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中學

吳承恩中學

淮安市吳承恩中學是一所引進江蘇名校辦學模式,創新辦學機制,由社會力量投資興辦的全新的現代化的民辦公助中學。學校現有占地面積53000平方米(不含待擴的13200平方米)。

地理位置

學校地處蕭湖之濱,三面環水,周圍人文景點密布(東臨莊嚴雄偉的周恩來紀念館,西傍西漢名將韓信韓候釣台,南靠楚州歷史名人館,北倚古鎮河下及吳承恩故居),學校環境幽雅,文化氛圍濃烈,是讀書求學的理想場所。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占地面積53000平方米(不含待擴的13200平方米)。現有6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706人;教職工225人(其中教師186人),師資力量雄厚,有中學高級教師23人,中學一級教師128人,達本科學歷的128人,教學及生活設施齊全,做到了高標準、現代化,所有班級均配備多媒體教學設施,有領先時代的學生公寓和餐廳。

辦學優勢

吳承恩中學辦學的六大優勢:
一、自主辦學的優勢
吳承恩中學以一種全新的理念和運行機制辦學,教育教學及生活設施齊備並逐步達到高標準、現代化水平。按招生計畫自主擇優錄取高一新生,今年將計畫投入50萬元資助優生及貧困生完成學業。
自主招聘教師。計畫再投入100萬元在區內外招聘優秀教師。
二、政府政策性扶持的優勢
政府對吳承恩中學在區內聘用的全體教職工發放3年的國標工資,尤其是區內被聘用的教師原性質不變,聘用期滿或退休後統一由教育局安置,完全解除了被聘用教師的後顧之憂。可以肯定地說,由於政府的扶持和自主招聘教師的優勢,吳承恩中學群英薈萃的局面已經形成。2004年高一新生的任課老師必定以強大的師資陣容展現在世人面前。
三、與名校聯合辦學的優勢
與江蘇名校聯合辦學。目前,已與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等名校聯袂結盟,全面輸入名校的辦學理念、管理模式,引用名校的教學計畫、教學資料、測試試卷等教學資源,名校定期派各科任課老師來校上示範課、觀摩課、開設專題講座。學校定期分批選派教師到名校學習交流。
四、現代化教學的優勢
全校各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在校園網支持下,全天候開放電子閱覽室,開通國際網際網路。所有班級均採用多媒體教學,進行視頻點播,開展線上討論,與國內外名校聯合進行遠程互動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INTERNET的環境下自主學習。
五、小班化教學的優勢
開設“希望班”和強化班,實施“小班化”教學實驗。分類教學,分層推進。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智慧型和基礎進行組合,不同的性格類型,不同的興趣愛好進行個別教學,提供個性化服務,在英語教學基礎上增設日語選修課,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特長得到發展、潛能得到開發。
六、民辦學校低標準收費的優勢
學校立足長遠發展,注重社會效益,確保優質教育,堅持低標準收費。即收費標準相當於省重點中學,低於國家政策規定。對特困優生免收書學費並編入“希望班”。學校還設立獎學金,以激勵優秀學生,培養高素質人才。
——前進中的淮安市吳承恩中學
沐浴著教育改革的春風,我校成功地實現了聯合辦學。聯合辦學之後,我們牢固樹立了“人文化英才教育”的辦學新理念,明確提出了“努力把吳承恩中學創辦成面向21世紀、特色鮮明、設備先進、質量一流、名師薈萃、在市內有較高影響的民辦示範學校”的辦學新目標。現將我校自聯合辦學以來的新變化匯報如下:
——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新成績。2003年,我校先後被授予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二星級學校”、江蘇省“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等光榮稱號,還獲得了淮安市“依法治校先進單位”、楚州區“優生利用率”第一、楚州區“高中教學質量目標獎”、楚州區“職教招生先進單位”等榮譽。
——優秀教師他伍不斷壯大。我校於去年8月份從區內外一次性招聘教師75人,其中成熟教師43人,高級教師2人,一級教師28人,從慶屆本科生中擇優錄用32人。目前,我校共有186名教師,23名級教師,2名市區學科帶頭人。而改制前三年共新分配畢業生6人,4名省級骨幹教師,調進一般教師6人。
——生源有了可靠保證。去年和今年,我校高一招收新生計1676人,目前,高國中在校生數為2706人,高中生數為1912人,國中生數為794人。而改制前即現在的高二、高三兩年級生數只有811人。
——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目前的校園初步實現了綠化、淨化、美化,環境怡人,文化扭轉濃厚,再加上座落在蕭湖之濱,三面環水,周圍人文景觀密布,歷來是個讀書的好地方。自去年8月以來,新建了一幢餐廳大樓、一幢學生公寓、15口教室,鋪設了4000多平方米的水泥地坪,拓寬一座橋樑,添置了68套辦桌椅、1300套學生桌椅、165台微機、39台背投、30台裝配教室的立式空調,更新了廣播系統,校園內桿線、網線入地,總投入近1400萬元。2004年的三期工程,已拆遷校內平房20間,計400平方米,投入資金600多萬元,建成30口教室的教學實驗綜合樓。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學校的生命力源於它的機制和活力。我校領導班子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奮勇爭先,創新工作思路,增強科學決策的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治校方案,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使學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
