哉

哉,形聲。字從“土戈”(zāi),從口,“土戈”亦聲。“土戈”指“像軍陣般排列整齊的田塊”。“土戈”與“口”聯合起來表示“軍隊陣地上發出的集體感嘆聲”。本義:軍陣集體感嘆聲。引申義:集體感嘆聲、驚嘆聲。古代用為語氣詞。

基本信息

詳細字義

哉
(1)(形聲。字從“土戈”(zāi),從口,“土戈”亦聲。“土戈”指“像軍陣般排列整齊的田塊”。“土戈”與“口”聯合起來表示“軍隊陣地上發出的集體感嘆聲”。本義:軍陣集體感嘆聲。引申義:集體感嘆聲、驚嘆聲。古代用為語氣詞。《說文》:“哉,言之間也。”表感嘆。說明:大型軍陣作戰時,先進行長兵交接,即先由弓箭兵集體放箭打擊對方。若一個排箭射出,擊倒或沒有擊倒對方一批士兵,己方軍陣其他兵種的軍士(如戈兵、戟兵、矛兵、車兵等)會一同發出簡短的聲響,如“啊!”、“呀!”之類。這種情形多見於足球比賽的射門時刻,觀眾席會發出類似的感嘆聲。這裡,射門相當於射箭,觀眾相當于軍陣中的旁觀軍士)
(2)同本義[alas]
(3)表示感嘆,相當於“啊”
幸甚至哉。——曹操《步出夏門行》
非人哉。——《世說新語·方正》
旦旦有是哉。——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變詐幾何哉。——《聊齋志異·狼三則》
嗚呼哀哉!念其昌與公(袁可立)同舉於蘭陽陸宗伯先生之門。——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美哉,我少年中國。——清·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4)又如:遠哉遙遙;快哉此風;命不易哉;誰不為之痛心哉
(5)表示肯定語氣,相當於“啊”。如:敢不畏君王哉;不若雞犬哉
(6)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於“呢”或“嗎”
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豈獨一琴哉。——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公(袁可立)才兼數器,心運四慮。藉令一再出不於毛帥、魏璫之時,得行其意,展布四體,韓范之業,豈顧問哉!——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豈主之子孫不必善哉。——《聊齋志異·促織》
豈獨一箸間哉。——清·周容《芋老人傳》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哉,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7)又如:以此為治,豈不難哉?吾又何能為哉?
(8)表示測度,相當於“吧”
我其試哉!——《書·堯典》
(9)又如:我豈有所失哉!
(10)表示祈使語氣,相當於“吧”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詩·召南》

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哉
言之閒也。祖才切《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康熙筆畫:9、部外筆畫:6
〔古文〕才《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音栽。《說文》言之閒也。《注》《論語》君子哉若人。是為閒隔之辭也。《爾雅·釋詁》哉,閒也。又《爾雅·釋詁》哉,始也。《疏》哉者,古文作才。《說文》雲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為哉始之哉。《書·伊訓》朕哉自亳。又《康誥》惟三月哉生魄。又《玉篇》語助。《書·堯典》僉曰:於,鯀哉。又《韻會》柳宗元曰:疑辭也。《書·益稷》禹曰:兪哉。《注》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又與材通。《論語》無所取材。《注》古字材哉同。又音載。《書·武成》哉生明。《釋文》徐音載。又《詩·大雅》軰錫哉周。《傳》哉,載也。《疏》文王能布軰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哉與載古字通。按《左傳·宣十五年》昭十年引《詩》,哉俱作載。又鄭箋云:哉,始也。與毛傳異。又葉將其切,音貲。《詩·邶風》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又《王風》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方言

蘇州地區的常熟方言裡,“哉”是語氣助詞,相當於“了”,比如“飯吃了”,常熟話會說成“飯吃哉”,相對於蘇州的其他地區,常熟話里的“哉”比較獨特,也很存古。
紹興方言裡“哉”字的用法也相當於“了”,如“吃飯哉,我走哉。”

拼音是zai的漢字

拼音是zai的漢字共有24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