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鍾瑄

周鍾瑄(1671-1763),字宣子,清朝貴州貴築(今貴陽市)人。

基本信息

周起渭的叔輩。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舉人,歷任福建邵武知縣、台灣諸羅(今嘉定)縣知縣、山東高唐知州,員外郎管台灣事、荊州知府等。為官數十年,政績頗多,在邵武建文廟,修葺李綱祠,在高唐設尚志書院,在荊州興修水利,積穀備荒,平反冤獄,被民稱為"鐵面閻羅"。然以治理台灣功最大,在諸羅建學館,修城隍,摒陋規,並教民耕作,發給耕牛、農具、種籽,辟阡陌,廣田疇,開溝渠,築塘堰,促進了農業發展,使老百姓得利。人民感其德,稱所修塘堰為"周公堰",並建"周公祠",為他塑像。周離台後,地方官苛政於民,激起農民起義,朝廷將起義鎮壓後,又命周鍾瑄以員外郎身份管理台灣。他對民"寬以柔之",捐款平糶,修廢革弊,安定民心,在他的治理下,台灣漸有開發,頌聲悅耳,青史長存。著有《讀史摘要》、《勸懲錄》、《退雲齋詩集》、《諸羅縣誌》、《生番歸化記》、《松亭詩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