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山

吳鳳山男,1932年11月生,遼寧法庫人。高級工程師。畢業於東北工學院。現任大連凌水軋鋼總廠總工程師。長期從事軋鋼方面的研究。並多次獲得國家級金銀獎。

基本信息

革命先烈

在江西省鷹潭市餘江縣春濤鄉朱鳳源村外一處雜草叢生的荒蕪之地上,矗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河南縣蘇維埃政府遺址。除了遺址石碑,還有一段殘缺不全的土牆,似乎都在訴說著上世紀三十年代在這裡發生的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
朱鳳源村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共河南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駐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邵式平(江西省第一任省長、省委書記)、方誌純(方誌敏的弟弟,後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長,省委書記,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1993年7月31日因病逝世。)等曾在這裡進行過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
老支書胡國貴指著村前那連綿起伏的群山,神色凝重地說:“當年朱鳳源村在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中,僅在冊的革命烈士就有38人,在他們短暫的革命生涯中,流傳著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我的伯父吳鳳山就是其中一個。”
1931年10月,吳鳳山奉命回家鄉朱鳳源進行革命活動。他曾組織領導30多個村莊的農民革命團和民眾暴動,並於1932年7月擔任中共河南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書記,犧牲時年僅33歲。
現任朱鳳源村支部書記余庚生說:“在河南分區委的領導下,吳鳳山等同志率領河南遊擊隊與赤警師並肩戰鬥,同國民黨軍隊和反動團匪展開了生死搏鬥。在游擊戰爭中,他們與赤警師時而集中,時而分散,神出鬼沒地穿梭於馬路、碉堡周圍。他們特別擅長於聲東擊西,白天在山坑、路道伏擊敵人,夜間又去捉土豪劣紳,劫富濟貧。”
為了更好地紀念這一歷史,餘江縣於1990年編寫的《餘江春秋》一書,對朱鳳源村的那段革命鬥爭史專門做了記載,並於第二年在朱鳳源村胡家原河南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遺址上,豎立一塊紀念碑,以便對廣大民眾尤其是青少年一代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然而由於歲月的流逝,朱鳳源村這段輝煌的革命歷史已漸漸被人遺忘,原蘇維埃政府遺址被草叢淹沒……
朱鳳源村民告訴記者,希望政府能對遺址進行修復,並加強管理,使這裡能成為新時期幹部和學生重溫歷史、激發愛國情懷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吳鳳山(1901一1934),又名鳳生,1901年出生於餘江縣平定鄉石背村一個僱農家庭里。由於吳家生活極端貧困,吳的父親積勞成疾,無錢醫治,早年就離開了人世,風山兄弟和母親,過著吃上頓愁下頓的日子。為了生計,鳳山的母親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嫁給春濤鄉朱鳳源村一戶胡姓貧農為妻。當鳳山長到十六、七歲時,吳的母親托人帶他到鉛山縣南部山區某造紙廠當學徒,以求學門手藝,賴以日後謀生。1930年,方誌敏領導的土地革命運動擴展到鉛山,在苦水裡長大的吳鳳山,毅然“上了套字”,參加了農民革命團,不久,加人了中國共產黨,並擔任游擊隊隊長。在此期間,先後將自己的兩個弟弟---親生兄弟吳黃山、繼父的兒子胡氏招入(其母跟繼父後生的兒子因為時值幼年,作為家中香火沒有帶入革命隊伍,但也常常對其灌輸革命思想),後來吳黃山和胡氏也都接連為革命英勇犧牲。由此可見,吳鳳山先烈無私的革命精神是可歌可泣的。
1931年10月,贛東北省委為加快創建信河南岸游擊區(即金(溪)、資(溪)、余(江)、貴(溪)游擊區)的步伐,調派了一批幹部到信河南岸秘密進行革命活動,吳鳳山也奉命回到家鄉朱鳳源村。在河南分區委的領導下,他扮裝成手工業工人,經常深入到餘江縣的石背、朱鳳源、王鳳嶺余家和東鄉縣的弄里艾家、畢村、洪家、於仙基等村莊,秘密進行革命串連,動員貧苦農民“上名字”,組織農民革命團。到1932年初,余、東邊境方圓三四十里的村莊,已有四五百農民“上了名字”。這時,河南分區委派來一支100餘人的游擊隊.到朱鳳源等地支援農民暴動。5月,在游擊隊的配合下,吳風山先後領導了30多個村莊的農民革命團基動,捉土劣,分浮財,成立村蘇政權。6月14日清晨,吳鳳山帶領80名游擊隊從於仙基到石背村游擊,被惡貓地主吳旺行知道,密報國民黨王家渡區公所,區長陳仁、縣靖衛大隊大隊長倪亞彬遂派70餘人槍企圖包圍石背村,敵人走到下張村就肆意放槍,吳鳳山站在石背村後面山頂上看得一清二楚,他沉著機智,指揮游擊隊在敵人來道埋伏,當敵人進入伏擊圈時,他命令游擊隊開槍射擊,打得白匪亂成一團。這一仗,打死敵軍10餘人,繳槍10餘支。該村民眾為歌頌這次戰鬥勝利,編了一首歌謠。其歌詞是:
