呾蜜

呾蜜

呾蜜即古鐵爾梅茲城是西域古國名,位於烏茲別克斯坦的邊境城市鐵爾梅茲城以北約10公里處。該城位於阿姆河岸邊,是古代絲綢之路中亞段的重鎮之一,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被稱為“呾蜜”、“怛滿”、“忒耳迷”等,後毀於成吉思汗時期。

簡介

呾蜜(Tirmidh),西域古國名。位於今蘇聯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鐵爾梅茲城以北約10公里。始建於公元前第1千年下半葉,公元1220年被蒙古軍攻破而衰落。該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音譯為怛密、怛滿、怛沒、忒耳迷等。1927年起由蘇聯考古學家傑尼克和馬松等人主持發掘。

歷史

玄奘玄奘
中國古代文獻中,《大唐西域記》稱之為呾蜜國,《新唐書》稱之為“怛滿”、《元史》稱之為忒耳迷、《明史》稱之為迭里迷

公元前3世紀時呾蜜被大夏管轄,1世紀至2世紀貴霜王朝時呾蜜是一個佛教中心。

貞觀年間,高僧玄奘曾到此地,《大唐西域記》“順縛芻河北下流至呾蜜國。呾蜜國。東西六百餘里。南北四百餘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東西長南北狹。伽藍十餘所。僧徒千餘人……東至赤鄂衍那國”。說明在7世紀末,佛教在呾蜜仍舊流行。但在8世紀後呾蜜變為回教中心。

《新唐書》:“怛滿,或曰怛沒,東陀拔斯,南大食,皆一月”。

1221年成吉思汗忒耳迷渡阿姆河,遭受城中軍民頑強抵抗,誓不投降,成吉思汗破城後下令屠城,忒耳迷被毀。

遺址

該城在前3~前2世紀希臘-大夏王國時期即已存在。公元1~4世紀貴霜王國時期,該城趨於繁榮,有發達的鐵器和陶器生產,面積達400公頃以上。城內佛教興盛,留有不少遺蹟,其中主要的是卡拉丘和法亞茲丘佛寺遺址。卡拉丘在城西北角,是前蘇聯中亞地區僅見的石窟寺遺址。兩處遺址都出有大量石雕、壁畫殘片、佛頭像、帶有婆羅密文字和盧文字母(見古印度文字)的陶片以及大夏、貴霜王朝的錢幣等。城址東南部有一佛塔,名為祖爾馬勒,據說系用120餘萬塊土坯築成。

5~6世紀,城市一度衰敗。7世紀時,該城在原外城牆的範圍內形成了面積約10公頃的長方形城區及其外圍的附城。有人認為城區和附城共約30公頃。

9~12世紀,該城達於鼎盛,成為一個封建大城和河港。其建築由城堡、城區、附城和郊區4個部分組成,總面積又達400公頃以上。在附城手工業區,建有金屬加工、制陶、玻璃業的街坊及磚窯。在這裡還發現富人的房屋,留有磚鋪的花紋地板、雪花石膏的窗格和彩色的窗玻璃。在城址東部有11~12世紀統治者的華麗宮殿,其遺存包括一處磚砌水池、一座大廳牆壁的石膏雕刻及許多帶有銘文和花瓣、禽獸、騎士圖像的圓形玻璃飾物。

考古發現確證玄奘“呾蜜國”記載

2013年1月21日,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主管卡齊姆·阿卜杜拉耶在北京大學作主題為“古鐵爾梅茲城及周邊地區的佛教文化”的學術報告時指出,近年來,古鐵爾梅茲城及其附近地區佛教文化遺存的發現,進一步確證了玄奘記載的真實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