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村古建築群

呈坎村古建築群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西北。建築群占地0.7平方公里,村內自唐以來多高宮、巨賈和丈人,至今保存著完整的明代街道、水系,有五街九十九巷。保存明清古建築140處,其中20處(祠堂、社屋、更樓各1處,石橋2處,民居15處)最具代表性,18處為明代建築,2處為清代建築。民居中有官邸、徽商住宅和普通民宅。這些民居除正房外,有些還有私塾、雜院和花園等。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呈坎村古建築群呈坎村古建築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安徽省
呈坎村古建築群V-318

簡介

..
呈坎古建築群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村,時代為明—清。該村自唐代以來,高官、隱土、巨賈、史志學家、作家、制墨家、書畫家代不乏人。據《新安府志》載,僅明代呈坎羅氏官至主簿以上者達110人。該村至今仍比較完整地保存著明代古村落的整體布局和街巷水系,有明清古民居建築140處。
..

呈坎古民建築群系指村內代表性古民居建築20處(其中明代民居18處,清代民居2處)。這20處構築明代古村落特徵的建築,包括1處祠堂、1處社屋、1處更樓、2處石橋和民居15處。分布在該村方圓0.7平方公里的山區盆地內。文獻祠堂位於村西首,是呈坎羅氏宗祠,族人祭祖、議事、舉行重大禮制活動的場所;長春社位於村南首,是村民祭記土地神、五穀神之所;位於村中銜巷交叉口處的鐘英更樓是打更巡夜供瞭望和報時之場所;橫跨眾溪的環秀橋、隆興橋則是聯繫村東、村西和南向進出該村的交通要道,兩座石橋還是村人遊憩休息之所;位於該村五街九十九巷的15處民居建築是村民世代生產生活居住的私宅和家園。既有顯赫的官邸,也有素樸的民宅,還有徽商的寓居所。這些建築除正房外,有些還保留有廚房、私塾、花園、雜院等。2001年6月25日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前在1996年,村內羅東舒祠已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今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建築群

早在宋代被理學家朱熹譽為:“呈坎雙賢里、江南第一村”。今天又被國內外諸多名專家學者冠為:“中華八卦經典、徽州風水寶地”它是我國著名的“國寶之鄉”
..

呈坎古村:“山形交錯水色清澄;人情龐實;倫理端嚴;有田可耕;有水可漁;脈祖黃山;五星朝拱;可開百世不遷之族;因而古人認定這裡是理想的人居環境,遂舉家遷此。擇地築室而居焉”。呈坎四面高山,有利於夏避東南颶風,冬避西北寒風事業惡劣天氣,又利於避火防災。從高處看村落,呈坎位於八座小山環抱之中,山與山似連非連,形似八卦的八個方位,它們分別是:東面:靈金山、峰山;西有:龍山、鯉王山;南臨:觀音山、馬鞍山;北靠:葛山、長春山等八座山峰,成不規則分布四周。而山與山之間則有梯田相互連線,地形成八卦之(=-=)坎卦,即外八卦。整個呈坎村就在八座山、夾一河的盆地中。整個村落按《易經》“陰”(坎)、“陽”(呈),“二氣統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風水理論選址布局,巧借山水形勢,形成二圳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
呈坎是中國獨一無二的、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有震驚世界的宋、元、明、清幾個朝代,有著很高歷史研究價值的古建築群體。呈坎現有人口2800多人,700多戶,但75%還是羅姓,他們仍同宗同族,聚族而居,代代相傳,是典型的徽州古村,現有原宋代建築二處,元代二處,明代建築23棟,清代建築130多處。呈坎是我國現存皖南民居、明清建築最集中,最富特色,最具有觀賞價值的村落之一。
由於歷史上交通閉塞,呈坎自古以極少受到戰爭劫難。所以,這裡的古民居星羅棋布,古民居、古祠堂、古橋、古徽雕(磚、木、石)古屋、古亭、古台、古樓閣、古井、古文化遺址等,古蹟眾多,至今還保存著具有特出代表的古建築有:羅東舒祠(寶倫閣)他是我國民間發現規模最大、建築藝術最高的民間家族祠堂,被稱之為:“中華第一祠”。皖南獨一無二的、宋代“長春大社”;被譽為:固若金湯的“燕翼堂”。還有我國古代最高層建築的明代“三
..
層樓”就有八幢,為中華奇觀,舉世罕見。被國內外專家認定為中國古建築之最。元代“環秀橋”,“隆興橋”為我國古代最大的單孔橋。還有宋代建築“老虎洞”為宋代經典建築。呈坎還有被民間百視為神樹的千年桂花樹“金桂”被稱為是“江南第一桂”,以及村口的千年古楮樹又成為呈坎一大奇觀。羅氏後裔還保留著朱熹的《羅氏宗譜》序說、《熹又識》蘇軾的“序贊”等等。其中呈坎古匾是家族世代榮耀顯貴標誌。從宋代、元代、明代、到清代現保存完好的歷代名人古匾仍有50多塊又稱的上是“中華一絕”。我國現今保存最古老的木匾宋代的“大司成”為我國古匾保存歷史最悠久之匾;為元代高官“李孟”於1311年所題、贈給國子監祭酒羅綺的,距今 己有七百年歷史。“彝倫悠敘”匾長度6米,寬2.5米,在我國歷史上被譽為“匾中之王”“天下第一匾”的稱號,它是我國古匾中現今保存最大的木匾,為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所題。
朱熹、蘇軾、歐陽修、董其昌、祝枝山、林則徐、陶行知等名人都在呈坎留下足跡。呈坎村的古建築先後於1996年和2001年先後兩次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稱之為“一村二國寶、江南第一村”,
..
呈坎一個村落擁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22處,為世界所震撼。呈坎自然享有“國寶之鄉”之美譽。
中國國畫大師劉海粟先生來黃山把呈坎作為首選第一站,揮筆寫下“登黃山,不可不去呈坎”。使呈坎成為“人生必游之地”,成為徽州一塊風水聖地。到呈坎您能看到古老的徽州人因一個村落建 村時的選址、擇地,民居建房時的屋基地選址、大門的朝向,水系、風水、八卦定位等對一個村落和一個家族的興旺與敗落有著密切的聯繫,給你帶來一種神秘感,一種人生必然的追求和嚮往。呈坎的古風、古趣別具一格,“舞火龍”、“舞香龍”、“抬閣”、“跳鍾馗”等節目精彩紛呈,“拋繡球”、“哭嫁”、“背新娘”等民俗妙趣橫生。

