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化三黃丸

含化三黃丸,治三焦積熱,咽喉腫悶,心膈煩躁,小便赤澀,大便秘結。

基本信息

方劑名稱

含化三黃丸

方劑別名

加味三黃丸

藥物組成

大黃2兩半,黃芩2兩半,黃連2兩半,黃藥子1兩半,白藥子1兩半,黃柏1兩,苦參1兩,山豆根1兩,硼砂1兩,腦子1錢半,京墨3錢,麝香少許(一方有甘草)。

加減

冬加知母。

處方來源

《袖珍》卷三。

方劑主治

三焦積熱,咽喉腫悶,心膈煩躁,小便赤澀,大便秘結。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豬膽汁調勻,攤在碗內,甑上蒸三次,露一宿後,入腦子,麝香、硼砂為丸,如豆大。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後噙化。

附註

加味三黃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中藥方劑之含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