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園林新繁東湖

唐代園林新繁東湖

新繁東湖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著名宰相李德裕為新繁縣令時開鑿,是我國有遺蹟可考的兩處唐代古典人文園林之一。占地1.8萬平方米,水面約三分之一。玲瓏別致,布局謹嚴,韻味高雅。具備了我國古典園林中幾乎所有的建築形式和表現手法。園內有樓台亭閣等清代建築20餘處,掩映於古木名花之間,山水佳絕,風光秀麗,自古有“古蜀名園”之稱。

簡介

1

新繁東湖主體建築懷李堂始建於宋代,重建於清同治年間,平房青瓦,迴廊擁挾,外朴內秀,深寓蜀人緬懷唐賢德裕公在川“鎮危疆,保境安民”,維護國家統一, “會昌之政幾致中興”的歷史功績之美好情愫。園內還有紀念明末清初一門四世六鄉賢的“四費祠”和紀念唐李德裕、宋王益(王安石之父)、宋邑人梅摯的“三賢堂”遺址,更顯示出東湖文化名園的特色。

湖內主體建築是“懷李堂”,“李”為何人?唐朝名相李德裕也。建於宋代,重建於清同治年間,坐北朝南,兩翼有廊伸出半抱湖面,廊的一邊是瑞蓮閣,另一邊是珍珠船。

備註

千餘年來,東湖盛名不衰,歷代均為川西名人學士雅集之處,給後人留下了大量詩文、匾聯、書畫作品。東湖碑林中珍藏大量名家書畫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1

東湖內有紀念唐宋先賢李德裕、王益、梅摯的“三賢常”、紀念明末清初“費密一門四世六鄉賢”的“四費祠”,專祀李衛公的“懷李堂”,專祀宋代“鐵面御史”趙抃的“清白江樓”,專祀王益的“瑞蓮閣”等等,亦是遊客不可錯過的勝景。

史料與詳景

李德裕,從小小一個七品新繁縣令,一直做到一品宰相,後來又在牛李黨爭中失敗。他的身世,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李德裕的多數詩歌,我看了,比較平庸;只有在黨爭失敗被放逐後寫的詩,還有一定可讀性。於是,東湖便不再是一般大家園林,而具有相當歷史價值和人文意義了,這更顯示出東湖文化名園的特色。

李德裕李德裕

有史料記載:李德裕,字文饒,封衛國公,東湖又名唐李衛公東湖或唐賢勝跡。宋王安石之父王益為新繁令,與邑人龍圖閣學古梅摯有《東湖瑞蓮歌》唱和。於是南宋新繁令沈居中在東湖建“三賢堂”,紀念李德裕、王益、梅摯。新繁令程祥棟重建東湖並建懷李堂、清白江樓、瑞蓮閣、伴梅亭,除紀念“三賢”而外,還紀念代賢宦、詩人趙卞。1922年,新繁知事劉鹹煊將新繁鎮東南隅的費公祠移至東湖,拓為“四費祠”,以紀新繁清初著名思想家詩人、學者費密“一門四世六鄉賢”。
 
新繁東湖,一般人認為它緣自唐代:有的甚至認為它是全國唯一的一處唐代園林遺址。這種觀點的歷史依據主要來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的《新繁縣誌》。據《新繁縣誌》里載:“東湖,在縣署東偏,唐李衛公德裕為新繁令時所鑿,池塘清淺,菱枝因依,綠水紅蕖映為蔚可愛,岸有老柏三株(原註:今焚其一)亦為衛公手”。《北夢瑣言》雲,新繁縣有東湖,李德裕為宰日所鑿,夜夢一老人曰,某潛行其下,幸庇之明府富貴,今鼎來七九之年,當相見於萬里外。後於土中得一蟆,徑數尺,乃投之水中,而德裕以六十三卒於朱崖,果應七九讖。園亭興廢前代無可考。清同治三年知縣程祥棟葺而新之,有記,具載其事。佳節令時,邑人士女,雲集於此,遂為游賞之勝地。今闢為公園,屋舍略有改易,非悉曩時之舊觀矣。”

1

《大明一統志》和《四川通志》與雍正《四川通志》的說法一致:“東湖,李德裕為宰日將開此湖,夜夢一老父曰,某潛行其形庇明府當富貴,今鼎來七九之年,當相見於萬里外也。明日於土中得一蟆,徑尺余,乃投之水,後德裕果致宰相,六十有三卒於朱崖,應其夢焉。”此一說法應是源於明曹學的《蜀中廣記》。
 
東湖園內二十多處的亭台樓閣,隨意地擺放著又不失布局的嚴謹。據說是具備了我國古典園林中幾乎所有的建築形式和表現手法。

千年來,東湖盛名不衰,歷代為川西名人學士雅集之處,那些詩文、匾聯、書畫就是他們留下的作品,都珍藏在碑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一塊塊字跡或清晰或模糊的碑刻,重新撕開了人們漸漸淡忘的記憶。誰能說得清那些匾聯碑刻,到底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東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景美如畫,自古有“古名園”、“西蜀花園”之稱。古木巨樹、重葛懸藤,菩提、紫薇、鐵樹、羅漢松,不知道是不是那些古樹的“古”造就了東湖今天的涼爽,否則,為何在那炎熱的夏季里,東湖竟如此這般的涼爽與清幽?

曲徑曲徑

行走在小道上、小橋上,偶一回頭,看見散落在地的陽光斑斑,才知道,原來,它們是屬於時間的。沿著石級上了牆,一份古韻將腳步拖住,緩緩的,都化成一份閒適在城牆上鋪展、鋪展,伸向天很高很藍的地方。

東湖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僅存有跡可考的兩座最早古典人文園林之一,(另一處在山西新絳縣絳守居)建園早於蘇州園林,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園林面積三十五畝,水面約三分之一,經歷代建設培修而成,現在的園林建築由出任新繁知縣江蘇泰州學者程祥棟於清同治三年(1864)興建。整個藝術布局仍保持著唐代古典園林風貌,園林內多數百年的參天巨樹,伴以古藤幽篁,且著意配植等花卉。四季香艷,美不勝收。鑿湖壘成的山石,造型樸實,咫尺山林,步移景異,構盡變化之深意。有唐人所謂的奧如曠如之感。建築物有樓、台、亭、閣、堂、館、廊、軒、榭、橋、舫各式具備。 
 

1

東湖內有紀念唐宋先賢李德裕、王益、梅摯的“三賢堂”、紀念明末清初費密“一門四世六鄉賢”的“四費祠”,專祀李衛公的“懷李堂”。專祀宋代“鐵面御史”趙抃的“清白江樓”。專祀王益的“瑞蓮閣”。在中國說起園林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蘇州,竟未想到在成都還有這座古香古色的園林。它歷經一千多年還完整地保存至今。這也說明成都人對園林文化的偏愛和執著。新繁東湖公園布局謹嚴,玲瓏別致,具備了我國古典園林中幾乎所有的表現手法和建築形式。園林中有樓、台、亭、閣等二十餘處,古樹名花掩映其間,荷溏菱沼環護其下,山水佳絕,景雅氣秀,不僅是蘇州園林的始祖,而且勝過蘇州園林一籌;只是好象沒有現在的蘇州園林那樣整潔。這應該是人為的了。
中國現在的園林已經失去了中國古典園林的丰韻,與西方園林並無多大差異,我為中國的園林發展道路感到擔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