徽州呈坎――“古建築藝術博物館”

隨著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山市徽州區的呈坎更加聞名遐邇,有著明清“古建築藝術博物館”之美譽的呈坎古村落建築群被批准為“國保”,呈坎也成為安徽唯一、江南罕見、全國少有的一村雙“國保”的鄉村。
..

只有2600餘人的呈坎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該村擁有明清古建築140餘處,其中明代建築近30幢,祠堂、社屋、民宅、古橋、更樓眾多,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古建數量、品種之多,特別是明代建築,在江南無一村出其右。該村古建“三雕”及彩繪十分精美,羅會泰宅底層額枋處用斗拱、樓板下用兩層架留下了學術之謎,羅會靜宅二層用垂蓮柱作花蘭廳為古徽孤例,民間社屋長春社在江南碩果僅存。
呈坎村另一“國保”是1996年入選的“江南名祠”羅東舒祠,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占地3300平方米,寬26.61米,高7.42米,共有三進,是江南唯一的設有女祠的宗祠

歷史文化

宋代,羅天軼和羅天秤兄弟從豫章來此地定居,成為羅家一脈的祖先。明代中葉,羅氏先人還對古村和眾川河進行了大規模的工程治理。使古村完全處在“枕山、環水、
..
面屏”的理想空間模式環境裡,具備了合理完善的村落結構。呈坎歷史上人才輩出,宋代龍圖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羅汝楫和其子史志學家羅願(朱熹詩中所提到的“雙賢”),和另外一位響噹噹的人物——“揚州八怪”之一羅兩峰都是出自於這裡。呈坎歷史上人才輩出,宋代龍圖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羅汝楫和其子史志學家羅願(朱熹詩中所提到的“雙賢”),和另外一位響噹噹的人物——“揚州八怪”之一羅兩峰都是出自於這裡。七十年代,隨著“尚書坊”的倒塌,呈坎就結束了有石牌坊的歷史。牌匾歷經滄桑至今仍保存28塊,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一方面浸透著勞動者的血汗,一方面卻也顯示出呈坎歷史上的一番輝煌。牌匾多、名人多,是呈坎村的一大特色。為何該村名人歷久不衰,似有三點值得探討、
注意:
1、尊師重教,造成人材成長的良好氣氛和環境。呈坎村舊時村民祭灶神中貼著的紅紙上寫的是“天地君親師”五個字,把尊師當作一種美德。呈坎歷來流傳著“三代不讀書,好比是個豬”的俗語,也說明普遍重視讀書。
2、封建文化的薰陶,人材成長有了必要的動力。呈坎人歷史上受封建文化的薰陶,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即強烈的宗族觀,舊時呈坎各姓人聚族而居,規章習俗各有一套,但都希望讀書做官,出人頭地,榮宗耀祖。採用掛匾之舉,本身即是各族人運用封建“彝倫”對名人的一種大獎勵行為,這對各族後人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3、徽商的財力是名人成長的基礎與後盾。徽商的雄厚財力,造成了名人輩出的經濟基礎和有力後盾,名人成材有的做官發財,有的經商發財,反過來又辦教育,通過教育又促名人成長,如此良性循環,造成了呈坎名人歷久不衰的歷史。
呈坎名人歷久不衰,對我們目前來說也有很多啟發:
..

1、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歷史經驗證明,那裡有足夠合格的人材,那裡就很快會出現經濟和社會的繁榮,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擁有人材,是實現新的經濟戰略目標的關鍵。
2、加強德育,改革好獎懲辦法,解決好人材成長的動力。
3、大力發展經濟、懲腐倡廉,造成足夠的財力作為辦教育的經濟基礎。
4、開發名人文化旅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