五月十一紅軍到,惡霸地主去報告,
白匪大隊來圍攻,打得匪軍亂鬨鬨。
1932年6月下旬,信河南岸游擊區,在赤警師的幫助下迅速擴大,並創建了若干小塊蘇區。7月,成立中共河南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吳鳳山任縣委書記和縣蘇主席。這時,國民黨五十五師和五師加緊對河南遊擊根據地的“圍剿”。吳鳳山根據上級指示,一面帶領紅軍游擊隊同敵人周旋,一面發動民眾開展毀契約、分田地、分糧銀的土地革命運動,僅半個多月的時間,就把80多個村莊的土地分給了農民。
1932年6月的一天晚上,游擊隊員胡日富和幾十名戰友摸到山濤源村一戶地主家,在打門鎖時被地主察覺,地主從後門逃走。游擊隊員把地主的財產和糧食全部運回朱鳳源,分給了貧窮百姓。可不巧的是,地主無意中聽到游擊隊員里有朱鳳源村的木匠胡日富,遂密報國民黨縣警察大隊。
8月,國民黨反動派採取“步步為營,分兵合進”的戰術,向新開闢的河南縣蘇區朱鳳源進逼.由於“敵人對該蘇區的進攻異常歷害、殘酷,日夜不斷的圍攻燒殺”,許多同志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吳鳳山帶領幹部和游擊隊轉到贛東北蘇區。當時山濤源村駐紮了國民黨53師的一個團部隊,敵人為了撲滅革命火種,對朱鳳源村胡家採取了“三光”政策,朱鳳源村老百姓的房子被燒掉30多幢,50多名革命積極分子被屠殺,縣委、縣蘇維埃機關駐地——朱鳳源胡家胡天貴家一棟七榀的房屋,被國民黨拆去修建碉堡。其中的一次戰役中,邵式平(建國後擔任江西第一任省長)被重重包圍,吳鳳山急中生智,用10捆柴堆圍成一團,將其藏匿於其中隱蔽,才躲過一劫。另外一次戰役中,一位祝姓師長揮刀衝上山試圖搶奪敵人槍枝彈藥不幸中彈犧牲,現在長眠於附近的東鄉縣珀乾鄉紀念亭。在敵人緊逼之下,水性很好,被逼無奈的的吳鳳山跳下河潛水近百米越過河,成功逃脫了敵人的圍追。
中共河南縣委和縣蘇機關被破壞後,吳鳳山帶領部分幹部和游擊隊轉移到贛東北蘇區。1934年冬,吳風山在安徽省南部一次戰鬥中被捕,隨後轉押到餘江縣監獄,被餘江縣靖衛大隊大隊長倪亞彬用毒藥害死,時年33歲。
曾經機智英勇,叱吒風雲的一個英雄人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活躍在贛東北地區的一個中共早期蘇維埃政府領導人之一,一個與後來任江西省第一任省委書記的邵式平,後亦升任江西省長、省委書記的方誌純(烈士方誌敏的弟弟)一起並肩作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至今關於他的故事還流傳在老家一帶的鄉里鄉落,而且還會繼續流芳千古,沒想到今天還能在新華網上看到他的訊息。在百度搜尋了一下,發現有《方誌純傳》,有《邵式平傳》。是啊,當年同樣偉大的英雄人物,只是,我所敬崇的吳鳳山先輩啊,只是你終究是那么英勇壯烈,“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雖然暫時沒人給你寫書立傳,但是你在我們心中永遠都是一個英雄的化身。“方誌純同志忠於黨、忠於人民,為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理想百折不撓、萬難不屈;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勤政廉潔,密切聯繫民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學習勤奮,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唯實務實,善於把中央的精神和江西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反對搞浮誇和弄虛作假。今天,我們紀念方誌純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對共產主義的堅定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學習他的優秀品德,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永遠保持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本色;學習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黨的優良作風,自覺地把黨的優良作風繼承下來,把適應時代要求的新作風建設發揚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艱苦奮鬥、自強不息,致力於建設和諧平安江西、共創富民興贛大業。”,這樣的評價給了當年同樣出生入死的戰友,其實也該你分享的,當然你們都是淡泊的,你犧牲了自我,奉獻了自己的全部,成就了他人的輝煌。我想,我這一輩是無法理解您的艱辛頑強,無法理解您的高風亮節的。
人的生命期限始終是有長度的,但寬度可以無限,吳鳳山革命先烈用有限的人生長度造就了無限的人生寬度,他那英雄的故事,在贛鄱大地,在紅色革命老區,在全國人民心中,將代代相傳。他為人類美好的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英勇獻身的精神是永遠不會磨滅的.他那忠於革命的堅貞信仰,捨身為人民的高貴品質,是永遠值得後人學習和緬懷的。

