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逢鐵

吳逢鐵

吳逢鐵: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4年畢業於華僑大學物理系留校工作。88-91年,94-95年公派到菲律賓國立大學(U.P.)國家物理所(NIP)留學,獲物理碩士和博士學位,國外導師 M. F. Tarroja教授,國內博士導師鄧錫銘院士。教學方面:講授多門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科研方面:多次主持和參加國家和省部級基金課題研究,已有成果通過省部級鑑定。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63項,其中43項專利獲得授權 。 截止到2018年,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12篇 ,其中150多篇論文被SCI/EI檢索 ,論文多次被國內外學者引用。五篇論文分別獲第5-9屆福建省科協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和三等獎。多次前往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波蘭,澳大利亞、比利時、南非等國參加國際會議並應邀作學術報告。學術訪問了徳國, 奧地利等國家.曾擔任全國主要核心期刊編委。SPIE、OSA會員, 中國光學學會高級會員和中國物理學會會員. 中國致公黨黨員 ,政協泉州市委員會第九,第十、第十一界委員。曾獲得2013-2016年度廈門市優秀教師獎 、2017年度泉州市自然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華僑大學教學優秀獎、華僑大學優秀科研工作者 , 2001年破格晉升教授 。

基本信息

研究領域

(1)雷射光束的傳輸與變換;

(2)新型光束,新型固體雷射器件與技術;

(3)短脈衝雷射及其非線性光學效應;

(4)光學設計軟體的套用。

講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光電子技術及套用;電動力學,普通物理,專業英語

研究生課程:光電子學導論;雷射器件與技術

指導研究生、本科生

已指導碩士研究生34人,其中有13名研究生獲得歷屆華僑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 ,2名研究生獲得首屆(2015年)和第二屆(2016年))福建省優秀研究生碩士論文獎 ,13名研究生獲首屆(2012年)至第六屆(2017年)國家研究生獎學金、多名研究生獲校優秀研究生等榮譽稱號 。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其中4位學生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課題資助,2位學生獲得省級資助,11人次本科生在學術雜誌發表論文 ,2015年指導的本科生獲得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三等獎。

學術兼職

曾擔任全國核心期刊 《光電子.雷射》,《雷射雜誌》和《華僑大學學報》編委。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和美國光學學會(OSA)會員, 中國光學學會高級會員和中國物理學會會員,福建省光學學會理事。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首屆教授委員會主任 。 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Optics Express》 、《Opt. Commun.》、《Journal of Spectroscopy》、《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Optical Engineering》、《Chinese PhysicsB》、《中國科學》、《物理學報》、《光學學報》、《中國雷射》、《光子學報》、《光學.精密工程》、《紅外與雷射工程》、《光電子.雷射》、《強雷射與粒子束》及多所大學學報雜誌審稿人。

授權專利

( 第一發明人或所指導的研究生為第一發明人)

[1] 一種產生無衍射光的新型光學元件(專利號: ZL.200910266871.7, 授權公告日:2011.11.16)(發明人:馬亮, 吳逢鐵,)。

[2] 一種產生局域空心光束的新型光學元件(201010109617.9,授權公告日:2013.4.10)(發明人: 吳逢鐵,馬亮,黃啟祿)

[3] 長距離近似無衍射光束的產生裝置,(201110390198.5, 授權公告日:2014.4.16) (發明人:鄭維濤, 吳逢鐵,張前安,程志明)

[4] 一種產生周期局域空心光束的新型錐透鏡(201110055225.3,授權公告日:2015.4.15))(發明人:張前安, 吳逢鐵,鄭維濤,黃啟祿)

[5] 可產生多個局域空心光束的新型軸稜錐, (201210276381.7) (發明人: 吳逢鐵,程志明,方翔,范丹丹)授權公告日:2015.4.15)

