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狗[狗的品種]

哈巴狗[狗的品種]
哈巴狗[狗的品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哈巴狗,是狗的一個品種,體小,腿短,毛長。供玩賞。常用來比喻受主子豢養的溫順的奴才。

基本信息

簡介

品種名稱:哈叭狗
英文名稱:pug
體型分類:小型
犬種分類:玩賞犬
歷史:
原產中國
起源於16世紀。
大約400年前在中國培育,經由荷蘭傳到歐洲,當時曾經相當普及。後來在英國培育改良而成為目前的品種。
也叫巴哥犬。
哈巴狗
品種名稱:哈叭狗
英文名稱:Pug
體型分類:小型
犬種分類:玩賞犬
歷史:
原產中國。
起源於16世紀。
大約400年前在中國培育,經由荷蘭傳到歐洲,當時曾經相當普及。後來在英國培育改良而成為目前的品種。
也叫巴哥犬。
巴哥犬究竟是什麼系種?有專家認為,此犬產於蘇格蘭低地,傳到亞洲後邊在由荷蘭商人從遠東地區帶回西方;也有專家認為,此犬是東方犬種,源自北京犬的短毛種,後來和鬥牛犬交配而成;還有人認為巴哥犬法國波爾多犬的獒犬的小型類種,並且在許多作品裡畫上巴哥犬作裝飾品。維多利亞世代,此犬的知名度達到頂峰。

【簡介】

巴哥犬(或稱哈巴狗)富有魅力而且高雅,18世紀末正式命名為"巴哥",其詞意古語為鬼,獅子鼻或小猴子的意思。巴哥犬是體貼,可愛的小型犬鍾,不需要運動或經常整理背毛,但需要同伴。容貌皺紋較多,走起路來象拳擊手是其特徵。它是以咕嚕的呼吸聲及象馬一樣抽鼻子的聲音作為溝通的方式。同時,此犬具備優良及愛乾淨的個性,這些特色便成為廣受喜愛的原因。 總體來看,通常外觀呈正方形而且短胖。歪斜、長腿或腿太短的八哥犬都不受歡迎。

