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元紀念館

唐伯元紀念館

唐伯元紀念館 位於汕頭市澄海區溪南鎮仙門村西南,以紀念明史部郎中、“理學名卿”、潮洲先賢唐伯元為主題,館內匯集唐伯元奏疏、詩文碑廊及書法、壁畫。

基本信息

紀念館簡介

唐伯元紀念館 唐伯元紀念館

唐伯元紀念館 位於汕頭市澄海區溪南鎮仙門村西南,距汕頭市區約25公里,距澄海區約28公里,園內果樹成片、“長城”蜿蜓、曲徑連環、涼亭四立、噴泉沖天,舉步登高,近觀蓮峰迎日,遠眺南海接天。設有動物觀賞區、兒童遊樂區,配有燒烤品茗,農家美食,任君選用,實為休閒遊樂的好去處。 唐伯元紀念館設在園區中心,以紀念明史部郎中、“理學名卿”、潮洲先賢唐伯元為主題,館內匯集唐伯元奏疏、詩文碑廊及書法,壁畫、勤政愛民、廉潔剛直、清苦淡泊的高風亮節和傳統美德。 協和生態園集歷史文化、自然生態、休閒娛樂、特色餐飲為一體,是一個新興的綜合型遊覽景區。

唐伯元生平

唐伯元(1540—1597年)字仁卿,號曙台。澄海縣蘇灣都仙門裡(今溪南鎮仙門村)人。明嘉靖40年(1561)中舉人。結識了同科潮陽周光鎬,結為莫逆之交,此後還成姻親。隆慶2年兩人一起到江西永豐拜呂懷為師,學習《三書本義》,奠定了他的儒家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萬曆二年(1574)甲戌科成進士。歷任江西萬年、泰和二縣知縣,任職期間有惠政,當地百姓建生祠紀念他。萬曆8年晉南京戶部主事。萬曆12年為維護封建法則,伯元上《爭從祀疏》;反對王守仁從祀孔廟。因此受到南京給事中鍾宇淳反駁,以“抵毀先賢”上奏,被貶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判官。後又起任保定推官和禮部主事。萬曆19年典試湖廣,為秋闈主考官。再晉升尚寶丞,專掌皇帝寶璽、符牌、印章的大任。次年母喪,回潮丁憂,三年守制期滿,回京復職,出任吏部郎中,因進呈《進石經大學疏》和《論選宮人疏》、受皇帝嘉許,授予“銓衡”官吏,主理吏部調理機構。伯元上任後,奉公守法,使銓敘工作整整有條。恰好以前所呈補銓奏疏還未發下吏部。因此伯元上疏:“賢愚同滯,朝野咨嗟,由臣擬議不當所致,乞賜罷斥”。帝不懌,允其辭職歸鄉。二年之後,皇帝甄別吏部時又想再啟用伯元,再次下詔。可是他已去世,終年58歲。天啟5年(1625)明熹宗追封他為太常少卿,並欽賜“理學名卿”橫幅牌匾。他的摯友周光鎬在《哭亡友唐選部仁卿》云:“人云淪國寶,天自殞星精”。

唐伯元自小勤奮好學,生性剛直不阿。為官清廉正直,敢於犯顏直諫,“疾陽明新政、爭疏從祀;崇程朱理學,格致親民。一生鯁直清節,踐履篤實,名聞朝野”。《明史·儒林傳》稱:“伯元清苦淡泊,人所不堪,甘之自如,為嶺海士大夫儀表。”伯元生平嗜學,著述頗多。有《醉經樓集》6卷、《禮編》28卷、《易經》、《昌黎文編》、《二程類語》等。

建館緣由

為紀念這位潮汕“理學名卿”,近年由唐兩松先生斥資擇地興建“唐伯元紀念館”。該館位於澄城北10公里溪南鎮伯元故居桃園協和生態園區內。園區占地100多畝,館舍建築面積2600多平方米,亭台樓閣、園林清幽,極具特色。協和生態園於2005年秋建成開放。

景色簡介

唐伯元紀念館依山而築,面向東南,採用潮汕風格明式硬山頂院堂建築形式,薈萃潮汕傳統木雕、石雕、嵌瓷、壁畫等裝飾藝術。祠門匾額“唐伯元紀念館”,由原省政協主席吳南生手書,原汕頭大學黨委書記黃贊發為紀念館撰寫碑文。步入祠門,正廳中央是唐伯元坐像,他頭頂官帽,身著朝服,足踏烏靴,栩栩如生。正廳上方懸掛明熹宗御賜“理學名卿”橫匾,兩邊一付楹聯是:“正氣一腔評吏績,奏章二本潔儒風。”,兩廊掛著伯元有關生平資料和伯元所作部分詩文。館內集澄籍書家詩文、聯對等書法精品。園區內還建有“醉經樓”、“釣魚台”等景區,是一個集歷史文化、園林景觀、休閒娛樂綜合性風景區,為澄海增添了一處環境優美、景致宜人的旅遊勝地。

主要景點

唐伯元紀念館景觀 唐伯元紀念館景觀

歷經歲月滄桑,唐伯元梓里故宅今唯見斷垣殘壁,故居中尚存鳳梨蜜一株,古井一口;其故里“唐氏家廟”及“忠孝流芳”牌匾、唐伯元墓碑等文物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旅遊開發價值。