[6] 一種產生周期Bottle Beam的光學系統, (CN201310105403.8,授權公告日:2016.1.6)發明人: 吳逢鐵,杜團結,王濤

[7] 一種產生單個局域空心光束的LED透鏡, (CN201410104918.0, 授權公告日:2016.1.20) 發明人: 吳逢鐵,何西,杜團結,

[8] 周期局域空心光束自重建的光學系統(CN201310173080.6, 授權公告日:2016.2.24)發明人: 吳逢鐵,杜團結,王濤

[9] 全固態調Q倍頻無衍射雷射器(CN201310232410.4, 授權公告日:2016.2.24)發明人: 吳逢鐵,王濤, 杜團結

[10] 一種能產生長距離Bessel光束的光學元件,( CN201510276533.7, 授權公告日:2017.7.28)發明人: 吳逢鐵,孫川, 何艷林

[11] 一種產生部分相干Hollow Beam的光學系統,(CN201610319690.6)授權公告日: 發明人: 吳逢鐵,王碩琛,謝曉霞

學術論著

(第一作者或 所指導的研究生為第一作者 (通訊作者) ,近十年發表SCI/EI檢索的論文)

2017-2018

[1] 楊艷飛,吳逢鐵,胡漢青,胡潤,朱清智, 部分相干焦散光束的形成及其相干特性,

光子學報,已錄用待發表:2018, 47(7) (EI 檢索)

[2] 楊艷飛, 吳逢鐵,胡潤, 胡漢青, LED焦散光束的傳輸特性,已錄用待發表:光學學報, 2018, 38(5): (EI 檢索)

[3] 胡漢青, 吳逢鐵,胡潤,楊艷飛,朱清智,Pearcey光束的形成及其聚焦特性,紅外與雷射工程,已錄用待發表:2018, 47(6): (EI 檢索)

[4] 馮聰,王碩琛, 吳逢鐵,部分相干光產生無衍射Mathieu光束,光子學報,2018, 47(2): 0226002(EI 檢索)

[5] 何艷林,徐浩博, 吳逢鐵,無衍射光束成像系統攜帶信息的研究,光學學報, 2017, 37(6): 0611002 (EI 檢索)

[6] 胡潤, 吳逢鐵,朱清智,楊艷飛,離軸像散對高階Bessel光束的影響, 光學學報, 2017, 37(8):0826002 (EI 檢索)

[7] 王碩琛, 吳逢鐵, 朱清智,LED產生局域空心光束的數值分析與實驗 ,紅外與雷射工程2017,46(6):0620006 ((EI 檢索)

[8] 王碩琛, 吳逢鐵, 馮聰,一種產生無衍射Mathieu光束的光學系統,光學學報,2017, 37(2): 0205002 (EI 檢索)

2016

[9] 馮聰, 吳逢鐵,謝曉霞,柱透鏡聚焦高階Bessel光束產生焦散光束,光子學報,2016, 45(12): 1226006 (EI 檢索)

[10] 胡潤, 吳逢鐵,軸稜錐頂點離軸加工誤差對Bessel光束的影響,中國雷射,2016,43(12):1205002 (EI 檢索)

[11] 朱清智 吳逢鐵,胡潤 馮聰, 空心光束尺寸精確調控的研究,物理學報,2016, 65(18): 184101 (SCI 檢索)

[12] 朱清智, 吳逢鐵,何西,軸稜錐聚焦貝塞爾-謝爾模型光束產生空心光束,光學學報, 2016, 36(10): 1026022 (EI 檢索)

[13] 王碩琛,謝曉霞, 吳逢鐵,部分相干無衍射光束經環形孔徑的傳輸特性, 光子學報,2016, 45(8):0826002 (EI 檢索)

[14] 孫川,陳培宗, 吳逢鐵,離散傅立葉方法分析環縫透鏡產生Bessel光束,光學學報,2016, 36(4):0407001 (EI 檢索)

[15] 朱清智, 沈棟輝, 吳逢鐵,何西,部分相干光對周期性bottle beam的影響,物理學報, 2016, 65(4):044103 (SCI 檢索)

[16] 何艷林,沈棟輝,孫川,吳逢鐵,增大Bessel光光束衍射距離的凹透鏡系統,紅外與雷射工程,2016, 45(5):0518003 (EI 檢索)

[17] 陳姿言, 胡威旺, 吳逢鐵,朱清智, 何艷林,無衍射光束提高成像系統解析度, 光子學報,2016, 45(5):0511002 (EI 檢索)

