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莊

吳家莊

村莊歷史邱家店鎮吳家莊村即為長支范廷麟一支的直系後裔,自定居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 范氏名人范惟粹(1598-1657),字完白,由廩生中天啟丁卯科舉人。 范明樞(1866-1947)男,漢族,中共黨員。

基本信息

吳家莊村概況

村莊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駐地,交通便利,距離泰安市區8公里,泰山10公里,有13路公交直達市

吳家莊吳家莊
區。現在建設有吳家莊社區,人口近千人,全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均為范姓,除范姓外還有劉姓、馬姓和趙姓。村里實現道路硬化,街道綠化,村莊整潔。村莊由來

明朝中葉,泰安范氏始祖范勝從江蘇吳縣(今蘇州)搬遷至泰安東關,經過五世繁衍至范希賢時已成為泰安望族。第八世范惟粹之子范萬甲開始分家,由原居住地東關一帶開始往東往南發展。范萬甲原配妻梁氏生兩子一女,長子范廷麟、次子范廷鳳(1662年一1723年)分家後從東關遷居於泰安東偏南約三十華里的吳家園,就是現在的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吳家莊村,全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均為范姓。定居吳家園後改名吳家莊。

村莊歷史

邱家店鎮吳家莊村即為長支范廷麟一支的直系後裔,自定居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范惟粹的四個孫子中的長孫范廷麟分家定居於此後立村吳家莊,400年來一代代的吳家莊人譜寫著一幅幅壯麗的篇章。

范氏宗祠

在泰安東關原有范氏宗祠,後毀於文革。八世祖范惟粹定居吳家莊後設立家廟, 文革中曾一度改為學校,後僅剩下破敗的堂屋三間,2006年12月經過范氏後人重新修整,現已經成為范氏宗祠,也是泰安范氏唯一遺存的宗祠。 宗祠正中間供奉著八世祖范惟粹的畫像,距今天約有三百五十年左右。西牆上是泰山青松范明樞的生平, 在家廟裡,有一方家廟旗桿底座的石灰岩塊石,該塊石七八十厘米見方,厚二三十厘米,當中間有一碗口大旗桿窩,從中可以想見當年范氏家廟的

范氏宗祠范氏宗祠
規模。范氏名人

范惟粹(1598-1657),字完白,由廩生中天啟丁卯科舉人。入清,中順治丁亥科進士。己丑年殿試後,選授福建政和縣知縣。旋後補江西新城縣(今江西黎川)知縣。順治十四年,卒於江西任上,終年六十歲。
范明樞(1866-1947)男,漢族,中共黨員。范明樞1903年考入山東范師學堂,1905年8月留學日本並加入同盟會。1920年至1928年,任曲阜省立第二師範校長。抗戰爆發後,積極投入中共山東地方組織領導的抗日鬥爭,以近70歲高齡為宣傳抗日而奔走呼號,使當地民眾深受感動,不久被推選為魯南民眾動員委員會主任。1940年7月被推選為山東省臨時參議會議長,為山東抗日根據地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5月,近80歲的范明樞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10月2日在山東樂陵縣病逝。

吳家莊村概況

吳家莊位於安徽省巢湖市槐林鎮,村里基本都姓翟,基本都是從隔壁村花山翟村遷移過來的。村里除了翟姓以外,還有郭姓,向姓。主要是種植水稻,小麥甚少,多為銷售。近年來,也開始種植棉花。由於槐林鎮是著名的“漁網之鄉”,吳家莊人在閒暇時多進行家庭漁網手工製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