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賞

名作欣賞

《名作欣賞》雜誌是由名作欣賞雜誌社編輯出版的全國唯一的以鑑賞中外古今文學名著為內容的大型期刊,是鑑賞中外古今優秀文學作品的名牌期刊。創辦於1980年,2005年初變為半月刊。獲得首屆、第二屆國家期刊獎,被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確定為“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名作欣賞》期刊曾蟬聯三屆(首屆、第二屆、第三屆)政府最高獎——國家期刊獎;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被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確定為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審核備案,被定為列入國家科技部國家級火炬計畫項目的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編輯委員會、中國科技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確定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編號:(Z)S1653];經《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專家委員會審核,入選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精品資料庫;先後三度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編委會確定為“文學理論類”中文核心期刊,入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0年版(第三版)、2004年版(第四版)2008年版(第五版)。

基本信息

雜誌簡介

《名作欣賞》期刊創辦於1980年,以鑑賞、研究中外優秀文學作品,培養文學欣賞趣味和藝術審美眼光,提升創研能力和人文素養為宗旨。2004年,《名作欣賞》入選北京大學圖書館2004中文核心目錄,2008年再次入選北京大學圖書館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錄》。2005年初,該刊經過新聞出版局同意,變為半月刊。原《名作欣賞》照常按日發行,增加下半月刊《名作欣賞》學術版。為推進學術研究、擴大刊物影響力,同時滿足讀者需求,經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批准,本刊又於2007年再度改版,由半月刊改為旬刊。改版後,刊物內容將按上旬版、中旬版、下旬版,其中上旬刊側重於文學鑑賞,中旬刊以古代文學、現代文學作家作品研究及思潮流變為主要內容;下旬刊則以當代文學、外國文學作家作品研究及思潮流變為主要內容。

《名作欣賞》期刊曾蟬聯三屆(首屆、第二屆、第三屆)政府最高獎——國家期刊獎;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被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確定為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審核備案,被定為列入國家科技部國家級火炬計畫項目的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編輯委員會、中國科技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確定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編號:(Z)S1653];經《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專家委員會審核,入選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精品資料庫;先後三度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編委會確定為“文學理論類”中文核心期刊,入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0年版(第三版)、2004年版(第四版)2008年版(第五版)。

此外,《名作欣賞雜誌》是由名作欣賞雜誌社編輯出版的全國唯一的以鑑賞中外古今文學名著為內容的大型期刊。 榮獲首屆、第二屆國家期刊獎,被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確定為“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

世紀之交以來,本刊已蟬聯三屆(首屆、第二屆、第三屆)政府最高獎——國家期刊獎;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被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確定為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入選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精品數據;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編委會確定為“文學理論類”中文核心期刊,入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即第四版)。

主要欄目

一“名家線上”

《名作欣賞》雜誌目錄《名作欣賞》雜誌目錄

特邀著名專家、學者、作家談讀書、說語文,提倡新的閱讀理念和“大語文觀”,歡迎各界有識之士提出有新意、有思想鋒芒的新見解。

二“名作養心”

配合新語文教材並擴大閱讀範圍,由專家學者精選名著名篇並加以精彩的賞析與點評,發掘經典原著的深厚內涵並進行新的解讀。

三“美文悅目”

選登有藝術特質的美文,以精緻短小、注重藝術性為特色。

四“時文搶鮮”

強調與時代同步,精選最新發表的優秀作品。或記述社會熱點,或塑造人物,或切中時弊、有獨到見解,或文體獨創、別具一格。本欄目文章不重名氣、不拘一格,惟以質取勝,以新見長。

五“古典今讀”

以幫助和提高中學生學習古文、打下紮實的國學功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宗旨,特別歡迎各級語文教師從教學角度精選優秀古文並寫下助讀文字,同時也歡迎中學生談自己學習古文的感悟和體會。

六“域外視野”

賞析海外名家名作, 介紹世界各國文學精華。

七“青春派對”

介紹最新的青春文學佳作,強調青春氣息與藝術價值並重。【青春讀書帖】特別為青少年提供一方談閱讀體會的田園。

八“好書共享”