[18] 謝曉霞,紀佳位,王碩琛, 吳逢鐵,無衍射 Mathieu光束經軸稜錐的聚焦特性,光子學報,2016, 45(2):226002 (EI 檢索)

[19] Xi He,, Fengtie Wu, Ziyang Chen, Jixiong Pu and Sabino Chavez-Cerda2, Transverse characterization of focused Bessel beams with angular momentum applied to study degree of coherence, Journal of Optics,2016 , 18, 055606(3月22日) (SCI 檢索IF.2.059)

2015

[20] 孫川,何艷林, 吳逢鐵, 雙環透鏡聚焦平行光產生Bottle Beam,光學學報,2015, 35(12) : 1208001 ((EI 檢索)

[21] 謝曉霞,王碩琛, 吳逢鐵,Bessel光束經橢圓環形孔徑後的衍射光場,物理學報,2015, 64(12): 124201 (SCI 檢索)

[22] 李攀,朱清智, 吳逢鐵,利用非相干光源基於多模光纖獲得空心光束,光學學報,2015, 35(4):0422004 (EI 檢索)

[23] 孫川,何艷林,陳婧, 吳逢鐵, 線性徑向梯度折射率透鏡產生貝塞爾光,中國雷射,2015, 42(8):0802002 (EI 檢索)

[24] 孫川,何西,林炳福 姜研,莊其仁, 吳逢鐵,光源相干度對Bessel光最大無衍射距離的影響,光子學報,2015, 44(2):0208001 (EI 檢索)

[25] 何西, 吳逢鐵,李攀,孫川,綠光LED產生高階Bessel光的自再現,中國科學,2015, 36(1):014202 ( 特刊)

[26] 謝曉霞,李冬, 吳逢鐵,橢圓孔徑與軸稜錐系統產生帶狀近似無衍射光束,光學學報,2015, 35(1):0126001 (EI 檢索)

[27] 李冬, 吳逢鐵,謝曉霞,無衍射Mahtieu光束重建的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報,2015, 64(1):014201 (SCI 檢索)

2014

[28] 謝曉霞, 吳逢鐵,李冬,雙焦透鏡對Bessel光束傳輸的影響, 物理學報, 2014, 63(18):180201 (SCI 檢索)

[29] 李冬, 吳逢鐵,謝曉霞,基於軸稜錐產生近似無衍射Mathieu 光束的新方法,物理學報,2014, 63(15):152401 (SCI 檢索)

[30] 陳姿言, 吳逢鐵,何西,沈棟輝,體式顯微鏡與CCD成像系統在高階貝塞爾光束光斑測量中的套用,強雷射與粒子束,2014, 26(11) :111006 (EI 收錄,

EI 20144800253009

[30] 何西, 吳逢鐵,李攀,陳姿言,非相干LED光源產生高階Bessel光束, 中國科學,2014, 35(7):705-711 ( 特刊)

[32] 李攀, 吳逢鐵,陳姿言,孫川,單模-多模光纖產生系列Bottle beam,紅外與雷射工程,2014,43(7):2087-2091 (EI 收錄,EI, 20143600062391

[33] 李冬, 吳逢鐵,李攀,謝曉霞,象散對周期性BottleBeam的影響,光學學報,2014, 34(9):s126002 (EI 檢索,EI, 20144100087855

[34] 何西,杜團結, 吳逢鐵,新型LED透鏡產生光學Bottle beam,物理學報,2014, 63(7):074201 (SCI 收錄IF.1.259)

[35] Tuanjie Du, Tao Wang, and Fengtie Wu, Gene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optical bottle beams via focused non-diffracting Bessel beam using an axicon,Optics Commun., 2014,Vol.317, 24-28 (SCI 收錄IF.1.438)

[36] 李冬, 梅小華, 吳逢鐵,橢圓高斯光束產生近似無衍射Bessel-Gauss光, 強雷射與粒子束,2014, 26(5) :051017 (EI 收錄,EI, 20142417824635

[37] 王濤,杜團結,莊鳳江, 吳逢鐵,全固態調Q雷射器產生脈衝Bessel光束,紅外與雷射工程,2014,43(11)3505-3509 (EI 收錄EI, 20150300435882

