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乳頭狀瘤

咽部乳頭狀瘤

乳頭狀瘤為咽部較常見的良性腫瘤,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男性占多數,多為單發。鱗狀上皮向外過度生長形成乳頭,乳頭呈圓形或橢圓形上皮團塊,中心有疏鬆而富有脈管的結締組織。

基本信息

臨床表現

腫瘤多發生於齶弓、扁桃體、軟齶緣、懸雍垂,其次見於軟齶背面、下咽後壁、杓會厭襞等處。多數腫瘤表面呈砂粒狀、帶蒂小蘑菇狀,也有無蒂可移動的扁平狀、桑葚狀,呈淡紅色或灰色,質較軟,瘤體多為幾個毫米大小,也有達數厘米的。多數病人無自覺症狀,或在咽部檢查時發現,少數可有咽乾、癢、異物感等,較大者可有吞咽及呼吸不適或障礙。多數患者是單發,但在小兒可呈瀰漫性、多發性。

診斷

根據腫瘤的部位與特殊外觀,診斷不難,確診需經病理檢查。

鑑別診斷

需與咽部纖維瘤、扁桃體息肉、局限性扁桃體瘤樣增生等疾病相鑑別。

治療

治療以手術為主,根據病情,在表面麻醉下切除、鉗除、剪除或用雷射、電灼、冷凍去除。位於喉咽部者可在間接喉鏡或直接喉鏡下切除。創面可適度電灼以減少復發風險。本病預後良好,但可復發,尤其是多發性或伴有喉乳頭狀瘤者更應注意。

若證實有惡變者需按惡性腫瘤手術原則進行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