設有【獲獎新作】【暢銷書摘】【序跋選萃】【名著梗概】等欄目。以推薦新書為主。

九“妙筆生花”

以提高青少年寫作能力為宗旨,刊登優秀範文,由著名專家、學者、作家談創作心得,傳授寫作技巧。

十“影音畫廊”

為喜愛音樂、影視、繪畫的青少年打開一扇藝術的視窗。

基本介紹

主管單位: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主辦單位:山西出版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編輯:《名作欣賞》編輯部

出版:名作欣賞雜誌社

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國際標準刊號: ISSN 1006-0189

國內統一刊號: CN 14-1034/I

國 外 代 號: M 534(上旬) M534A(中旬) M3808(下旬)

郵發代號: 22-54(上旬) 22-167(中旬) 22-152(下旬)

鑑賞專刊

《名作欣賞(鑑賞專刊)》側重於微觀的審美鑑賞,其內容為古今中外名篇傑作的文本細讀和賞析。

基本信息

刊名:名作欣賞(鑑賞專刊)

刊期:月刊

國際刊號:ISSN 1006-0189

中國刊號:CN 14-1034/I

郵發代號:22-54

國外代號:M534

國內定價: 10.00元

出版日期:每月1日

學術專刊

《名作欣賞(學術專刊)》側重於巨觀的學術研究,其內容為古今中外作家、作品評論和中西批評理論解讀。

刊名:名作欣賞(學術專刊)

