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生

吳瑞生(1919-1973年)鉛山縣紫溪郭家村人,1933年參加工農紅軍。

吳瑞生(1919-1973年)鉛山縣紫溪郭家村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5歲時父親去世,留下寡母和瑞生兄弟,生計無著。母親只好改嫁,換來身價80元,以40元交叔父,托養瑞生;另40元交姑媽,托她養育生弟。瑞生10歲時,叔父不幸病故,他只好幫人放牛以維持生活。
1931年郭家村建立蘇維埃政權,12歲的瑞生參加了兒童團。從此他便在共產黨的關懷和教育下成長。1932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工農紅軍。1936年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吳瑞生一生身經百戰,由一名普通戰士而班長、排長、連長、團偵察參謀、營長、團長,曾多次負傷,腿部一直留有敵人的槍彈。
抗日時期,他在新四軍含和獨立團任團偵察參謀。一次部隊向安徽全(椒)江(浦)挺進,他率領一支精悍的偵察小隊先行偵察。當時國民黨游擊二支隊也在這一帶活動。一天,偵察小隊剛進駐某村,地下黨的同志告訴部隊:三四里外一個小村莊上有幾個便衣闖進老百姓家,翻箱倒櫃,宰雞殺鴨,還要大姑娘陪喝酒。領頭的自稱是“新四軍吳參謀”。瑞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一拍桌子跳起來,可是他還是把火氣壓了下去,決定來個將計就計。小隊的同志化裝成農民,提著酒肉進村去“慰勞”。結果未發一彈就將這幫人制服了。經審問,果然又是“頑二支隊”。吳瑞生立即召開民眾大會,揭發他們破壞抗日,危害民眾的種種罪行。命令他們將搶來的東西歸還民眾。當場處決了“假吳參謀”。
又一次,吳瑞生奉命外出偵察,他身穿長衫,頭戴禮帽,斜挎駁殼槍,一副敵特打扮。途中遇一偽軍特工人員,其穿戴與吳瑞生一模一樣。兩人走近時,對方認出了吳瑞生。乘擦身而過的機會,那特務倏地轉身,伸手奪吳瑞生的槍。瑞生一側身,飛出一顆子彈,將特務擊斃。
部隊在安徽巢湖一帶戰鬥時,一次受到日、偽、大刀會三方的包圍,情勢十分危急。吳瑞生擎起一面紅旗帶領一個小分隊衝出去,將敵人主力吸引過去,部隊突圍終於成功。
1948年淮海戰役中,吳瑞生擔任華東野戰軍73師217團團長,每次戰鬥他都是身先士卒出色地完成任務,被評為模範團長。
新中國延生後,他到華 軍政大學帶職學習一年,畢業後任華東野戰軍防空一二一團團長。瑞生深刻地認識到,身為指揮員,必須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於是他繼續刻苦學習,潛心鑽研現代軍事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他搞探照燈,搞雷達,從不說一句外行話,連分配來團工作的大學生們都非常佩服他。
1953年,他擔任華東防空司令部探照燈指揮處主任,住進原國民黨軍隊某部防空處。這裡房屋考究,室內陳設豪華。他走進房間就命人撤去“席夢思”床,換上他睡慣了的木板床,連沙發也不要,代之以木椅。後來搬遷過一次住處,警衛員把一副綠綢窗簾帶走,被瑞生髮現,他非常嚴肅地說:“公家東西,一星半點也不能拿。”
1957年,吳瑞生調新疆庫爾勒任國防科委20訓練基地第四部副部長。妻子說:“我們出生入死幾十年,好不容易有個家,眼下六個孩子,大的10歲,小的才6個月,你走了全丟給我,我還要上班工作,怎么吃得消?再說,你患支氣管炎,怎能適應大西北的氣候呢?”她讓丈夫向組織請求留在南京。吳瑞生沒有這樣做。大西北的冬天氣溫下降到零下40攝氏度,他與戰士一樣住帳篷,吃粗糧。他的支氣管炎後來發展成肺氣腫,終於惡化成肺原性心臟病,經送南京治療無效,於1973年11月28日在南京逝世。11月29日,20基地政治部批准吳瑞生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