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書空

咄咄書空

咄咄書空, 拼音:duō duō shū kōng,用於人的情態,形容失志、懊恨之態。

基本信息

典源

《晉書》《晉書》
晉書》卷七十七〈殷浩列傳〉~2047~
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夷神委命,談詠不輟,雖家人不見其有流放之戚。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浩甥韓伯,浩素賞愛之,隨至徙所。經歲還都,浩送至渚側,詠曹顏遠詩云:「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因而泣下。後溫將以浩為尚書令,遺書告之,浩欣然許焉。將答書,慮有謬誤,開閉者數十,竟達空函,大忤溫意,由是遂絕。永和十二年卒。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黜免〉~865~
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釋義

書空”即“書於空”,意思是用手指(或筆)在空中虛畫作字。大意是,殷浩被貶為庶人並放逐之後,然嘴裡沒有什麼怨言,只是每天用手指在空中寫“咄咄怪事”四個字。因以“書空咄咄”為嘆息、憤慨、驚詫、失志、懊恨的典實。

同源典故

向空書咄咄,咄咄,咄咄怪事,咄咄書,咄咄書字,咄咄書空,咄咄自嶺,嗟咄咄,怪事咄咄,書咄咄,書怪事,書空,書空咄咄,書空獨語,殷浩吟,殷郎咄咄,浩書空咄,畫空,空中咄咄,空咄咄,詫咄咄。

示例

咄咄書空咄咄書空
宋王楙《野客叢書·殷浩失望》:“浩之出,不惟一事無立,而喪師辱國,殆有甚焉。朝野於是大失所望,削爵貶竄,固其宜也,而咄咄書空,不能自遣。”
清張岱《陶庵夢憶·包涵所》:“西湖大家何所不有,西子有時亦貯金屋,‘咄咄書空’則窮措大耳。”
歐矩甲《新廣東》五:“將來事成者出於他黨,則此私會必致有咄咄書空之恨矣。”
章炳麟《梁園客》詩自註:“﹝梁鼎芬﹞既失志,有咄咄書空之感。去秋,遂因政變作符命數篇,詩以記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