刊期:月刊

主管部門:山西省新聞出版局

主辦單位:北嶽文藝出版社

出版單位:名作欣賞雜誌社

國內統一刊號:CN 14-1034/I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6-0189

國外代號:M534A

郵發代號:22-167

國內定價:10.00元

出版日期:每月1日

目次

2013年第24期 目次

青年學人

《我與地壇》:與“心魂”對話 陳澤曼4-8

院校平台_蘇州大學

驅除心中的魔——尤金·奧尼爾的創傷記憶與《驅魔》人物原型分析 袁龍;衛嶺9-11

從迷惘到覺醒——試論《郊區佛爺》中主人公的混雜性身份 趙星天12-14

淺析《別讓我走》中黑爾舍姆的權力體制 劉斯琴15-17

病態的自我心理防禦——試析《道連·格雷的畫像》中主人翁的毀滅 鳳芳18-20

院校平台_河北師範大學

性別互易:文化改寫與美國華裔的“身份爭取”——重讀《中國佬》 申文凱21-22+26

“弄”出的境界:張先《天仙子》新探 江合友23-24+52

趙師秀《約客》的獨創性新探 胡憲麗25-26

院校平台_暨南大學

“萬花筒必須被打碎”——從本雅明評卡夫卡的《塞壬的沉默》談起 張巧27-29

淺談電影《入殮師》的聲畫蒙太奇敘事 李乃琦30-31

調性古所聞,熙熙兼穆穆——淺析陳獻章哲人書學觀念的哲學基礎 鄧振宇32-33+95

紅色經典的情緒記憶——淺議小說《林海雪原》中人物與事件的真偽性 蔡珍34-35+109

性別世界

試析《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的權力與身體關係 楊慧;呂曉菲36-38+41

“泳者”抑或“勇者”——《床上的愛麗斯》的女性主義解讀 劉麗昀39-41

論《簡·愛》中女性的自卑與覺醒 納順英42-4318

世紀英國小說中的婚姻與婦女問題 劉錦麗44-45+48

華茲華斯的女性主義情懷 王學鵬46-48

求同尋異

試析《海邊的卡夫卡》與《哈姆雷特》的相同點 姚麗麗49-50

人性的虛榮與美德——錢德勒與瑪蒂爾德人物形象剖析 周紅莉;龐炳良51-52

萊維納斯的“他者”倫理哲學與孔子的“仁”倫理思想的對比研究 張軍華53-54+82

跨文化視野下對海斯特與孫百合形象的比較研究 朱玲玉55-56+74

碩士言說

從規避孟祥英離婚看趙樹理的創作困境與規約 鍾良鳴57-59

論《周易》的天人合一觀念及其美學意義 張鶴60-61

論《點絳唇·蹴罷鞦韆》作者 王婭62-63

小說縱橫_歐洲小說

小說“金色筆記”中的互文性解讀 馬慈祥64-65+98

杜拉斯筆下的另類情愛 徐海燕66-68

從悲慘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義關懷 趙維紅69-70

論於連之死及意義 楊佩藝71-74

《狗年月》敘事藝術初探 朱林75-76

小說縱橫_美國小說

從心理學和接受美學視角淺析《變形記》 冀婷婷77-79

美國精神的另一種表達——《荊棘鳥》愛情母題下的美國精神詮釋 魏建平80-82

認知詩學視域下《紅字》主題意義解析 付曉丹83-84+101

美國東方主義的變奏——賽珍珠小說《大地》中的中國形象 梁志芳85-87

小說縱橫_日本小說

人性與資本激烈角逐的大觀園——試論日本著名小說家山崎豐子《浮華世家》背後的深刻社會反思

郭旭紅88-90

從歷史小說看芥川龍之介的罪惡觀——以《竹林中》為中心 劉紹晨;江南南91-92

解讀夏目漱石《夢十夜》之第七夜 賈會曉93-95

小說縱橫_中國小說

試論《邊城》審美意蘊的呈現與產生 付媛媛96-98

地震廢墟上人的拯救——談《坼裂》對“坼裂靈魂”的反思 陳俊萍99-101

《臘月·正月》中韓玄子人物文化負面值解讀 何永波102-103+117

詩文品鑑

彭斯兩首愛情詩的對比欣賞 張惠卿104-105

上都扈從詩中馬奶酒意象淺析 鄔冬婭;王首明106-107

倚窗寄傲,清風容安,諧說“書”“窗”——解讀錢鍾書隨筆《窗》 黃志軍108-109

語言之思

文字、文學、文化——《桃花源記》六個英譯本比較 尹衍桐110-113

翻譯文本的選取:論美國短篇小說的翻譯 王中強114-115

論社會流行語的形成及規範路徑 李舒格116-117

《敦煌中醫藥全書》中的量詞(二) 曾小鵬;武曉麗118-119+153

語文講堂

《荷塘月色》“有意味的形式”以及此形式中的“意味” 謝增偉120-121+160

論中學語文課堂生態平衡的構建 資俊軍122-123

新課標下語文“寓教於樂”的意蘊 田繼忠124+173

網路視點

網路詩詞新變中的焦灼城市 郝若辰125-129+135

