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啟超

周啟超

周啟超,安徽無為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外語系,後又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獲碩士、博士學位。 歷任社科院外文所蘇聯文學室助理研究員,首屆中央講師團赴河南安陽教師,外文所《外國文學評論》編輯,蘇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留學生,外文所《外國文學評論》副編審、比較文學室及文藝理論室研究員、室主任。美國達慕思大學東亞系、俄文系訪問學者。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周啟超 周啟超

周啟超,安徽無為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外語系,後又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獲碩士、博士學位。歷任社科院外文所蘇聯文學室助理研究員,首屆中央講師團赴河南安陽教師,外文所《外國文學評論》編輯,蘇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留學生,外文所《外國文學評論》副編審、比較文學室及文藝理論室研究員、室主任。美國達慕思大學東亞系、俄文系訪問學者。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主要經歷

1981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外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4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84年12月至1985年8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蘇聯文學室工作;1985年8月至1986年8月參加首屆中央講師團,在河南安陽教育學院執教;1986年8月至1986年12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蘇聯文學室工作;1987年至199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評論》編輯部工作;其間1989年至1991年留學於蘇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199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成為新時期我國第一位俄羅斯語言文學博士;1994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比較文學室工作;1995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理論室工作;其間1997年訪學於俄羅斯國立師範大學;1999年至2001年訪學於美國達慕思大學;2004年訪學於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

學習經歷

1978年—1981年 安徽師範大學外語系 學習

1982年—198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 學習

1987年—199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 學習

1989年—1991年  蘇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 留學

1997年 俄羅斯國立師範大學 訪學

1999年—2001年 美國達慕思大學 訪學

2004年 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 訪學

工作經歷

1984年12月—1985年8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蘇聯文學室

1985年8月—1986年8月 參加首屆中央講師團,在河南安陽教育學院執教

1986年8月—1986年12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蘇聯文學室

1987年—199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評論》編輯部

1994年1月—1994年12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比較文學室

1995年—201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理論室

學術兼職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理論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

中國巴赫金研究會會長

中國外國文論與比較詩學研究會會長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科研簡況

1991-1994 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俄國象徵派文學理論研究”

1996-1999 承擔國家社科基金九五項目“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研究”

2001-2009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十五重點項目“比較詩學研究”

2002-2009 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A類)“跨文化的文學理論”

2009-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部重大項目“當代西方文學思潮評析”課題組主要成員

2009-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外國文學研究六十年”《外國文論卷》負責人

個人成果

[專 著]

[ 1] 《俄國象徵派文學研究》社科文獻出版社1993年

[ 2] 《俄國象徵派文學理論建樹》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 3] 《“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 4] 《現代斯拉夫文論導引》,25萬字,河南大學出版社即出

[ 5] 《跨文化視界中的文學文本/作品理論研究-----當代斯拉夫文論與歐陸文論大家名說論衡》

40萬字,已交稿並通過專家鑑定,鑑定等級:優秀

[評論集]

《守望白樺林——20世紀俄羅斯文學散論》崑崙出版社1998年

[論文集]

《對話與建構》安徽文藝出版社 2004年

[譯 著]

[ 1] 羅曼·羅蘭 著《莫斯科日記》灕江出版社 1994年(該書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譯文受到好評)

[ 2] 瓦·勃留索夫 著《燃燒著的天使》(合譯) 哈爾濱出版社 1994年

[ 3] 安·別雷等 著《吻中皇后》(合譯)哈爾濱出版社 1994年

[ 4] 萊蒙托夫 著《當代英雄》灕江出版社 1995年;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5年

[ 5]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孿生兄弟》,收入世界文學名著文庫《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

[ 6] 米·巴赫金 著《俄羅斯文學講稿》,收入《巴赫金全集》卷四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 7] 米·布爾加科夫 著《孽卵》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7年

[ 8] 魏列薩耶夫 著《生活中的果戈理》(合譯)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

[ 9] 果戈理 著《鼻子》、《伊萬·伊萬諾維奇與伊萬·尼基福羅維奇吵架的故事》,收入《外國幽默諷刺小說選》(下),花城出版社2004年

[10] 瓦·哈利澤夫著《文學學導論》(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2008年再版

[論 文]

[ 1] 《類型學研究:定位與背景》,載《中國比較文學》,1997年第3期

[ 2] 《“類型學”》,載《比較文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1998年,第2次印刷