【體型】

八哥犬的特點是小中見大,濃縮(也許可以這樣形容),結構緊湊、良好的比例,而且口吻輪廓硬。理想的體重範圍是從14~18磅(公狗或母狗)。比例為正方形。
【頭部】
頭部大、粗重,不上拱,蘋果頭,前額不後縮。眼睛顏色非常深,非常大,突出而醒目。球狀,眼神充滿安詳和渴望。非常亮,興奮時,充滿熱情。耳朵薄、小、軟、象黑色天鵝絨。有兩種耳形:玫瑰耳或紐扣耳。後者比較理想。皺紋大而深。口吻短、鈍、寬,但不上翹。咬合應該是輕微的下顎突出式咬合。
【頸部、背線、身軀】
頸部呈輕微的拱形,粗壯,其長度足夠使頭能高傲的昂起。背短,背線水平。身體短而胖,胸寬且肋骨擴張良好。尾巴儘可能卷在臀部以上部位。多重捲曲則更理想。
【前軀】
腿非常粗壯,直,長度適中,位於身體下。從側面看,肘部直接安在肩膀下面。腕部結實,既不過分,也不向下。足爪既不象兔足那樣長,也不象貓足那樣圓。腳趾適當分開,黑色趾甲。狼爪通常被切除。
【後軀】
粗壯,有力的後軀,後膝關節角度適中,飛節垂直於地面。從後面看,兩條腿相互平行。後軀與前軀平衡。大腿和臀部豐滿而且肌肉發達。足爪與前軀相同。
【被毛】
被毛美觀,平滑、柔軟、短、而有光澤,既不堅硬,也不能象羊毛。 顏色是銀色、杏黃色或黑色。銀色或杏黃色應該清晰,與其他顏色斑紋及臉面顏色對比強烈。
【斑紋】
斑紋輪廓清楚。口吻或臉部顏色、耳朵、耳朵邊、拇指斑、前肢的菱形斑及背部斑紋可能是黑色的。臉部顏色應該是黑色的。
【步態】
從前面看,前軀導向良好,腳腕有力,腳爪撐在地上呈方形,中間的腳趾向前。後軀動作有力、輕鬆。後膝關節及飛節不向里或向外翻。後腿與前腿處於同一直線。前後肢都自然的略顯收斂。後軀輕微的扭動說明他輕鬆、自信、愉快。
【氣質】
這是一種性情穩定的品種,顯示出安定、開朗、富有魅力、高貴、友善和可愛的性情。
狗年到了,寵物狗越發受寵,卻不知,這一傳統由來已久,早在幾千年前的先秦時期,狗就為達官貴人們所喜愛,幾千年來,無論時代怎樣變遷,人們對狗的喜愛卻沒有動搖過,於是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名犬的故事……
兇猛的藏獒
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並且在先秦就作為寵物在各民族之間互相饋贈,同時也 成為宮廷王室的貢品之一。《尚書·旅獒》記載了當時的少數民族西戎向王室進貢名犬一事,說周武王克商,“九夷八蠻”都送上貢品,來自西邊的人就貢獻了“獒”。
獒可不簡單,它在先秦之時是非常珍貴的名犬,它可能是西方少數民族所培育的大型犬種,有歷史學家說獒就是藏犬。這種犬因為其兇猛威武而得到貴族們的喜愛,從而通過進貢傳到了中原漢地,當然,也不排除民間的買賣交換。獒是當時有名的殺人工具,《博物志·物名考》說,晉靈公有畜狗名獒,這個國君是晉國歷史上有名的荒淫之徒,他修了個台子,在台上拿彈弓射擊過往行人,以此取樂,廚子做了飯不合他的胃口,他就把廚子剁為肉泥。相國趙盾看不下去了,就勸他,他惱羞成怒,又要殺趙盾,《左傳》記載,宣公二年,昏庸無道的晉靈公唆使獒犬去殺趙盾,獒犬一路撲來,十分兇猛,多虧趙盾帶來的衛士也是好身手,和獒犬搏鬥,殺了獒犬,之後又得晉靈公手下同情他的衛士相救,才得以逃脫。晉靈公之後,中原就沒有了獒的記載,大概因為獒是高原動物,難以適應中原漢地的水土和氣候,因而,中原雖引進了藏犬飼養,但沒有成功。
《金川瑣記》曾記載了對藏犬不成功的餵養:“犬大者高至三尺,能緣牆走屋,形既猙獰,聲噌吆如華鍾,喜啖生肉餅餌,投之以鹹食輒病癩不救,尤畏炎熱。嘗攜一頭至內地,夏日中渴死。”文中說,這種狗很高大,長相威猛,吃生肉,不吃鹹食,很怕炎熱。這大概是古人不能養活藏犬的原因。
青犴——胡地野犬
《淮南子·道應訓》里說,周文王勢力膨脹,商紂很是擔心,於是就把他叫來囚禁起來,周文王的大臣為了營救周文王,就花重金搜羅天下奇珍。最後得到一隻青犴,獻給紂,紂就把文王給放了。
漢人高誘說犴是胡地野犬。《埤雅》也說:犴,“胡犬也,似狐而小,黑喙善守。”
看來殷時“胡犬”就很有名氣。春秋戰國時,胡犬的名氣還在藏獒之上。《史記·趙世家》把胡犬與代馬、崑山之玉並列為趙國的三寶,足見胡犬的名貴。
