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戰後參與制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緊張計畫”,涉及緊張和應激問題。1949年1月14日,其在巴黎突發腦溢血死亡,年僅57歲。 著作

概述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1892-1949),美國著名精神醫學家,精神分析的社會文化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沙利文對心理學的主要貢獻之一是關於人格形成的學說,其人格理論又稱作人際理論。他將精神醫學界定為研究人際關係的科學,特別重視人際間的相互作用對人格的影響,因此其理論被稱為精神醫學的人際理論。

沙利文對其人際關係理論中曾先後提出過三個概念,認為把握這些概念是了解他的理論的先決條件。這三個關鍵概念是:1.人類本質的社會性。2. 焦慮。3. 發展序列。指人格發展的階段性。

主要生平經歷

沙利文出生於美國紐約,1917年在芝加哥內外科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但沙利文把這所學校稱作為“文憑製造所”。其盛年展現的精湛才能,主要靠自學獲得。1922年進入首都華盛頓的聖伊莉莎白醫院擔任當時美國著名精神醫學家懷特的助理。在以後的生涯中,他繼續致力於關於精神病的治療研究。二戰期間,他擔任美國選拔委員會的顧問,參與選拔軍人的工作。

精神病學的人際理論封面 精神病學的人際理論封面

沙利文生前只出版了一部著作《現代精神醫學的概念》(1947)。其追隨者在他去世後根據有關材料整理出版了五本書:

1.《精神醫學的人際理論》 1953

2.《精神醫學的會談方法》1954

3.《精神醫學的臨床研究》1956

4.《作為人的過程的精神分裂症》1962

5.《精神醫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196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