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裂秋海棠

周裂秋海棠

周裂秋海棠(學名:Begonia circumlobata)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廣東、湖北、湖南、貴州、廣西、福建等地,生長於海拔250米至1,100米的地區,見於密林下山溝邊、山谷密林下石上及山地路旁水邊,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介紹

【藥名】周裂秋海棠
【別名】水天葵、水八角蓮、蜈蚣七、紅八角蓮
【漢語拼音】zhou lie qiu hai tang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gonia circumlobata Hance
【功效】散瘀消腫;消炎止咳
【科屬分類】秋海棠科
【拉丁文名】Begonia circumlobata Hance
【主治】跌打損傷;骨折;中耳炎;咳嗽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50-950m的山谷密林下或潮濕的岩石上。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或鮮用。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湖南、廣西、廣東、貴州、雲南等地。

動植物形態

周多年生肉質草本,高達40cm。根莖長而斜升;無莖或有短莖。葉基生;葉柄紫紅以,長達34cm,被紫紅色短柔毛;葉片紙質,近圓形,長、寬約5-14cm,掌狀深裂幾達基部,裂片5-6,中裂片圓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不再分裂,長5-10cm,寬1.5-3.5cm,向基部變狹,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紫紅色,邊緣有不整齊的小牙齒。花單性,雌雄同株;聚傘花序從根莖頂端生出,總花梗長約20cm;花粉紅以;雄花被片4,雄蕊多數,基部短的聯合;雌花被片5,花柱2,上部2叉裂,柱頭螺旋狀扭曲,外緣有絨毛狀突起。蒴果有3翅,其中1翅較大,長圓形。
【功效分類】散瘀消腫藥;消炎止咳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形態特徵

草本,體態變化較大。根狀莖匍匐,扭曲,表面凹凸不平,長可達10厘米,直徑達6毫米,節密,具少數殘存褐色的鱗片,並生出多數細長而交織的纖維狀之根。
葉均基生,具長柄;葉片輪廓寬卵形至扁圓形,長10-17厘米,基部近截形或微心形,5-6深裂,裂片長圓形至橢圓形,長5-1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通常不再分裂,兩側裂片較小,邊緣常淺裂,裂片三角形,全邊具粗而淺不等大之齒,齒尖常帶短芒,乾時上面褐綠色,散生短硬毛,下面色淡,沿脈散生糙伏毛,毛略不等長,掌狀5-6條脈,至分裂處呈羽狀脈;葉柄細弱,長8-28厘米,被褐色捲曲長毛,在上部密,以後逐漸減少;托葉卵形,長5-8毫米,寬3-5.5毫米,先端漸尖,頂端帶刺毛,全緣,無毛。
花葶有時很短僅高5-6厘米;花少數,呈2-3回二歧聚傘狀,首次分枝長13-23.5厘米,二次分枝長12-23毫米,通常均無毛;苞片長圓形,長約9毫米,寬約3毫米,全緣,無毛;雄花:花梗長約15毫米,無毛,花被片4,玫瑰色,外面2枚寬卵形,長10-14毫米,寬8.5-13毫米,外面散生褐色捲曲毛,內面2枚長圓形,長8-12毫米,寬5-6毫米,無毛,雄蕊多數,花絲長1-2.6毫米,花葯倒卵形,長8-13毫米;雌花:花梗長8-10毫米,散生捲曲毛;花被片5,外面近圓形,長約10毫米,寬約8毫米,內面的逐漸變小;子房倒卵長圓形,長6-8毫米,直徑3-4毫米,疏被毛,2室,每室胎座具: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2,約長度的1/2有分枝,柱頭外向增厚,並螺旋狀扭曲呈環狀,並帶刺狀乳突。
蒴果下垂,果梗長2.2-3.5厘米,無毛或疏被毛;輪廓倒卵狀長圓形,長約1.3厘米,直徑5-6毫米,被極疏毛,具不等3翅,大的長舌狀,長1.7-2.1厘米,先端圓鈍,其餘2翅窄,上方之邊平,下方之邊斜,均無毛;種子極多數,小,長圓形,淡褐色,光滑。花期6月開始,果期7月開始。

繁殖方法

播種

播種繁殖常用與國內外引種、品種改良和規模性商品生產。主要優點是繁殖係數高和培育新品種。播種繁殖均可在室內或溫室內進行,播種常規引種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為宜。因種子特別細小,播種時需謹慎操作。
播種方法:通常用淺瓦盆或播種箱,以高溫消毒的腐葉土、培養土和細沙均勻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種容器要求乾淨清潔,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墊好,均勻裝上疏鬆、肥沃的播種土,再用園木板輕輕壓平後,將種子均勻撒上,播種後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輕壓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層石英砂,用澆水會衝散種子,常從盆地浸水,濕潤後取出。同時盆口蓋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內有較高濕度,並放室溫18-22℃的半蔭處,早晚噴霧。一般播後7-30天發芽。[4]

扦插

扦插可採用莖插、葉插和根莖插。莖插:莖插繁殖在室溫條件下,全年皆可進行,但以4-5月效果最好,生根快,成活率高。常選取健壯的莖部頂端做插穗,長10-15厘米,帶2-3個芽,如插穗上生有花芽,對生根不利,往往插後容易開花,反而延遲生根,最好不用帶花芽的頂莖做插穗。插壤用疏鬆、排水號的細河沙、珍珠岩或糠灰,扦插時插穗不宜埋得太深,以插穗的一半為宜,並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和20-22℃室溫。插後一般在9-27天癒合生根。[4]
葉插:葉插繁殖以夏、秋季節效果最好。室溫栽培,冬季也可進行,但生根緩慢。葉插材料應選擇充分發育的成熟葉片,太嫩或老化的葉片,癒合生根慢,成苗率也低。葉片比較大的種類可採用平插法,將葉片平放在沙床上,在葉中央主脈處用刀片劃1厘米切口,每片葉可劃4-5個切口,然後用“n”鐵絲把葉片扣緊於沙面上,也可用直徑1.5-2厘米的卵石壓在葉片切口周圍,即能從葉脈切口長處小植物體。如扦插過程,插壤溫度低於15℃,生根則要延遲,低於10℃時就難於生根。[4]
根莖插:適用於根莖密集的秋海棠,春、秋季將低下根莖剪成3-5厘米一節,斜插或平放於沙床,保持室溫20-22℃。和較高的室內濕度,使之產生不定根和不定芽,一般插後15-20天長出不定根,30-40天萌發出不定芽,待形成幾片小葉時即可移入小盆養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