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詩

哲理詩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與自然之理。闡發自然世界與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的詩便是哲理詩。一些含道應物、遷想妙得的哲理詩,其本身就是詩人觸物生情、寓理於形或融理入情的產物,是詩人對人生、對社會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體察的結果。它往往是把發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穎鮮明的藝術形象熔鑄一體,來服人以理、動人以情的。

基本信息

主要分類

一是沒有具體的意象的哲理詩。

這類詩的基本特點是有一定的詩意,但不夠含蓄,往往是“概念大於形象”。因而人們可以認為這不是上乘的作品。如:“被打倒的/沒人同情/擊倒他人的/反得一筆可觀的獎金”(《世界拳王爭霸賽》)。但它畢竟對生活進行提煉,語言簡潔,內蘊深刻,也不失為一首哲理詩。
哲理詩哲理詩

二是含有鮮明意象的哲理詩。

這類詩,之所以倍受讚賞,是因為具有兩個突出特徵:一是具有系列生動意象。二是含蓄,不露理。
張先生新著《風動石》里的絕大部分哲理詩,顯然已經從無意象到有意象的成功過渡。這對張先生來說,無疑是一次質的飛躍。
張先生的哲理詩很鮮明的一個特點,便是從“靜”的物象寫出“動”思想,表現了詩人對周圍的人、情、物、態的濃厚的人文關懷。從作品中,處處可以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對改變生活的關注和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它們往往從一種人們熟視無睹的小事物、小景象中反映出大主題。如《豆芽》:好端端的子兒/無奈被人放進水缸/浸泡幾天幾夜變成/白髮蒼蒼老頭——/長長的鬍子/瘦瘦的身材/不像人也不像鬼/差強人意被逼/推向市場/可憐巴巴地/出賣形象/兜售青脆。
這首詩,使讀者產生強大的震撼力,人們立即聯想到被逼“出賣形象”侵害人權的種種罪惡交易。因此這類哲理詩,往往觸及重大社會主題,它的美學價值已經超越文學,而進入社會學、人類學範疇。當然,有的哲理詩,既不表現驚心動魄的情感,也不表達深不可測的哲理,有的只是表達一種生活情趣,給人們一種美感享受而已。如《翠竹》:別以為我身材苗條/鳥就不買我的賬/風老是欺負我/親一口就跑。
不管怎樣,我願意不厭其煩地強調的還是:哲理詩,首先必須是詩,要具備詩的內質。因此,意象要鮮活,主題要含蓄。儘管張先生某些詩尚停留於“生活注釋”之嫌,但總體觀,已經寫得十分老到了,不少佳作可稱之謂“精品”

古代哲理詩

著名哲理詩鑑賞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
一山放過一山攔。
【哲理】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這的確是一首絕妙的哲理詩,無論在理致與筆趣上,都超過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詩,它既有宋詩工巧細密之所長,又兼得唐人詩虛處著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這首詠物詩,沒有寫景,沒有抒情,純屬議論,卻寫得如此生動,另具一格。
《雪梅》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並作十分春。
【哲理】此詩深得梅與雪的天然風韻,且在吟詠之間,寄託了微妙的哲思與理趣。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同樣為此理的還有王安石的【題目】《登飛來峰》【詩詞原文】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琴詩》
(宋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存在著緊密的聯繫。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繫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繫。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係。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係,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係。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後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人生哲理詩句

1.(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煥《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4.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5.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6.杜甫《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7.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8.王安石《登飛來峰》: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9.朱熹《春日》: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0.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1.王灣《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2.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3.蘇軾《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現代哲理詩

