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偉[中科院博士生導師]

唐大偉[中科院博士生導師]
唐大偉[中科院博士生導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大偉,1964年2月出生,大連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8年唐大偉進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1993年進入靜岡大學工學部工作;2003年12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特聘研究員;2004年2月全職加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2016年1月進入大連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擔任院長。 唐大偉的主要研究內容為新型功能材料的熱物理性質評價及機理研究,大功率電力電子、電子/光電子器件/系統的先進熱管理技術,斯特林機相關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唐大偉[中科院博士生導師] 唐大偉[中科院博士生導師]

1981年,唐大偉從遼寧省錦州市錦州中學考入吉林大學物理系。

1985年,獲得理學學士後考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就讀於材料物理碩士。

1988年,碩士畢業後留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

1993年,前往日本,赴靜岡大學攻讀熱科學博士學位。1999年博士畢業後留在靜岡大學工學部工作。

2003年12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2004年2月,回國全職加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

2016年1月,進入大連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擔任院長一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1. 新型功能材料的熱物理性質評價及機理研究: 隔熱、封嚴塗層、薄膜材料、複合材料、納米材料等的熱輸運及熱形變的測量、評價方法開發及機理研究,微-納尺度熱顯微技術,微尺度能量轉換與傳遞機理研究、超快熱過程觀測及機理研究,微尺度傳熱的微觀機理及MD等數值模擬;流體熱物性研究等

2. 大功率電力電子、電子/光電子器件/系統的先進熱管理技術: 微尺度流動、相變換熱基礎研究(微槽群、微通道、噴霧等),大功率雷射器的冷卻及熱控技術,微型換熱器及散熱系統,微電子晶片及系統的微尺度熱分析等

3. 斯特林機相關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 碟式太陽能熱發電用小型斯特林機關鍵技術(太陽能吸熱器、冷卻器、回熱器),理論分析等

主要從事新型功能材料的熱物理性質評價及機理;大功率電力電子、電子/光電子器件/系統先進熱管理技術、斯特林機相關基礎及關鍵技術;高強度傳熱新技術及餘熱利用技術;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及飛行器相關新型傳熱及熱防護技術等方面研究及開發。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NSFC-JST重大國際合作項目、面上項目;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課題、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973項目課題、863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子課題;XX探索重大項目、A計畫項目、XX-809項目、XX-802項目、XX重大專項課題等。

論文專利

專著1部、學術著作2章,包括(1)《微納米材料和結構熱物理特性表證》,材料科學技術著作叢書,科學出版社,2010;(2) Experimental Study on Nanoscale Heat Transport by Femtosecond Laser, 《Femtosecond Lasers: New Research》Chapter 8,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2013;(3) 微納結構的熱物理,《微納結構熱能調控材料》第三章,納米科學與技術叢書,科學出版社,2014。

在學術雜誌及會議論文集上發表論文 300 余篇,包括: Adv. Mater., Carbon, Int. J. Heat Mass Transfer, Int. J. Thermal Sci., Int. J. Thermophys., Appl. Therm. Eng., APL, JAP, JPD, Energy, Nanotechnology等國際期刊75篇; 日本機械學會論文集、中國科學、工程熱物理學報、太陽能學報 等國家級期刊100篇;國際會議70篇; 其中 SCI 收錄 78 篇、 EI 收錄 160 余篇, SCI 他引 500 余次。國際會議主席、分會主席、特約報告及日本、韓國的邀請報告多次。日本及中國專利60餘項。

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

社會任職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傳熱傳質委員會委員;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熱物性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內燃機學會特種發動機分會委員;

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高效節能微納結構材料體系研究》項目專家組成員;

電站設備狀態監測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亞洲熱物性會(ATPC)國際委員會委員;

國際傳熱大會(IHTC-16)秘書長;

《工程熱物理學報》編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