[38] 王濤,杜團結, 吳逢鐵, LD 泵浦的Nd:YVO4雷射器倍頻產生無衍射綠光,強雷射與粒子束,2014, 26(1) :011007 (EI 收錄,EI, 20140817350034

[39] 杜團結, 吳逢鐵,王濤,李攀,歐陽玉梅,周期局域空心光束自重建的理論模擬與實驗,光學學報,2014, 34(1):0114001 (EI 收錄,EI, 20141317523319

2013

[40] Zhiming Cheng, Fengtie Wu,Dandan Fan, XiangFang,A precise method for analyzing Bessel- like beams generated by broadband waves, Opt. & Laser Tech. 2013,52 (52):87-90 (SCI 檢索 )

[41] 范丹丹, 吳逢鐵,程治明,朱健強,非相干光源無衍射光的自重建,物理學報,2013, 62(10):10419 (SCI 檢索 )

[42] 吳逢鐵,程治明,王濤,蒲繼雄, Bessel光束和自成像Bottle beam的軸上相位分析,光學學報,2013,33(3):0326001 EI 檢索)

[43] 方翔, 吳逢鐵,程治明,非相干單色LED光源對Bessel光束形成的影響,光學學報,2013, 33(2): 0205001 EI 檢索)

[44] 方翔,陳婧,程治明, 吳逢鐵,朱健強,產生長距離近似無衍射光束的凹錐透鏡,光學學報,2013, 33(5):0508002 EI 檢索)

[45] 方翔,江新光, 吳逢鐵,程治明,范丹丹, 非相干LED白光產生無衍射光的光源設計,紅外與雷射工程,2013, 42(1):0159-0162 EI 檢索)

[46] 吳逢鐵,陳婧,程治明,圓頂軸稜錐底角及焦距對局域空心光束的影響,強雷射與粒子束,2013,25(3):569-573 EI 檢索)

[47] 杜團結,王濤,程治明, 吳逢鐵,光源頻譜寬度對Bessel光束亮暗梯度的影響,強雷射與粒子束,2013, 25(4) :817-821 EI 檢索)

[48] 杜團結,王濤, 吳逢鐵,軸稜錐對無衍射光束的線聚焦特性,物理學報,2013, 62(13): 134103 (SCI 檢索 )

[49]杜團結, 吳逢鐵,王濤,李攀,李冬,何西,干涉理論對聚焦無衍射光產生周期Bottle Beam的描述,光學學報,2013,33((9): 0908001 EI 檢索)

2012

[50] 程治明, 吳逢鐵,范丹丹,方翔,綠光LED產生無衍射Bessel光束,中國科學G 輯物理學力學天文學,,2012, 42(8):805-811 ( 特刊)

[51] 程治明, 吳逢鐵,張前安,鄭維濤,自成像局域空心光束產生的新方法及粒子俘獲,物理學報,2012, 61(9):094201 (SCI 檢索 )

[52] 程治明, 吳逢鐵,方翔,范丹丹,圓頂軸稜錐產生多個Bottle beam,物理學報,2012, 61(21):214201 (SCI 檢索 )

[53] 程治明, 吳逢鐵,張前安,鄭維濤,范丹丹,熱光源產生Bessel光束的理論與實驗,光學學報,2012, 32(7): 0726001 EI 檢索)

[54] 程治明, 吳逢鐵,方翔,范丹丹,產生多個高光強梯度Bottle beam的理論與實驗,光學學報,2012, 32(11):111401 EI 檢索)

[55] 范丹丹,張前安, 程治明,鄭維濤, 吳逢鐵,Bessel光束自重建的模擬仿真與實驗驗證, 物理學報,2012, 61(16):164103 (SCI 收錄)

[56] 范丹丹,吳逢鐵,程治明,王濤,杜團結,障礙物後周期性Bottle beam的自重建,物理學報,2012, 61(24):244104 (SCI 檢索 )

[57] 鄭維濤, 吳逢鐵,張前安,雙軸稜錐產生長距離近似無衍射光的新技術,物理學報,2012, 61(14):144201 (SCI 檢索 )

[58] 鄭維濤, 吳逢鐵,張前安,程治明,相關參數對近似無衍射光束質量的影響, 強雷射與粒子束,2012, 24(10) :2331-2334 EI 檢索)