《泥土》(魯藜)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簡析】這首著名的哲理詩,曾經被多少青年人背誦,抄錄在自己的案頭作為座右銘。可是,歷史往往會與一些人開不大不小的玩笑。這樣一首曾經影響和激勵過整整一代人的詩篇,在今天也會被某些時髦的人物嘲笑,認為這是一種陳腐了的過時觀念。據說,只有肯定自己的個人價值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義的人。
的確,對於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之類的觀念,是會隨著人們認識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更新的。猶如對正確的哲學命題人們也常常會作出歪曲的解釋一樣,對於詩,在感受和理解上的偏頗也難以避免。只要是正確地體會詩的原意,我想絕不是叫人們都去做庸碌之輩,而是勉勵和提倡那種獻身精神,是在宣揚把個人溶入集體事業的革命觀念。
只有人民不朽,只有歷史永恆,在不朽和永恆中,個人的作用只能是微乎其微的。“把自己當作泥土”的精神,正是使自己的生命價值獲得不朽和永恆的一種追求,豈能對之作歪曲的理解呢?!
《土》(林希)
附著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間裡
你是塵埃
【簡析】此詩與魯藜那首《泥土》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看出它受前者的啟迪和影響,但絕非重版,而是寫出了新意。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哲理,同一事物也可從不同角度發現其哲理蘊涵。林希筆下的泥土不僅注意到了它具有“土壤”價值的一面,而且還看到了當它“沉浮在空間裡”時的輕浮的一面。一旦變成“塵埃”,它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人生的價值也是如此。當把生命與理想同一種偉大的集體事業相聯繫時,人生的價值才會顯示出來;而一旦離群索居,孤芳自賞,陷入虛幻的空間,就會成為污染環境的“塵埃”。
《觀錢塘江潮》(余亞飛)
錢塘一望浪波連,
頃刻狂瀾橫眼前;
看似平常江水裡,
蘊藏能量可驚天。
【簡析】這是一首現代哲理詩,以錢塘江潮為意象,表現了看似平常的錢塘江浪波下,蘊藏著驚天的能量,頃刻間湧起排山倒海的巨浪。意喻看似平常的人會蘊藏巨大的潛力;看似平常的事物後面會蘊藏巨大的力量
下面是網路產波廣泛的幾首詩:
《決心》
人的一生有許多難以取捨,
困惑不已的瑣事所糾纏著,
這時所需的就是斷然的捨棄與明智的抉擇,
唯一會限制我們的,
是我們自己的決心。
《理由》
逃避不一定躲的過,
面對不一定最難過,
孤單不一定不快樂,
得到不一定能長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
你可能因為某個理由而傷心難過,
但你卻能找個理由讓自己快樂。
《失去》
最淒涼最弄人的不是你知道,
失去所愛的那一刻,
而是你還在徘徊,
猶未知道已經失去。
《距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而是用自己冷默的心,
對愛你的人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炫耀》
不愛了,就別向他炫耀,
向他炫耀只是代表,
你還是在意他的想法,
你還是對他念念不忘,
他看到這種窘態,
只會深信你從來沒有忘記過他。
《句號》
當愛情要完結時,
你不想畫上句號也不行,
當你懷疑是否主動畫上句號時,
那表示你根本就拾不得,
也沒辦法畫上這個句號。
每一段情始終會有句號,
句號要來時,
你想擋都擋不住。
《習慣》
愛情一旦成為了習慣,
就會一輩子也擺脫不了的。
《放棄》
放棄一個很愛你的人,
並不痛苦。
放棄一個你很愛的人,
那才痛苦。
愛上一個不愛你的人,
那是更痛苦。
《寂寞》
別因為寂寞而錯愛,
別因為錯愛而寂寞一生。
《後悔》
別等到錯過後才去後悔,
別等到失去後才想挽回。
《清楚》
或許只有在離得最遠的時候,
才能把曾經走過的那段日子,
看的最真確最清楚。
《機會》
人一生有許多的機會,
只是看自己是否能把握住,
珍惜眼前所看到的,
滿足目前所擁有的。
我們常常為了一個機會,
而錯失了更多的機會。
《緣》
若是有緣,
時間空間都不是距離。
若是無緣,
終日相聚也無法會意。
凡事不必太在意,
更不需去強求,
就讓一切隨緣吧!
《思念》
思念總是有不得不收藏起來的時刻,
而生命里最捨不得,
藏得總是最深,
且不讓人知道。
《淡忘》
一個人受到感情的傷害,
原本是可以慢慢淡忘的,
但如果心裡一直念念不忘,
就會使其所受的傷害,
永遠難以痊癒。
《你的》
該是你的遲早都會是你的,
若不是你的即使強留也留不住。
《面對》
不想面對他離開,
逃避不是一個好方法,
但卻是唯一的辦法。
《遺忘》
一個人如果不能學會遺忘,
那將是很痛苦的事,
別再自尋煩惱,
快把痛苦的事給忘了吧!
《偉大的愛》
學會了與人分享愛,
還必須學會不要緊捉著所愛不放,
最偉大的愛就是做些對所愛的人,
最有利的事,
即使那會令你心疼。
《報復》
最好的報復不是毀掉對方,
更不是毀掉自己,
而是要過的比他幸福和快樂。
《忽略》
人往往都只在乎別人是關心你,
卻常常忽略自己,
是否也有關心別人
堅定但不固執
活潑但不輕浮
勇敢但不魯莽
沉著但不寡斷
機警但不多疑
豪放但不粗魯
單純但不幼稚
老實但不愚蠢
忍讓但不軟弱
謹慎但不膽小
自信但不自負
自尊但不自高
自謙但不自卑
自強但不自大
自珍但不自賞
自愛但不自傲
自責但不自辱
自知但不自棄
自立但不自私
自由但不自縱