“網路民意”推動民主政治現象淺析 趙靜130-132

學林漫錄

論後現代派戲劇的美學特徵 嚴程瑩;李啟斌133-135

前衛與保守並存——從《失樂園》看彌爾頓的愛情觀、婚姻觀 秦紅霞136-137

詹姆遜的歷史觀 姜貴梅;馮紅138-139

美國歷史再現錄——簡評《美國戰爭小說史論》 劉建麗140-141

中國古代文學的大眾化問題 韓芳142-144

略論《聊齋志異》當前愛情婚姻類作品研究的不足或疏漏 張聖梁145-146

漢高祖劉邦斬蛇小考 朱君梅147-148+173

廣告傳播中的中國民族文化元素 王欣149-150

影視觀察

政治寓言與詩意抒寫——論許鞍華電影美學思想 鄒鵑薇151-153

《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經濟催生的快餐劇 郭愛蓮154-155+176

莫里康尼的“電影之樂”——以《天堂電影院》配樂研究為例 王婕156-157

天人相合:災難片蘊含的文化價值 鄒璿158-160

雙面書寫的青春映畫——淺析岩井俊二的青春題材影片 趙思婷161-162

藝術廣角

山東琴書流派的變遷 李寒163-164

《桃花紅杏花白》的藝術特色及演唱技巧分析 張雁165-166

民間玩具造型藝術根源探析

李韌;王坤茜167-168談魯西南劇種之大平調 李美麗169-170

徵文大賽

由“沙塵暴”意象出發淺析“敦煌”們的人性光彩與迷惘——評徐則臣的《跑步穿過中關村》郭翼美171-173

走向世界戰爭文學的金英子——讀朱秀海長篇小說《音樂會》 阮德勝174-176

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巡展

唐盛軍山水畫作品 唐盛軍2+177-178

目次

2014年第09期 目次

目次

王蒙長篇小說敘述的“雜色”化 高會敏4-5

挺住,意味著一切———《活著》中的“中國式”生命哲學 胡育6-7+21

論醫學與余華寫作視角的形成———以余華小說《第七天》為例 黃雪瑩8-9

三稜鏡中的悲痛三重奏———《玉米》系列三姐妹的悲劇探析 劉璇10-12

“一花一世界”———格非《春盡江南》中“睡蓮”等意象分析 趙田13-15

脫胎於中篇小說的長篇小說之困———劉玉棟小說《年日如草》分析 唐心恬16-18

頑主,在人與非人之間徘徊———王朔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作品人物形象管窺 莊東明19-21

元代雅曲成因初探 陶傑22-24

雅曲和俗曲之別 陶傑24-26

元散曲家的精神文化傳統 陶傑26-28

顛復權力追逐夢想———《搖滾校園》的主題解讀 陳燕尹青29-30

權力與救贖———《放牛班的春天》的主題解讀 陳燕尹青31-32

《格列佛遊記》中的殖民話語分析 段紹俊陳燕33-34

在民間文化中建構族裔男性身份———伊什梅爾.里德與趙健秀的寫作鬥爭之路 藺玉清李平35-37+136

莫馬迪和湯亭亭作品裡的身份情節 時德生38-40

解析奈保爾移民文學的文化多重性 王焱41-42+172

小敘事散文大時代圖畫———《苦樂留痕》敘事風格探析 賴騫宇43-44+49

如沐春風如品佳釀———《苦樂留痕》述評 方萍45-46

意以象盡象以言著———《苦樂留痕》意象探微余林茂47-49

論王國維的獨立人格觀 項潛50-51

淺談女性文學———《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與《半生緣》中女性悲劇比較 朱琳52-53

多情燕西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結———論《金粉世家》的愛情悲劇 劉天驕54-56

菩提樹下看“生命”———我讀《放生羊》 何淼57-58

創傷書寫中的個人記憶 許巍59-60

論凱特.蕭邦《暴風雨》中的反諷因素 李思蘭61-62

納西藝術研究綜述 虞躍蘇峰63-64+67

佤族木鼓舞的美學特徵 李先利蘇峰65-67

兩個倫敦的“漫步者”———伍爾夫與麥克尤恩的城市書寫 楊陽68-70

《寄居者》:漂泊的宿命與堅忍 張棟輝71-72+128

《金瓶梅》中醫者形象透視 李曉梅楊玲73-75

不能承受的“自由”之痛———從《高等學府》看高校知識分子的生存困境 王冬梅76-78+106

論台灣當代文學史料構建的意識形態化特色 方愛武張彩芸79-82+131

世俗奢縱之習與南宋文學走向初探 楹83-84+109

試從人物角度分析《查泰來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性解放與男權主義 俞秀紅85-87+98

