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冥通記

《周氏冥通記》四卷,南朝梁周子良、陶弘景撰。 周子良死後,經過陶弘景整理並加了注,成為今天傳世的《周氏冥通記》。 書前附有“陶貞白進《周氏冥通記》啟”和“梁武帝詔答”,卷首有陶弘景所寫的“周(子良)傳”。

《周氏冥通記》四卷,南朝梁周子良、陶弘景撰。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陽秣陵(今南京市)人。一生歷宋、齊、梁三朝,三十六歲起先後隱居於句容之句曲山(茅山)和積金東澗,自號“華陽隱居”。國家每有吉凶徵討大事,梁武帝無不前往諮詢,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據陶弘景所撰《周(子良)傳》,周子良祖籍豫州汝南,寓居丹陽建康西鄉清化里。父親周耀宗,別居餘姚(即今浙江省餘姚市)。母親徐淨光,永嘉人。周子良就出生在餘姚明星里,十歲隨其養母(即其姨母)至永嘉,十二歲在永嘉拜陶弘景為師學道,十六歲隨師至茅嶺,一直到二十歲自殺。從中可以看出周氏的方言背景。此書內容是陶弘景弟子周子良自殺前所寫的日記,記載了他夢中與神仙真人交談的情形,故稱“冥通”。周子良死後,經過陶弘景整理並加了注,成為今天傳世的《周氏冥通記》。書前附有“陶貞白進《周氏冥通記》啟”和“梁武帝詔答”,卷首有陶弘景所寫的“周(子良)傳”。
有《叢書集成初編》影印《秘冊匯函》本(明沈士龍、胡震亨同校),中華書局1985年版,毛晉《津逮秘書》本(明胡震亨、毛晉同校);明《正統道藏》本,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版,第9冊;又元陶宗儀《說郛》錄有此書兩條。《秘冊匯函》本和《津逮秘書》本屬於同一個版本系統,但時有異文。《正統道藏》本則屬於另一個系統。這兩種版本互有優劣,都沒有經過很好的整理,有一些明顯的錯字。
《周氏冥通記》的語言具有六朝南方口語的特色,跟同是陶弘景撰寫的《真誥》等書相比,反映當時日常口語的程度要高得多,是研究南北朝時期漢語的寶貴資料.
汪維輝撰有《周氏冥通記》辭彙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