[ 3] 《“白銀時代如是觀”》,載《世界文學》,1999年第2期(該文被《新華文摘》1999/6 全文轉載)

[ 4] 《直面原生態檢視大流脈》,載《文學評論》,2001年第2期

[ 5] 《“比較詩學”何為?》,載《中國比較文學》,2001年第3期

[ 6] 《“復調”-----巴赫金文論關鍵字》,載《外國文學》,2002年第4期

[ 7] 《“解構”與“建構”,“開放”與“恪守”——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文論建設的基本表征》,載《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

[ 8] 《開放中有所恪守 對話中有所建構——關於文學理論學科建設的一點思索》,載《湖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該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6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文藝理論》2003/7轉載)

[ 9] 《獨特的文化身份與“獨特的彩色紋理”——雙語作家納博科夫文學世界的跨文化特徵》,載《外國文學評論》,2003年第4期

[10]《超越國界的角色轉換——“20世紀僑民文學”的文化功能芻議》,載《譯林》,2003年第6期

[11]《徘徊於審美烏托邦與宗教烏托邦之間——果戈理的文學思想軌跡芻議》,載《外國文學評論》, 2004年第4期

[12] 《理念上的“對接”與視界上的“超越”——什克洛夫斯基與穆卡若夫斯基的文論之比較》,載《外國文學評論》,2005年第4期

[13] 《俄國形式主義文論》,載《外國文論簡史》,劉象愚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4] 《文學理論:“跨文化”抑或“跨文學”——關於文學理論的境況態勢與發育路向的反思》,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年1月。(該文被《新華文摘》2006/11和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文藝理論》2006/6全文轉載)

[15] 《“形式化”·“語義化”·“意向化”——現代斯拉夫文論中“文學性”追問的不同路經之比較》,載《新疆大學學報》(哲學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文藝理論》2006/11全文轉載)

[16] 《反思中整合,梳理中建構——國外文學理論現狀的一份檢閱報告》,載《文學評論》,2006年第4期(該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5 轉載)

[17] 《多聲部當代外國文論譯介》/載《文景》2007/3

[18] 《現代斯拉夫文論----文學理論跨文化的一個案例》,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3

[19] 《文學理論跨文化的一個標本----略論現代斯拉夫文論的價值》,載《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4

[20] 《“開放”與“恪守”,“解構”與“建構”----今日俄羅斯文論氣象剪影》,載《文學理論前沿》第六輯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1] 《巴赫金的文本理論略說》,載《江西社會科學》2009/8

[22] 《在反思中深化文學理論——“後理論時代”文學研究的一個問題》,載《江蘇社會科學》2009/6

[主 編]

[ 1] 《俄羅斯“白銀時代”精品文庫》四卷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8年

[ 2] 《果戈理全集》九卷本,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

[ 3] 《新俄羅斯文學叢書》8種,崑崙出版社1999年

[ 4] 《世界小說名家名篇名譯·大眾叢書》(30種),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7至2005年

[ 5] 《跨文化的文學理論研究》(第一輯),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

[ 6] 《當代國外文論教材精品系列》(第1輯四種),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2007,2008兩次重印)

[ 7] 《跨文化的文學理論研究》(第二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

[ 8] 《跨文化的文學理論研究》(第三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即出

[編 著]

《愛倫·坡傳》,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編 選]

[ 1] 《果戈理精選集》,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

[ 2] 《20世紀全球文學經典珍藏·外國短篇小說經典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 3] 《布爾加科夫中短篇小說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2009年

[獲獎情況]

[ 1] 專著《俄國象徵派文學研究》,1995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青年科研優秀成果獎

[ 2] 論文“直面原生態 檢視大流脈”,2003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2000—2002年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 3] 專著《“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研究》,200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2003-2005年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 4] 論文“文學理論:‘跨文化’抑或‘跨文學’——關於文學理論的境況態勢與發育路向的反思”,2009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2006--2008年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 5] 主編《果戈理全集》九卷本,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這是果戈理全集第一部中文譯本)

獲第五屆全國外國文學圖書出版二等獎

獲第十三屆華東地區優秀圖書一等獎

獲第四屆安徽圖書獎二等獎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基礎上,於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長鬍喬木,第二任院長馬洪,第三任院長鬍繩,第三任院長李鐵映,現任院長陳奎元。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勢,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進行創造性地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水平的使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