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爾梅茲

東西六百餘里。 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 ”[2]。

百科名片

泰爾梅茲又譯鐵爾梅茲烏茲別克語:Termiz,英語:Termez,俄語:Термез)是烏茲別克斯坦蘇爾漢河州(Surxondaryo Viloyati)首府,位於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邊境阿姆河口北岸,是烏茲別克斯坦與阿富汗兩國之間的交通要道。泰爾梅茲土地肥沃,農業發達。

歷史

中國古代文獻中,《大唐西域記》稱之為呾蜜國,《新唐書》稱之為“怛滿”、《元史》稱之為忒耳迷、《明史》稱之為迭里迷
公元前3世紀時呾蜜被大夏管轄,1世紀至2世紀貴霜王朝時呾蜜是一個佛教中心。
貞觀年間,高僧玄奘曾到此地,《大唐西域記》“順縛芻河北下流至呾蜜國。呾蜜國。東西六百餘里。南北四百餘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東西長南北狹。伽藍十餘所。僧徒千餘人……東至赤鄂衍那國”[1]。說明在7世紀末,佛教在呾蜜仍舊流行。但在8世紀後呾蜜變為回教中心。
《新唐書》:“怛滿,或曰怛沒,東陀拔斯,南大食, 皆一月”。
1221年成吉思汗忒耳迷渡阿姆河,遭受城中軍民頑強抵抗,誓不投降,成吉思汗破城後下令屠城,忒耳迷被毀。
永樂年間,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出使帖木兒帝國,曾在迭里迷安營二日:“十五日,晴。早起,向南行,復向東,經大村,約行五十里,至一河邊河,名阿木,有小舟七八個。東岸有城池,名迭里迷。於河岸上安營,住二日,過渡。”[2]。帖木兒重建的新城,離舊城十多里,當時人口十分稀少,只有幾百戶人家:“迭里迷城在撒馬兒罕之西南(應為南偏東)[3],去哈烈二千餘里,城臨阿木河之東岸,依水崖而立,河水稍寬,無舟楫難渡通,稍略據險要。城之內外,居民數百家,孳畜蕃息,河水多魚。舊城相去十餘里,河東地隸撒馬兒罕所轄。”[4]
與阿富汗有“海拉通”大橋相連。1979年-1989年這裡是蘇聯侵略阿富汗時的主要陸上通道。蘇聯曾在此屯兵十萬,並於此建立前方指揮部。1989年,最後一批侵阿蘇軍由此離開阿富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