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皇地祇

土皇是道教的地神。中國古代就有地神,即后土,職掌陰陽造化、山河秀麗。道教以后土為僅次於三清的四御神之一,神號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南北朝時期,道教的宇宙創世理論有很大發展,對於神仙所居的天界作了區分。

道教的地神

《度人經》也有三十二天之說,以東南西北方配置,每方八天,合三十二天。北齊嚴東注稱“方有八天,合三十二天也。三天羅其上”。唐代又有“大羅天彌覆三清之上”(合為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各有天帝。按天地感應之說,道教認為,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上有天帝,下有土皇。因此,土皇是各方土地的主管神靈。《洞玄靈寶河圖仰謝三十六皇齋儀》稱,“依洞神之法,立墠設位象三十六天,燒香燃燈應三十六地”。

后土信仰

源於中國古代對土地的崇拜。《禮記·都特牲》曰:“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古代人們生括有賴於地,故“親於地”,並加以“美報、獻祭”,遂有“后土”崇拜,大約始於春秋時期。

歷史記載

關於后土的記載很多,大多集中在《左傳》、《禮記》、《山海經》、《淮南子》中,文意大致稱后土為共工氏之子,為中央之神。如: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后土為社。
《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禮記·月令》:“中央土,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鄭注:此黃精之君,土官之神也,后土亦顓頊氏之子,曰黎,兼為土官。)
《山海經·海內經》:“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郭璞註:生十二子,皆以歲名名之,故云然。袁珂《山海經全譯》案:古神話當謂噎鳴生十二歲或噎鳴生一歲之十二月。
《山海經·大荒西經》:“黎(后土)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此噎鳴,蓋時間之神也。)
《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郝懿行註:后土,共工氏之子勾龍也,見昭十九年《左傳》,又見《山海經》。
《山海經·海內經》:“共工生后土。”袁珂《山海經全譯》案:《國語·魯語》云:“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即此經“共工生后土”之歷史。
《楚辭·招魂》:“君元下此幽都些。”王逸註: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
《淮南子·天文訓》:“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

影響

以上關於后土的記載,有的是作為神仙出現的,有的是作為一般人出現的,有的則記官名,均為男性。但是中國古代傳統,以天陽地陰,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後”字均為女人形狀。至於“土”,《釋名·釋天》曰:“土,吐也,能吐生萬物也。

神靈介紹

道教神靈,居四御之末位。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俗稱“后土娘娘”。“后土”之稱始於春秋,其身份、來歷有人名、官名、神名等不同說法。漢代列入皇朝祀典,為歷代帝王所沿襲。宋徽宗封后土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宋史·本紀》卷二二)宋代時,道教列為“四御”尊神之一。南宋呂元素《道門定製》卷二註:“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祇於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為天父地母焉。”元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抵”稱:“為陰地者,五方相乘,五氣凝結,負載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陽地陰,天公地母也。《世略》所謂:土者,乃天地初判黃土也,故謂土母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