與筆墨的交融。當代信手來幾筆的文豪書家也不少見,意境筆力肯定差不了,但缺少素描關係色彩關係筆墨關係的長期歷練,畫面多半是簡單、枯瘦、漫畫式的。作為收藏家來說,對文學和書法的直觀識別相對容易些,而對色彩筆墨的識別難度就大多了,只能以你對畫面的感覺為準。

昂貴的收藏,你還是要請專家,但防“專家”的同行相輕,他們常常對高手的好作品充滿敵意。當然,這種自我保護意識可以理解,但使收藏識別亂了方寸,也誤導了觀眾。因此,收藏識別是件很難的事,正因為難,才使很多人敬而遠之,極少人敢吃螃蟹。但書畫收藏不是雷池,相反,它是尤其看好的投資。

藝術履歷

唐思源的山水、葡萄、梅花、書法作品均享有至高殊榮,而文藝界通認:其美文當在美術之上。看一個丹青手筆記人生百態,問世間何為情何為錢何為親何為清?當然還有野性、幽默、誠摯、俚俗,堅信您將獲得一種別開生面的感覺。

1988 中央工藝美院修學;

1988 北京.唐思源國畫展;

1989 廈門.獲全國汽車工業設計一等獎;

1999 國畫獲全國工藝美術書法展金獎;

2000 長沙.千禧年--唐思源國畫展;

2000 法蘭克福.唐思源畫展;

2001 美術課題.色彩寫意《怎樣畫葡萄》山東出版;

2002 文學課題.鄉村語文《野人筆記》香港出版;

2003 小說《忍者》獲第十五屆全國青年文學獎;

2005《蒼梧野人--唐思源作品集》湖南出版;

2010《中國獨樹一幟名家--唐思源畫葡萄》天津出版;

2010 應邀赴中南海為首長繪畫,《桑梓情》被中南海152會議室收藏。

2010《桑梓情》獲法國羅浮宮國際沙龍美術展金獎;

2011 在上海舉行中國獨樹一幟名家唐思源散文首發式暨唐思源國畫展

2012 上海重點文學雜誌《小說界》開“南蠻野人筆記——非虛構寫作”專欄

中國書畫家協會湖南省會員名單

中國書畫家協會草創於1965年,成立於1990年初,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事業拓展部、培訓中心和《書畫家報》、《書畫家》雜誌、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籌)、金才文化藝術中心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