從《逃離》看女性的逃離 左雁88-89

錯位的異性關係———對《摩爾.弗蘭德斯》的研究 蔡紅玉姬振亭90-91

迷失的女性意識———談“十七年”電影中的女性呈現模式 蔡萍92-94

同性戀情中的陰陽之道———略論《弁而釵》中的衝突、調和與回歸 施文斐95-98

園林視域下的明清世情小說敘事研究 王99-101

從魯迅作品中的悲劇人物透視其悲劇觀 徐瑩孫楨達102-103+115

“不傳”之痛:分裂的雙重身份認同———老舍小說《斷魂槍》沙子龍形象賞析 余傑104-106

論陸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陽》中的支邊青年群像 楊昌俊107-109

《老人與海》的現代性反思 李贊萍110-111

從《短暫的風流韻事》到《紙袋》———卡佛“極簡主義”小說創作再探究 李仙瓊112-115

陌生之美———舍伍德.安德森《手》的原型偏離解讀 莫麗娜116-118

生命和諧之困境與希望———解讀托馬斯.曼《威尼斯之死》 賀相鑄119-122

一個曾被忽略的文豪:永井荷風 張煥香123-124

文字遊戲與詩化小說———論科塔薩爾《克羅諾皮奧與法瑪的故事》 吳易驊125-128

守護童年的陶淵明 洪妍娜129-131

歸懋儀詩歌藝術成就初探 張歡132-133+166

論穆旦詩歌“荒原”意識的演繹方式 杜正華134-136

埃伯哈特《復仇的空中轟炸》的宗教文化解讀 馬月蘭徐艷敏137-140

《紅樓夢》翻譯研究綜述 王小麗141-143

從《長篇小說的話語》探析巴赫金的對話理論 楊敏艷144-145

基於模因論的電影片名翻譯 田希波146-147+159

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鶯鶯傳》中鶯鶯形象之新解讀 李黎148-150

山東呂劇的保護與開發 李志國151-153

希臘神話的復仇與暴力 葉艷154-156

巴什拉的夢想詩學與哆啦A夢的夢想世界 余安安157-159

淺析中國古代繪畫中苦難現實類作品稀少的原因 邵珠春160-161

多元文化語境下大學審美教育的時代轉向 曹向華162-163

消費時代網路文學的文學性反思 龍柳萍164-166

《木府風雲》賞析 趙樹軍167-168

新舊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文化缺失 李勝169-172

從隱喻認知視角看《機器人總動員》 陸燕173-174

《靈魂衝浪人》中的美國體育文化解析 陳杰宋玉梅175-176

獲獎榮譽

1999年:獲“首屆國家期刊獎”,被評為:“第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

(2001受到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新聞出版局通報表揚)

1998年:被評為:“全國百種重點實科期刊”,第四屆華北地區“十佳”期刊

1996年:第三屆華北地區“十佳”期刊

1994年:第二屆華北地區“十佳”期刊

1992年:第一屆華北地區優秀期刊

1992起,連續七次被評為“山西省一級期刊”

1990年:被評為“山西省1990年度優秀期刊”(山西省委宣傳部、省出版局、省科委、省版協)

1985年獲山西省出版總社“1982-1984圖書編輯一等獎”

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

首屆國家期刊獎期刊

第二屆國家期刊獎期刊

首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

第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雜誌

刊物要求

(一)作者要求至少為副教授或博士。文章篇幅最少為5500字以上。

(二)來稿格式要求規範,項目齊全,按順序包括:

1.文題。一般不超過20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作者姓名。要求署真名,並在篇首頁地腳標註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學歷、職稱,主要從事的工作及研究方向,地址。

3.作者單位。單位全稱,省、市名及郵編。

4.摘要。概括陳述論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結果和主要結論,要求客觀反映出論文的主要信息,力求文字明確、簡練,一般不超過200字。

5.關鍵字。選擇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術語3—5個,以分號分隔。

6.文題、作者姓名、摘要、關鍵字的英譯內容。

(三)文責由作者自負。本刊尊重作者文意的基礎上,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刪改和節錄發表。

(四)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後果由作者承擔。

(五)來稿在本刊發表後,將及時向作者贈送當期刊物兩本。

聲明

一、我刊嚴格遵守國家出版相關法律法規,從未委託任何網站及個人代為組稿、約稿。

二、上述網站及個人必須馬上停止侵權行為,否則我刊將訴諸法律途徑解決。

三、若有作者已收到冒用我刊名義的約稿請求或已投遞過稿件或已接到用稿通知,均與我刊無關,望各位作者諒解。

四、若有作者不確定用稿通知是否由我刊發出,請及時與我刊編輯部聯繫核實。

五、現將我刊相關信息再次公布如下,凡與此不相符合的約稿信、用稿通知均不屬我刊的編輯行為,望各位作者注意,以免影響切身利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