[59] 張前安, 吳逢鐵,鄭維濤,無衍射貝塞爾光束非球面透鏡設計,強雷射與粒子束,2012, 24(6) :1315-1318 EI 檢索)

[60] 張前安, 吳逢鐵,鄭維濤,軸稜錐-透鏡系統產生Bottle beam中心亮斑的消除,物理學報 2012, 61(3):034205 (SCI 檢索 )

[61] 吳逢鐵,馬亮, 張前安, 鄭維濤, 蒲繼雄,聚焦高階貝塞爾-高斯光束重建的理論和實驗研究,物理學報,2012, 61(1):014202 (SCI 檢索 )

[62] 方翔,吳逢鐵,程治明,產生不同類型局域空心光束的可拆式組合軸稜錐,光學學報,2012, 32(8):0826002 EI 檢索)

2011

[63] 張前安, 吳逢鐵,鄭維濤,蒲繼雄,高階貝塞爾-高斯光束的自重建特性, 中國科學G 輯物理學力學天文學,2011, 41(10): 1131-1137 ( 特刊)

[64] 張前安, 吳逢鐵,鄭維濤,馬亮, 新型錐透鏡產生局域空心光束,物理學報,2011, 60(9): 094201 (SCI 檢索 )

[65] 吳逢鐵,黃啟祿,A precise model of LED lighting andits application on uniform illumination system ,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11, 7(5):0334-0336 EI 檢索)

[66] 程治明, 吳逢鐵,張前安,鄭維濤,液體軸稜錐產生尺寸可調的單個Bottle beam,光學學報 2011, 31(10) EI 檢索)

[67] 張前安, 吳逢鐵,鄭維濤,馬亮,尺寸可調局域空心光束的模擬及實驗,中國雷射,2011, 38(4):.0402008 EI 檢索)

[68] 馬亮, 吳逢鐵,環形障礙物後的無衍射光重建產生Bottle beam,中國雷射, 2011, 38(2):0202011 EI 檢索)

[69] 盧文和, 吳逢鐵,透鏡軸稜錐光學系統設計與實驗,紅外與雷射工程,2011, 40(2):249-252 EI 檢索)

[70] 馬寶田, 吳逢鐵,馬亮,雙錐透鏡的對稱近似無衍射貝塞爾諧振腔,紅外與雷射工程 2011, 40(2):258-261 EI 檢索)

[71] 馬亮, 吳逢鐵,新型組合正軸稜錐產生局域空心光束, 紅外與雷射工程,2011, 40(10):1988-1991 EI 檢索)

[72] 馬亮, 吳逢鐵,蒲繼雄,螺鏇軸稜錐的光束傳輸特性,強雷射與粒子束,2011, 23(6): 1479-1482 EI 檢索)

[73] 鄭維濤, 吳逢鐵,盧文和,梯度軸稜錐產生周期性Bottle_beam的幾何光學分析, 光電子.雷射,2011, 22(8):1259-1262 EI 檢索)

[74] 張前安, 吳逢鐵,馬亮, 鄭維濤, 透鏡軸稜錐產生納秒近似無衍射光脈衝, 光電子雷射,2011, 22(6):901-904 EI 檢索)

2010

[75] Ma Baotian, Wu Fengtie,Lu Wenhe, Pu jixiong,Nanosecond zero-order Bessel-Gauss pulse Generatedfrom unstable resonatorbased on an axicon, Opt. & Laser Tech.2010, 42:941-944 (SCI 檢索 )

[76] 馬寶田, 吳逢鐵,馬亮,非穩腔主動式直接獲取納秒貝塞爾-高斯綠光,物理學報,2010, 59(9):6213-6218 (SCI 檢索 )

[77] 馬亮, 吳逢鐵,馬寶田,階變折射率軸稜錐產生光學Bottle Beams, 物理學報,2010, 59(9):6096-6100 (SCI 檢索 )

[78] 盧文和, 吳逢鐵,馬寶田,環形障礙物-軸稜錐產生局域空心光束,物理學報,2010, 59(9) :6101-6105 (SCI 檢索 )

[79] Wu Fengtie,Lu Wenhe, Liu Bin, Generation ofself-imaged optical bottle beam by using axicons,Proceedings of SPIE, Vol. 7721, P.77211C-1 (2010) (EI 和ISTP檢索)

