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治

吳維治,1974年7月擔任民辦教師;1978年2月-1981年12月在中南大學(中南礦冶學院)有色金屬材料系壓力加工專業學習。1982年元月分配於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至今。

基本信息

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工程師

人物簡介

1974年7月擔任民辦教師;1978年2月-1981年12月在中南大學(中南礦冶學院)有色金屬材料系壓力加工專業學習。1982年元月分配於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至今。1987年任工程師,94年任高級工程師;99年教授級高工。1993年任工藝技經組組長;96年工藝室主任工程師;98年總師室副主任;2000年5月8日任院副總工程師。洛陽市金屬材料及加工專家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

科研簡介

1982年-83年底,參加西南鋁加工廠“二步改造”項目;
1984年-87年,西北銅“鈹青銅改造”項目;
1987年-92年,承擔上海“金泰”銅板帶項目工藝設計,獲98年度部級優秀設計一等獎、99年國家銀獎;
1992年-95年,承擔上海“隆泰”和浙江“八達”銅帶廠項目工藝設計;
1996年-97年底,審定工藝方案,制定三輥軋機開發,獲有色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廣州銅材廠搬遷改擴建工程工作。
1998年-2001年,審定工藝方案,主持鈹青銅帶材表面處理機組和φ1400mm鋅板熔煉、連鑄連軋機組開發工作。兩項均於2001年投產。99年獲洛陽市“5.1”獎章。“河南省冶金建材行業專家”。
2000年5月8日——今,任重有色分會副理事長、院副總工程師。
2001年-2005年5月,負責銅陵10萬噸/年銅板帶廠方案制定和設備選型等前期工作,該工程前期9億投資已於2003年5月15日獲國家批准為國債項目正式開工。獲得《安徽銅都銅業股份有限公司高精度銅板帶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有色技術建設協會2004年度優秀工程諮詢成果獎一等獎。
2002年擔任河南省人大代表。2002年10月獲《廣州銅材廠搬遷改擴建工程》全國第十屆優秀設計銀質獎(第二名),有色建設協會《工藝技術創新一等獎》。
2004年—2006年,任《銅加工技術實用手冊》和《註冊冶金工程師》教材副總編輯。(均已由冶金出版社出版)
2005-2006年底,主持開發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大規格鉬及鉬合金線桿軋制工藝和設備的項目,發明和創新了多處新技術,該項目已於2006年4月份驗收,申報並被受理了6項專利。該項目獲得2007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進步技術一等獎》。
2006年—2008年,主持大規格鉬板帶產品的生產工藝技術開發;2007年該項目被受理8項專利。2008年又申請兩項專利。同時負責軋制銅箔工藝技術,計算公式研究及設計;鎂及鎂合金新工藝及裝備開發等等。
2008年還負責我國最大的鈹青銅生產線技術工作至今,現已進行到安裝階段。2008年4~12月並擔任中鋁華中步進爐和熱軋機聯合調試組組長,指揮我國第一條國產銅板帶大型熱軋加熱、軋制聯合生產線——中鋁大冶銅板帶公司步進爐和熱軋機聯合試車,於5月20日達到部分試車成功標準,到12月份又完成了C19400引線框架材料從蘇研院試驗室向工業化生產的推廣工作,實現了我國框架材料可大批量正常生產的突破,該廠C19400框架材料合金2009年噸產品創利7,415元/噸,產量1,468噸,創利額968萬元;2010年截止到7月份噸產品產量2097噸,創利2,439元/噸,創利額511萬元。獲得中央統戰部、國資委統戰部“優秀成果先進個人稱號。
2009年—今,主要協助蘇州有色金屬研究院高強、高導、高軟化點合金的試製工作,目前已達到在非真空條件下,連續鑄造近200米長,重量超過1噸重的坯料,爐子狀態良好,終製品材料的性能達到導電率80 %IACS,硬度80HRB,耐熱強度580℃的理想標準。
協助院裝備技術公司開發銅箔軋機。主持車用鋁材材料的工藝開發。
目前,已被受理專利27項,其中4項已授權。
現從事專業領域和研究方向:有色金屬壓力加工、鎢鉬加工、銅加工、鋁加工、加工裝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