大連凌水軋鋼總廠總工程師

吳鳳山 男,1932年11月生,遼寧法庫人。高級工程師。畢業於東北工學院。曾任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副總工程師。現任大連凌水軋鋼總廠總工程師。主要業績:長期從事軋鋼方面的研究。在鞍鋼大型軋鋼廠工作期間,先後組織試驗成功15項大型型鋼產品,並在提高產品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鐵路用的50kg/m重軌於1983年被評為國家金牌獎;造船用的大型球扁鋼型鋼被評為國家銀牌獎;研製推土機用的履帶板型鋼於1980年獲鞍山鋼鐵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自六十~八十年代先後在國家級、省部級的鋼鐵刊物上發表有關型鋼孔型設計、塑性變形理論、型鋼軋制方法、工藝設備合理化、型鋼產品標準合理化等內容的論述文章40餘篇,在同行業中很有實際參考價值,特別在冶金產品標準化隊伍中影響很大。九十年代受聘在大連市鄉鎮企業凌水軋鋼總廠工作。在其組織指導並且大部分在其設計組織實施指揮下,先後試製成功18項新品種新型號的產品。在提高產品質量、滿足客戶使用要求方面不斷研究改進工藝技術,取得突出成果,其中用於汽車車輪的輪輞型鋼,因其斷面複雜是全國同行中公認的難軋產品,而該廠生產的550F輪輞在國內市場獨占鰲頭,被一汽集團等10餘家車輪製造廠家譽為“王牌產品”,是質量信得過的產品,該廠生產下余種型號的輪輞型鋼,因其質量優異,占國內市場份額50%以上,知名度很高。從而使這個經營十分困難的鄉鎮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