外國哲理詩

哲理詩(philosophicalpoem):詩歌與哲學是近鄰,詩歌往往含有一定的哲理,這樣的詩歌可以被稱為哲理詩。
俄羅斯詩人普希金的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歌全文表述了一種積極樂觀而堅強的人生態度,親切和藹。蘊含的哲理:面對挫折要正確、樂觀的對待它,要鎮靜,要堅信未來是美好的、光明的。
Еслижизньтебяобманет,
Непечалься,несердись!
Вденьуныниясмирись:
Деньвеселья,верь,настанет.
Сердцевбудущемживет;
Настоящееуныло:
Всемгновенно,всепройдет;
Чтопройдет,тобудетмило.
KOBVCS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你不要悲傷,不要生氣!
熬過這憂傷的一天:
請相信,歡樂之日即將來臨。
心兒生活在未來;
現實卻顯得蒼白:
一切皆短暫,都將過去;
而過去的一切都將可愛。
英國蒲柏的《人論》就是用雙韻體寫成的規模巨大的哲學論文,它從創世主、宇宙一直談到人性、人類社會、道德和人的快樂,其中心思想是柏拉圖的偉大的生存之鏈,宇宙萬物在此鏈中各有位置,人處於天使與野獸之間,人只有安於這個位置,才能快樂。人應該堅信上帝,學著看遠看全,就會發現,一切都是合理的:
Allnatureisbutart,unknowntothee;
Allchance,direction,whichthoucanstnotsee;
Alldiscord,harmonynotunderstood;
Allpartialevil,universalgood:
And,spiteofpride,inerringreason’sspite,
Onetruthisclear:whateverIS,isRIGHT.
(AlexanderPope:AnEssayonMan,ToHenrySt,John,lines289——294))
整個自然都是藝術,不過你不領悟;/一切偶然都是規定,只是你沒有看清;/一切不協,是你不理解的和諧;/一切局部的禍,乃是全體的福。/高傲可鄙,只因它不近情理。/凡存在的都合理,乃是清楚的道理。(王佐良譯)
布萊克常辨證地看待問題,從《一粒沙》中可看出,詩人認識到事物之間有聯繫,小東西里有大宇宙:
Toseeaworldinagrainofsand,
Andaheaveninawildflower,
Holdinfinityinthepalmofyourhand,
Andeternityinanhour.
(WilliamBlake:AGrainofSand)
從一粒沙看世界,/從一朵花看天堂,/把永恆納進一個時辰,/把無限握在自己手心。(王佐良譯)
弗洛斯特的詩始於愉悅,終於睿智,具有新英格蘭鄉村風味的詩使他榮獲“鄉村哲學家”的稱號。最為人們熟悉的《雪夜林邊駐足》揭示了活著的人的責任,即人在結束自己的人生旅程之前,應該完成屬於自己的事情(ButIhavepromisestokeep/AndmilestogobeforeIsleep)。《未選之路》則把人人都經歷過的各式各樣的“選擇”以具體的選擇林中小路表達出來。心想沒有被選的路“就留待以後的日子再走”(Oh,Ikeptthefirstforanotherday),但又懷疑,路一條條接下去,怎能回到起點選擇當初沒有選擇的那條路(IdoubtedifIshouldevercomeback)。最後詩人不得不感嘆:在人生的岔路口,因選擇的不同,所有的差別也就由此造成(Tworoadsdivergedinawood,andI—/Itooktheonelesstraveledby,/andthathasmadeallthedifference.),頗有人生哲理性。其他很多詩歌也富含哲理性,如《春潭》:
Thesepools,thoughinforests,stillreflect
Thetotalskyalmostwithoutdefect,
Andliketheflowersbesidethem,chillandshiver,
Willliketheflowersbesidethemsoonbegone,
Andyetnotoutbyanybrookorriver,
Butupbyrootstobringdarkfoliageon.
Thetreesthathaveitintheirpent-upbuds
Todarkennatureandbesummerwoods—
Letthemthinktwicebeforetheyusetheirpowers
Toblotoutanddrinkupandsweepaway
Theseflowerywatersandthesewateryflowers
Fromsnowthatmeltedonlyyesterday.
(RobertFrost:SpringPools)
春潭雖掩隱在濃密的樹林,/卻依然能映出無暇的藍天,/像潭邊野花一樣瑟瑟顫慄,/也會像野花一樣很快枯乾,/可潭水不是匯進溪流江河,/而將滲入根絡換蔥蘢一片。//把潭水汲入其新蕾的樹木/夏日將鬱鬱蔥蔥莽莽芊芊,/但是在他們竭潭枯花之前,/不妨先讓它們多思考兩遍:/這如花的春水和似水的花/都是皚皚白雪消融在昨天。(曹明倫譯)
這首詩里,樹林中的水潭倒映著整個天空,旁邊的花因寒冷而顫慄,潭水不是流入哪條溪流江河,而是滲入樹根,換來一片蔥蘢樹蔭,它像旁邊的花,不久即將枯乾消逝。水潭枯了,花謝了,夏日樹木卻鬱鬱蔥蔥了,這都是昨日白雪融化的結果。這裡的“雪——水潭——樹根——樹林”構成一個循環,相互對立的物體有著內在的統一律,一物的消失其實是變成了另一種形式存在下來了(水被汲進新蕾),這就是宇宙萬物的生死循環。詩人從水潭的轉換這種看似矛盾實則包含著一些哲理的過程中表達了他發現的一種辨證的宇宙觀。

按詩歌題材劃分分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