唐伯元手植鳳梨蜜

在仙門村唐伯元故居後花園“浴桂軒”中,挺拔著一棵蒼勁古樹鳳梨蜜。該樹已歷四代交替,祖株僅存基座,母株高約8米,樹主幹圍寬約2米,樹冠蔭蓋數平方丈,四季蔥蘢。果樹年年開花結果,每年結果三四十個,約每經百年便從母樹根部長出新株,形成母子相見並在生長過程中逐漸合抱為一的奇觀,現又從根部萌發出三四棵小樹。據查考,萬曆十六年唐伯元回梓省親時,遠方友人送給他這株暹邏鳳梨蜜幼苗,他帶回鄉並親手種植。令人稱奇的是此樹至今已活了四百多年卻繁衍不衰,仍枝繁葉茂,碩果纍纍,偉岸壯觀。

古井

唐伯元故居北側現尚存古井一口,井深約4米,呈上窄下寬狀。井面只用一個石圈作井裙,石圈砌在井口邊沿上,圈高13厘米,厚度14厘米,井口寬38厘米。傳說當年唐伯元誕生時“半夜出陣日”,該井井水滾沸,湧出井口,四處漫流,村民以為吉兆。古井至今已逾四百多年歷史,井水清醇甘甜,附近居民常常提井水食用。更奇的是井裙離地面高度雖不足15厘米,古井沒有護井欄,周圍空曠,但從未發生人畜不慎掉進井裡的現象。

“忠孝流芳”牌匾

仙門村“唐氏家廟”建於萬曆十六年,由唐伯元倡建,祠堂大門匾額背面鑲嵌著一塊石匾,石匾長162厘米,寬58厘米。牌匾上陰文鐫刻“忠孝流芳”四個大字,遒勁渾古,牌匾右上角刻有“萬曆壬辰”,左下角題款為“田生金拜贈”。據考證,贈匾人田生金系當朝太僕寺丞,稱唐伯元為恩師。原來,唐伯元於萬曆四年到泰和縣任知縣後,勇於為含冤入獄的儒生田生金平反冤案。田生金出獄後,於萬曆十年上京赴試,名題金榜,被選入翰林院供職,後升任太僕寺丞,並一直與唐伯元以師生相稱。仙門村營造宗祠,田生金特書“忠孝流芳”橫匾,並命人勒石拜贈唐伯元,稱頌恩師忠孝兩全、千古流芳。

唐伯元墓碑

仙門村後面的後頭山下有一座唐伯元墓,是1998年5月重修的。此墓雖是易地重建,墓碑卻是原葬墳碑,碑高88厘米,寬63厘米,墓碑碑文為:明賜進士第奉政大夫吏部文選司郎中前尚寶司丞名賢曙台唐公墓。唐伯元於萬曆二十五年卒於潮州,葬於豐順小阝留隍石九坑鄉山上,遠離鄉井,墓穴幾經盜毀,墓平碑佚。戊寅年之夏,唐伯元後代裔孫賢達,歷經周折,多方尋訪,幸好原碑為一唐姓守山者珍藏保存,遂請回故里,擇吉日重修墳塋。

旅遊特色

唐伯元紀念館是由唐伯元的裔孫唐兩松先生斥資三百多萬元建成的,占地一百餘畝,恢宏而古樸,雅肅而清幽,除了傳統的潮式主體建築外,還擁有碑廊、瀟湘曲徑、醉經樓、釣魚台等附屬建築。既為澄海增添一處歷史文化景觀,也是選部遺風得以燔揚,啟迪後人之勝地。唐伯元紀念館是一個集人文景觀、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特色餐飲於一體的新光綜合型旅遊景區。

景區內有歷史名人唐伯元紀念館、書畫鑑賞區、桃園長城、動物觀賞區、兒童遊樂區、燒烤區、休閒茶座、遊艇等娛樂項目。

交通路線

汕頭公車102路至水南路口下

102路公交線路線:

金園工業城 - 金環西路 - 金園中行 - 中岐 - 下岐 - 農業科學園 - 電視塔 - 潮汕路客運站 - 汕頭汽車總站 - 金砂西路 - 金砂鄉 - 金砂僑社 - 腳踏車廠 - 金湖中學 - 芙蓉園 - 玫瑰園 - 長江西路 - 瑞誠商場 - 龍湖村(段站) - 練江路口 - 春源工業區 - 汕頭花園賓館 - 華僑博物館 - 官埭新鄉 - 泰山路口(段站) - 華新路口 - 華老 - 龍頭 - 迎賓路 - 外砂鎮政府 - 萊蕪路口 - 文冠路口 - 外環西路 - 澄海汽車總站 - 塑膠城 - 三橋收費處(段站) - 蓮下鎮政府 - 蓮陽車站 - 李厝宮 - 永新鄉亭 - 竹林 - 蓮上鎮道 - 塔山路口(段站) - 下岱美 - 水南路口 - 溪南鎮道 - 南砂 - 東里橋頭 - 五金工具城(古港) - 南社 - 樟林(段站) - 碧沙 - 蓮花山溫泉度假村(共53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