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摸印畫磚墓

唐代摸印畫磚墓

肅州區位於甘肅省西北部,酒泉市東部,東經98°12′-99°18′,北緯39°10′-39°59′。它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這裡就是神農和五帝之一的顓頊轄地,九州之一的古雍州西界,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自西漢置郡、隋代仁壽二年(公元602年)設肅州以來,更以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聞名遐邇。西涼國曾在這裡建都,其後諸多朝代均以此處為省州府地。

一號墓

肅州區果園鄉西溝村的幾座唐墓,讓世人驚異於它的富麗堂皇與精巧典雅。

一號唐墓為青磚砌就,坐北朝南。墓室長為5.23米,深2.46米,是酒泉市較為典型,較有代表性的唐代墓葬。前後室的門洞周圍均砌一層券磚,上有平牙磚門楣,門邊兩側嵌有浮雕式的畫像磚、人物魁偉健壯,形若金剛力士。墓壁墓門都用模印畫像磚夾雜素麵畫磚砌築,構成了全室上下六面五十餘平方米的畫面,共用去模印磚和建築花牙磚1400餘塊。特別是後室第一層豎磚中鑲嵌的十二生肖模印畫磚最為引人注目。十二生肖又稱十二屬相,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俗文化現象,至少在漢代已經形成。唐朝時,十二生肖文化便廣為流傳。該墓中的十二生肖均勻地分布於四面牆壁,每面三幅,按八卦方位中的五行方位順時針方向排列。從北向東向南向西依次為亥豬、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十二種動物一磚一畫,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緊抓其突出的形體或習性特徵,因而刻畫得惟妙惟肖。這種墓壁裝飾,可以看出墓主身份的高貴與唐代星占學的發達,也是迄今發現的最早反映在墓室內的十二神獸文化。

第二層為仿木斗拱圖案畫磚。另外,仿照地面真實的建築,在相應的部位都雕刻或鑲嵌有柱礎、楹柱、斗拱、幔拱,反映出較為高超的建築藝術。每個楹柱之下的柱礎磚畫有大力士,瞪目閉口,肌腱發達,體魄健壯,雙手上舉,兩腿半蹲,撐托著整個墓室建築。

第三層豎磚為儀仗模印磚,約70餘塊。每塊磚上,兩位男子裝束嚴謹,騎馬前行,畫面平和穩健,呈現出安寧祥和的氣氛。這一層出行圖方向一致,從門右面進入,環視一周從門左面魚貫而出。

其餘幾層分別由騎士模印磚和樂伎模印磚組成。其中樂伎磚共52塊,分管樂伎畫磚與弦樂伎畫磚。管樂伎畫磚上的兩位男子一個吹簫一人吹笛,個個濃眉大眼神態自若。弦樂伎畫磚的兩位年輕女樂手腰若垂柳,指似削筍,體態輕盈,舉止優雅。一位懷抱七弦,以手撥彈,另一位手撫古箏,陶然若醉。

墓室地面鋪模印蓮花紋鋪地方磚,與整個墓室頂部、牆壁、廊柱、門楣相諧相合,渾然一體。身處墓室絕無陰森恐怖之感,只覺富麗堂皇,精巧典雅,瀰漫著大唐帝國煌煌赫赫的富闊氣息。

二三號墓

與一號唐墓相鄰不遠的二號、三號墓,其形制雖略有差別,也稍嫌粗糙,但也各有奇異之處。特別是墓中的文化藝術符號,例如十二生肖的造型與神態以及給人的感覺已大相迥異。其它模印彩繪畫磚均為墓主人的生平故事,內容也頗為簡約。以出行為主,每塊磚上都有一文一武騎士前後而行。前方甲冑騎士,全副武裝十分英武;後者穿文服,馬不披甲,與前者相隨而行。整個列隊從一方進入,環繞墓室一周,從另一方向走出,顯得虎虎生威,充分刻劃了東與鮮卑拼殺,西與突厥爭勝的威儀,也反映了西北地區軍隊在民族爭戰中鍛鍊成長,逐漸形成了甲冑護身、武器畢備、戰鬥力精強的邊防兵隊伍。

這種披甲戰馬的模印畫磚,在國內已發掘的各朝各代墓葬中極為罕見。

三號墓與一二號墓區別

三號墓與二號墓在建築結構上大體一致,二者可能為家族墓葬。其模印畫磚浮雕較淺,人的面部及馬的頭部均塗染了色彩,相異於一、二號唐墓。其畫技嫻熟,線條流暢。墓內畫磚內容與二號墓相同,除十二生肖磚以外,均是騎馬出行圖。馬隊從墓門兩邊進入,至墓室北牆正中央會合,再掉轉馬頭原路返回出門而去,大有南征北戰、縱橫無畏之勢。騎士磚亦分為兩類。一為文武各騎一馬,前武后文,倆人目視前方徐徐前行;一為文武二騎邊走邊聊的情景。營構出一種祥和安寧的氛圍。即使是騎馬巡查,此地一隅也還太平,不然何以有這種悠閒神態?

四五號墓

四號墓為雙室墓,前後左右壁中各設一耳室。照牆高8米,墓底距地表深11米。五號墓為三室墓,墓道長37米,照牆高9.3米,墓底距地表深11.8米。

兩墓的墓門上均建有高大的門樓式照牆,照牆上都鑲嵌有磚雕、門闕、斗拱、彩繪磚等,裝飾達十幾層之多。彩繪磚和磚雕內容有雞首人身、牛首人身、青龍、白虎、蛙人、獸面、龍首,題有“奴婢”二字的畫磚等。

墓內的四壁建築極為考究。牆體砌築時採用橫豎交錯的建築方法,以增強墓室整體結構的牢固性。墓室的總體構造富有代表性,畫像構圖巧妙,依據了墓內畫像磚結構位置的高低表現繪畫內容,用前室與後室構成內外不同的活動場面。

墓室內鑲嵌彩繪畫磚160餘塊。前室畫像磚的內容重點表現農耕、畜牧、炊廚、樹林、飛鳥、出行、生活起居等情景。後室畫像磚的內容重點表現書冊、箱籠與奩盒盛裝的珍藏品。

四五號墓綜述

繪畫精美的四、五號畫像磚墓,將當時人們最平凡的生產、生活場景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是我們完整地認識當時社會的珍貴資料。值得一提的是,磚畫內容還比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多民族聚居的社會現實,成為我國民族問題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佐證。

評價

西溝的五座墓葬,分屬三個時期,三種藝術表現手法和建築風格,是集研究和觀賞價值於一體的珍貴歷史文化遺存。五座墓的距離很近,參觀遊覽較為方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