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華族

哈華族

“哈華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在漢唐明朝都有出現,也叫“崇華族”,他們以中國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形象外觀出現在中國和世界,他們熱衷於中國的裝束,中國的文化,中國的飾品,中國的音樂,中國風味菜餚,穿中裝習漢子說漢語,練中國功夫,扔掉刀叉用筷子,唱“好一朵茉莉花”,“哈華族”的隊伍正日益壯大。

名稱由來

“哈”源於中國台灣青少年文化的流行用語,指“非常想要得到,已經近乎瘋狂程度”,哈華是指狂熱追求中國漢語、功夫、音樂、服裝、節日等中國元素文化,在穿著打扮和行為方式上進行效仿。

練習少林棍練習少林棍

發展歷史

唐朝的哈華族——日本

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兩個半世紀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
遣唐使的目的在於向中國學習﹐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視使團人員的選拔﹐特別是大使﹑副使﹑判官﹑錄事等官員。如高向玄理吉備真備曾長期在中國留學﹔不少成員是文章博士﹐山上憶良小野篁菅原道真更是有名的文學之士(後二人受命而未成行)。有兩家父子先後被任命為使臣﹐也是由於具有教養和經驗﹐利於向唐朝學習。隨行的留學生﹐如阿倍仲麻呂【晁衡】與詩人李白王維結下深厚友誼﹐歸航受阻﹐留唐官至秘書監。橘逸勢被唐人目為秀才。入唐的醫師﹑樂師﹑畫師﹐和各行業的工匠﹐也都在自己行業中具有根柢﹐受到唐人推重﹐同時也從唐人獲益。遣唐使大量輸入中國經史子集各類典籍﹐中國文化風靡日本封建社會上層﹐滲透到思想﹑文學﹑藝術﹑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日本對中國的膜拜和學習簡直無以復加,現存的京都和奈良建築就是仿照中國唐朝長安城建造的。

練習中國書法練習中國書法
明朝的哈華族——朝鮮

在四百多年前,朝鮮【李朝時代】的一批有識之士為了改革圖強,主張向北方的明朝學習,把我們的中華文明猛“哈”了一把——那時他們的“慕華思想”,用今天的話來講,大概可以稱作“哈華”、“哈漢”。
在1780年前後,也就是大清乾隆皇帝【1711-1799年】時代,朝鮮的外交官們跨過鴨綠江,在中國行程數千里,長達五個月,碾轉數省地考察中華文明。雖然,在中國的旅行中,由於不了解清室入主中原時,為一統天下的需要,強制漢人改變外在髮型和服飾的這一段歷史,他們把中原人士改穿滿服、留辮子的現象歸為“沒有志氣和節操”,並以自己的國家仍然保留著明代官服和髮式感到自豪,以繼承中華正統自居,並在私下自稱“小中華”,延用明崇禎年號,不承認清政府是繼中原文明的正宗。但他們在對中華文明的汲取中,上自文化制度,下至衣食住行,一律實行拿來主義,甚至我們造房砌灶修城牆的磚頭,從用料到尺寸,都要仿照中國。而一位叫朴趾源的學者,作為朝鮮考察團的隨從出使大清國,在他的《熱河日記》和《太學留錄館》等遊記中,皆表達了對中國文化的景仰,並把這種景仰帶回國去,在制度的保障下實行朝鮮李朝時代的全面“哈”華。
出自《大長今里的“哈華”》四川線上(2005-09-27 02:32:34)

練習太極拳練習太極拳
現當代哈華族

在1949年後建立新中國的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的綜合國力逐年增強,中國文化也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功夫明星登入好萊塢,劉德華王菲的流行音樂登上日本流行音樂榜,中國火炬祥雲、中國印寫入奧運會……隨著《臥虎藏龍》獲奧斯卡獎,北京舉辦奧運會成功,全球各個國家出現哈華族或曰崇華族,他們穿中裝習漢字說漢語,練中國功夫,扔掉刀叉用筷子,唱“好一朵茉莉花”,認為那樣很high,很in。西方學者則警惕性地說我們的西方文明要被邊緣化了,但年輕人也不聽規勸,揣著美元歐元日元來中國買正宗絲綢,穿中裝。

經典語句

求學問由當去中國——阿拉伯伊斯蘭教創始人:默罕默德
一生俯首拜陽明。——日本東鄉平八郎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齊聚巴黎,發表了舉世震驚的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來,必須回過頭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

過中秋節過中秋節

基本特徵

文化

漢語
中國書法
中國畫
中國功夫
太極拳
中國古典音樂、中國舞蹈
中國茶
漢服、唐裝、旗袍
中藥、針灸
中國菜餚
中國棋:象棋、圍棋
中國宗教:佛教、道教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臘八節

名人

政治: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
體育:姚明、易建聯、郭晶晶、鄧亞萍
功夫影星:成龍、甄子丹
女影星:章子怡、范冰冰、周迅
音樂:宋祖英、郎朗、楊麗萍
經濟:馬雲、丁磊、李彥宏

包粽子包粽子

現象剖析

漢唐以後,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思想以及文字、繪畫、建築、雕刻等等,傳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在日本的傳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學、陽明學;唐鑒真東渡,中國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傳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備真備、高僧空海、阿倍仲麻呂等到中國研習中國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築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現在我國難覓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還有完好的保存。在韓國,影響最大的是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後的實學思想,如果人們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鏞等人是韓國哲學家,僅看他們的著作難以判斷作者的國籍。而中國文化中的禮教內容,在中國早已失傳,在韓國還保留的相當完整,因此,韓國被西方國家稱為是儒教國家的活化石。
現當代,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因而哈華族也在悄悄變成一個族群,並逐年擴大。

穿漢服穿漢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