《穆天子傳》里講述了一個神話故事,周穆王有八匹日行八百里的寶馬,這些馬馱上周穆王到崑崙與西王母約會。後來周穆王南征楚國,死在南方,西王母便再也看不見他了。唐詩里還說:“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歷史學家們解釋這些神話:說這實際上是中原民族和西北民族間的相互交流。史學家呂振羽先生在論述《穆天子傳》時曾說:穆天子每每以銅器、貝帶、珠、銀器、桂姜或絲物等等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去換取對方的羊、牛、馬、犬以及貴重的獸皮和羽毛等。
在周穆王與西王母的物品交換中就提到了“良犬”和“守犬”。這些外來的良犬,大部分用於看家護院、宗教祭祀和圍獵,恐只有少量的狗用於食肉。所以《夷俗記·牧養》強調了獵犬在狩獵中的重要價值,如云:犬不甚大,而其性更靈,(牧)則藉以守,獵則藉以逐,有獸被矢而走者,犬逐之,不獲不止。
這種狗大概也是西北的胡犬。
哈巴狗來自何方
《逸周書》說:南方有叫“產里”、“百漠”的少數民族請以“短狗為獻”。看來這種觀賞性的“短狗”大概出自南方少數民族的馴養。清人檀萃所輯《滇海虞衡志》中說,海叭狗,滇人亦多畜之。
海叭狗,即哈巴狗。短狗,短犬,哈叭狗,不過一物之古今名稱。今哈叭狗已傳至北方,為愛玩犬之優種,雲南反不多見。
當然,中原的海叭狗不光是從南方傳入,也有從北方和中亞諸國進貢而來的,美國學者謝弗認為,在古代中國的所有家犬中,最常見的是尾巴在背部高高捲曲的師鼻“獒”,這種犬出自西藏狼的血統,而西藏狼還繁衍出了亞述,羅馬莫洛西斯,聖伯納德,紐芬蘭的獵犬,即喇叭犬。尤其是它還培育出了中國的小型狗種系,例如哈巴狗,甚至大畫家閻立本也畫過一頭在7世紀時作為貢物送來的獒,西藏是獒種犬的故鄉,所以它很可能是吐蕃貢獻的。
這就是說,哈巴狗和藏獒倒是同一祖先了,真難以相信。
從唐朝的貢品中亦可看出哈巴狗的傳入是與中西亞有關係的。唐代所納的貢品中有不同種類的名犬。其中最為著名的短狗是“拂林狗”。
據傳唐朝從西亞就進口過這種“拂林狗”,謝弗認為這種狗就是“羅馬犬”,它產生於7世紀初期,是由高昌王向唐朝貢獻的禮物。
這種小狗的外貌究竟如何,我們尚不清楚,有學者認為它是典型的古代馬爾他種的犬,即古典時代的叭兒狗。謝弗說它們曾經是希臘妓女和羅馬貴婦珍愛的寵物。據說,這種品種的犬一直保留了下來,至今仍然有這類犬的白色的異種。在宋朝的一幅繪畫作品中,曾經出現過一隻白犬,謝弗推測它很可能就類似馬爾他種白犬。
有一則狗與唐玄宗和他的寵妃的故事:玄宗一個夏天與某親王下棋,令賀懷智獨彈琵琶,貴妃把一隻康國進貢來的狗放在一邊觀戰,玄宗眼看著就輸了,貴妃把狗放在座側,狗跑上棋盤,局子被攪亂,玄宗大悅。
在這裡,攪亂棋局的很可能就是一隻“拂林狗”,而它的主使者便是天香國色的楊貴妃。
“波斯犬”是千古之謎
唐朝是一個夷夏觀念相對淡薄,善於學習吸收異族外來文化的偉大時代,少數民族文化習俗之所以在唐朝頗為盛行,就在於唐太宗的民族文化政策:“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正是在這種開放的文化背景下,少數民族文化習俗才不斷地進入了中原。狗的進貢與交流,也可算是很好的實例。
除了“拂林狗”外,唐朝還有一種來自波斯的名犬,身上帶有斑點,唐朝人稱其為“波斯犬”,直到現在這種犬的祖先對我們來說還是個謎。6世紀時,以“波斯犬”知名的狗是一種身材高大,兇猛殘忍的動物,它甚至能夠食人。6世紀的這種狗與唐代的波斯犬很可能是同一種屬。
宋以後,朝代更替,可狗的歷史卻沒有中斷,明清之際,北京曾出現了一種名犬,叫“京犬”,這種狗的祖先是從外地進貢來的,還是本地的,不得而知,但很可能是外來與本地的雜交,這也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文明對外來文化兼容並包的一個結果。
在古代,狗是一個有靈性的動物,它能預料吉凶,蒙古族的失都兒忽汗有一隻名為庫伯勒克的黑嘴黃毛狗,如果叫得太平,寧靜,便沒有敵人,天下無事,如果嚎叫,就表明有敵人了。國君在外從事了3年戰爭,它就嚎叫了3年。人類的悲歡被寄予狗吠當中,這不能不說是人們對天下太平的強烈渴望。
參考資料:三晉都市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