[80] 黃啟祿, 吳逢鐵,基於近場照明的LED二次曲線陣列的研究, 光學學報,2010, 30(10):3039-3043 EI 檢索)

[81] 馬寶田, 吳逢鐵,盧文和,馬亮,環形光束產生局域空心光的幾何光學分析和實驗,光學學報,2010, 30(9) : 2549-2553 EI 檢索)

[82] 馬亮, 吳逢鐵,黃啟祿,一種產生無衍射Bessel光的新型組合錐透鏡,,光學學報 2010, 30(8):2417-2420 EI 檢索)

[83] 盧文和, 吳逢鐵,鄭維濤,透鏡軸稜錐產生近似無衍射貝塞爾光束,光學學報,2010, 30(6):1618-1621 EI 檢索)

2009

[84] 吳逢鐵,江新光,劉彬, 邱振興,軸稜錐產生無衍射光束自再現特性的幾何光學分析, 物理學報2009, 58(5): 3125-3129 (SCI 檢索 )

[85] 吳逢鐵,江新光,劉彬, 邱振興,梯度軸稜錐產生單個Bottle beam, 物理學報 2009, 58(4):2410-2415 (SCI 檢索 )

[86] 吳逢鐵,盧文和,馬寶田,軸稜錐――透鏡系統的光束傳輸與變換,光學學報, 2009, 29(9):2557-2560 EI 檢索)

[87] 吳逢鐵,劉彬, 盧文和, 馬寶田, Bessel光束相干產生局域空心光束的實驗研究, 中國雷射, 2009, 36(11):2899-2901 EI 檢索)

[88] 吳逢鐵,江新光, 軸稜錐頂點加工誤差的修正, 光學精密工程, 2009, 17 (10):2506-2511 EI 檢索)

[89] 吳逢鐵, 劉彬, 盧文和,馬寶田,離軸障礙物Bessel光束的重建,光電子雷射, 2009, 20(3):414-417 EI 檢索)

[90] 江新光, 吳逢鐵,不同軸稜錐的光傳輸特性, 光學學報,2009, 29(6): 1659-1663 EI 檢索)

[91] 盧文和, 吳逢鐵,軸稜錐透鏡系統產生bottle_beam的幾何光學解釋, 中國雷射,2009, 36(11):2924-2927 EI 檢索)

[92] 劉彬, 吳逢鐵, 江新光, 利用無衍射Bessel光束多層面操控微粒, 中國雷射, 2009, 36(2): 379-382 EI 檢索)

[93] 盧文和, 吳逢鐵,劉彬, 馬寶田,無衍射貝塞爾光束相干的理論與實驗, 強雷射與粒子束, 2009, 21(11):1666-1670 EI 檢索)

[94] 馬寶田, 吳逢鐵,邱振興,盧文和,帶圓錐透鏡的非穩貝塞爾光學諧振腔,光子學報2009, 38(9):2387-2390 EI 檢索)

2008

[95] Xiahui Zeng, Fengtie Wu,Theanalytical description and experiments of the optical bottle generated by anaxicon and a lens, J. Mod. Opt. 2008, 55(18-20): 3071-3081 (SCI 檢索 )

[96] Xiahui Zeng, Fengtie Wu,Effect of EllipticalManufacture Error of an Axicon on the Diffraction-free Beam Patterns, Opt. Eng.2008, 47(8): 083401-1—083401-6, (SCI 檢索 )

[97] 江新光, 吳逢鐵,像散對軸稜錐衍射特性的影響與修正, 物理學報, 2008, 57(7): 4202-4207 (SCI 檢索 )

[98] Wu Fengtie,Zhang Jianrong, Chen Yinbin, GuoDongdong,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e um-scale spot of ultrashort laser pulsebased on film-scanning,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08, 6(4):258-260 (SCI 檢索 )

[99] 吳逢鐵, 江新光, 衍射軸稜錐產生光學點陣的理論和實驗, 光學學報,2008, 28(12):2250-2254 EI 檢索)

