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站

呼和浩特站

呼和浩特站,原名歸綏站,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是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一等站,1921年建成營業。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呼和浩特站 呼和浩特站

1921年建成啟用,名稱為歸綏站。

1954年,更名為呼和浩特站。

1990年,呼和浩特站西場建成投入使用,一級三場布置,設簡易駝峰一座。

1996年,新站房建成投入使用。

1991年4月28日:首列呼和浩特至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的國際旅客列車在呼和浩特站開出,為中國省會(首府)首次開出往來中國以外國家首都的全年定期列車。

2003年,生產力布局調整,呼和浩特車務段撤銷,原呼和浩特車務段管轄攸攸板、台閣牧、南店(現呼和浩特東)、白塔站劃歸呼和浩特站。

2006年,南店站撤銷改為南店線路所,原址開工建設呼和浩特東站。

2006年,呼準鐵路建成通車,全線車站(不含周家灣站)劃歸呼和浩特站管理。

2010年,管轄呼和浩特東站建成投入使用。

2016年,站改施工結束,車站改為二場橫列式布局。

2017年,管轄呼和浩特東站北站房建成投入使用。

所獲榮譽

2018年12月2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站台線路

車站站場設客車到發線7條,貨車到發線2條、正線2條,站台4座。

站場規模

呼和浩特站 呼和浩特站

呼和浩特站站房面積1.3萬平方米。設計布局由客運站房、站颱風雨棚、鐵路站場、高架人行平台以及站前高架公路橋、地下人行通道、停車場和客運廣場組成,總占地面積約1500畝。站房按最高聚集人數6000人設計,總體建築長315米、寬80米、高45米,採用高架候車與線下出站布局方式,即“上進下出”的形式,將車站分為 高架層、站台層、出站層三個層面。

業務範圍

車站外景 車站外景

客運業務: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 

貨運業務: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辦理整車貨物承運前保管;不辦理整車爆炸品及整車一級氧化劑發到。

建設規劃

呼和浩特站 呼和浩特站

呼和浩特火車站改造工程於2014年07月啟動,改施工工期一年,在原有站房基礎上改擴建,全部改造分站房和站場兩大部分,分兩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於2014年8月底完成,第二階段於2015年9月底完成。車站改造期間原有客運秩序不變。

改造後旅客候車區面積將達到6500平方米,較改造前增加4200平方米;年旅客傳送能力提高至2300萬人次,較改造前增加1500萬人次。

價值意義

呼和浩特站打造高鐵客站規模建設的中心思想,遵循高鐵客站“功能性、系統性、先進性、文化性、經濟性”要求,以能夠有效解決運量和運能的矛盾為前提,為下一步動車組及高鐵的引入提前布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