一、教師隊伍管理的現代化。要建立一支素質精良、結構合理、敬業奉獻的教師隊伍,就必須用現代化的手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我們主要採取以下幾個措施。一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我們除了校本培訓之外,還採取“走出去”的方法,把高中主要學科任課老師分期分批送到南菁中學、啟東中學等江蘇名校去培訓,學習人家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和能力,增強我校教育發展的後勁。(每批6人,培訓20天,已有5批教師前去受訓。)二是加大教研力度,提高教學效益。我們要求廣大教師切實轉變觀念,努力適應課改的新形勢。每位教師都積極地研究教材、研究教忙亂、研究學生,每學年給自己確立一個與實際工作密切相關的教研專題。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們著重突出對學生的研究,要求全體老師真正做到與學生“三同”,深入體會學生學習的甘苦和得失,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規律, 以便更好地改進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三同”即同聽課、同做作業、同參加考試。除此之外,我們還經常性地組織全校老師參加近三年中高考試題的考試,並將考試成績記入個人檔案。三是加大考核力度,增強競爭意識。為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本著“兼顧公平、效率優先、優績優酬”的原則,我校全面推行了教師結構工資制。即按規定發齊發足國標、省標、市標工資外,學校每月還拿出人均600元,再根據各人的工作量和工作實績予以考核,並進行重新分配。同時,我們還開展了“雙星級’創建評選活動。“雙星”就是星級教職工、星級班主任。星級教職工每人每學期發給200至1000元不等的獎金,星級斑主任每人每月發給1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獎金。對經考核未能達標的教師不予淘汰,而是試行了帶薪學習制。即在他們學習期間只發給他國標工資,待其達標後再重回到工作崗位。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給每位老師適度的競爭壓力,又能穩定大局、凝聚人心。
二、學生管理的人文化。教育是一種服務,在市場經濟日趨成熟的今天,它再也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體現在實實在在的行動措施中。教育是服務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快樂成才、努力成功,這才是教育本質的真正歸宿。我們吳中人牢牢把握住教育這一本質,以“人文化的英才教育,為抓手,努力把學生培養成高一級學校的可造之才,或者能到現代化企業擔任班組長,努力滿足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對此,我們作出了積極的探索。一是構建起家長、學校、社會三結合教育網路,充分體現教育服務的導向功能。每學期,我們要求每個班級推舉三位學生結果將與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評價和各位教師的工作績效直接 掛鈎。二是星級班級的評選,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我們根據《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楚州區十小學生行為規範》、《吳承恩中學學生規範》等有關規定和本校實際情況,對班級從出勤、行為儀表、紀律、衛生、就餐、寢室、其他等7個方面64項進行系統考核,按積分設定星級班級等次。星級班級共設定5個星級,每兩周組織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的同志進行一次星級評定。三是開通了“1133”信箱。為了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近年來,我校加強了學生的心理教育,拓展了德育工作的新渠道,開通了“1133”(約約談談)信箱。我校設立的“1133”信箱,能夠讓學生愉快地敞開心門,提出自己在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等方面所遇到的心理問題,然後由負責心理諮詢的老師通過詢問、會談、商討、勸告等平等的交流方式,在心理方面給學生加以輔導、幫助,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走出心理誤區,排除心理障礙,健康成長,成為生活的強者。
三、後勤管理的企業化。我們將後勤完全從學校中剝離出來,單獨成立後勤管理服務中心,專門為教育教學和師生生活服務。 目前,這項工作已進入了對後勤資產評估階段,後續工作正在積極的推進。
展望未來,我們信心倍增。在社會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吳中人將認真地總結昨天,牢牢把握今天,科學地規劃明天,以求真務實的作風、敢為人先的精神、爭創第一的勇氣,向更高更遠的目標奮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