[100] 吳逢鐵,曾夏輝, 相干貝塞爾光產生具有塔爾博特效應的局域空心光束, 光學學報, 2008, 28(1): 174-178 EI 檢索)

[101] 吳逢鐵,曾夏輝,陳迎彬,郭東棟,相關參量對納秒貝塞爾光脈衝光束質量的影響,光電子.雷射,2008, 19(2):263-269 EI 檢索)

[102] 劉嵐, 吳逢鐵,衍射理論對局域空心光束及無衍射光束重建的描述,光學學報, 2008, 28(2):370-374 EI 檢索)

[103] 劉彬, 吳逢鐵, 劉嵐, 邱振興,透鏡焦距對bottle beam尺寸的影響, 中國雷射, 2008, 35(3): 406-409 EI 檢索)

[104] 郭東棟, 吳逢鐵, 陳迎彬,邱振興,基於軸稜錐帶平面鏡耦合輸出鏡的貝塞爾-高斯諧振腔,強雷射與粒子束, 2008, 20(1):26-30 EI 檢索)

[105] 劉嵐, 吳逢鐵,聚焦無衍射光束的重建和矯正, 光子學報, 2008, 37(4): 789-793 EI 檢索)

2007

[106] Wu Fengtie, Chen Yinbin, Guo Dongdong,Nanoseond pulsed Bessel-Guass beam generated directly from a Nd:YAGaxicon-based resonator, Appl. Opt. 2007.7 46(22):4943-4947 (SCI 檢索 )

[107] 曾夏輝, 吳逢鐵,劉嵐,干涉理論對Bottle Beam 的描述,物理學報, 2007.2 56(2):791-797 (SCI 檢索 )

[108] 吳逢鐵,陳雲彬,郭東棟,張建榮,納秒無衍射Bessel光脈衝參量的分析與測定,中國雷射,2007, 34(8):1073-1076 EI 檢索)

[109] 吳逢鐵, 郭東棟,陳迎彬,邱振興,基於軸稜錐的主被動方式產生短脈衝高功率近似無衍射光,光學精密工程, 2007, 15(11):1692-1697 EI 檢索)

[110] 江新光, 吳逢鐵,劉彬,軸稜錐橢圓加工誤差產生畸變無衍射光的修正,

中國雷射2007.11, 34(11):1538-1542 EI 檢索)

[111] 陳雲彬, 吳逢鐵,郭東棟, 納秒Bessel 光束截面光強的分布,光電子。雷射,2007, 18(10):1252-1254 EI 檢索)

[112] 劉彬, 吳逢鐵,邱振興,衍射和干涉理論對Bessel光傳輸的描述,強雷射與粒子束,2007, 19(12): 1992-1996 EI 檢索)

國際學術會議報告論文

[1]“Combined axicon for generating long-distance, non-diffracting, Bessel-like beam”, 30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igh-Speed Imaging an Photonics,2012.9.16-9.21, Pretoria, South Africa.(南非)

[2]“Generation of self-imaged optical bottle beam by using axicons”,SPIE Photonics Europe2010), 2010.4.12-4.16,Brussels,Belgium(比利時)

[3]“The self-reconstruction properties of non -diffracting beam after focusing”ICO 21-Sydney 2008 Congress)2008.7.7-7.10, Sydney, Australia(澳大利亞)

[4]“The Investigation of Colliding Enhanced Q-switched Ring Resonat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Optics and Optoelectronics)2005.8.28-9.2, Warsaw, Poland (波蘭)

[5]“Effect of KTP gray-tracking on the SH efficiency”, XI Conference on Laser Optics, 2003.6.30-7.4,St. Petersburg, Russia(俄羅斯)

[6]“A novel and simple technique for obtaining high stability nanosecond pulse”,25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igh Speed Photograph and Photonics), 2002.9.29-10.4 Beaune, France(法國)

[7]“Directly obtaining a giant quasi-single psec pulse by efficient ISHG”,LSJ/SPIE’s Advanced High Power Lasers and Applications), 1999.11. 1-5, Osake, Japan (日本)

[8]“Powerful and efficient SHG in a CPM laser with an ARR-convex unstable resonator”, SPIE’s Optoelectronics and High-Power Lasers & Applications), 1999.1. 23-39, San Jose, U.S.A. (美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