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里爭奪戰

端午發源地及屈原故里的歸屬紛爭引起社會關注,再加上此前的西門慶、朱熹故里的“爭奪戰”,以及襄樊、南陽關於諸葛亮躬耕地歸屬爭議的升級,讓人們不得不關注這樣一個現象:為什麼有那么多人比歷史學家還關心名人故里的歸屬問題呢?近年來,名人故里歸屬權的爭奪戰可謂如火如荼,前些天對“西門慶故里”的爭奪還塵埃未定,隨著歷史劇《三國》的熱播,大小喬故里的爭奪又走上了前台。“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是搶奪名人資源時慣用的台詞。2010年11月,文化部部長蔡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有的地方要爭真人(故里)也好,還有爭子虛烏有的小說人物的故鄉,這樣做是把文化遺產保護庸俗化,文化部專門給各地發了叫停檔案。

新聞背景

名人故里爭奪戰名人故里爭奪戰

2010年端午節,關於屈原故里歸屬問題的爭論再次如期而至。湖北的秭歸和荊州兩個兄弟縣,同樣以屈原故里自居,並進行大規模祭祀儀式,兩地學者及網友狂爭博引、各抒己見,口水戰不斷升級。此外,端午節的發源地歸屬,以及究竟紀念誰的爭論也從未間斷,今年此命題爭辯的雙方,一邊是歷史名城秭歸,一邊是素有天堂美名的蘇州。前者認為端午節紀念屈原毋庸置疑,後者則宣稱端午節應該紀念的是伍子胥。
爭搶名人故里的現象其實早已有之,上述事件也並非個例,但是當初僅限於民眾對歷史人物的崇拜,或者學術界的學術爭論,近年來卻逐步演變為“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旅遊經濟模式下的利益之爭。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新版《三國》,就再次將諸葛亮躬耕地的歸屬爭議升級,該劇第32集中明確提到,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陽(襄樊),這引起了河南南陽方面的強烈不滿,有團體發起了“拒看新《三國》,還我臥龍崗”的萬人簽名徵集活動,參與者在臥龍崗當眾砸爛電視機以示拒看《三國》。

其他著名的名人故里爭奪事件還有:山東滕州和河南魯山因“墨子故里”相爭,山東龍口和江蘇贛榆為“徐福故里”打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甘肅天水甚至要為爭奪“李白故里”對簿公堂。此外,遠古的黃帝、炎帝、伏羲,以及老子、西施、魏徵、杜康、趙雲、曹雪芹,甚至牛郎織女、孫悟空、嫦娥、西門慶等虛構的人物都被列入了各地爭搶名錄。而在粵西地區,同屬茂名市的兩個兄弟縣市高州和電白,也因為“嶺南聖母”冼夫人的故里歸屬問題爭得不可開交。
 

解讀

名人故里爭奪戰名人故里爭奪戰
縱觀上述名人故里爭奪事件,不難發現地方政府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少地方政府以及旅遊主管部門似乎有這樣的共識:貼上了名人的標籤,就能吸引海內外投資,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旅遊收入,振興地方經濟。這折射出利字當先的畸形發展思路正在嚴重泛濫。
行銷學的角度分析,爭搶名人故里的事件其實是行銷手段,不爭搶誰也不知道這個地方,爭搶了、公眾關注了,就開始有了知名度。旅遊景區要發展離不開策劃行銷,但現階段大部分景區的手段都太低端,以為搶到了名人故里就搶到了搖錢樹,這說到底是一種投機的心態作祟。
曾為知名武夷山、武當山等景區進行策劃包裝的騰訊網旅遊頻道總監何遠波指出,“景區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條件進行定位、包裝、策劃,除了名人故里游,還可以搞生態游、山水游、體驗游,這樣量體裁衣地進行開發,要比那種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虛假包裝效果好得多。要知道歷史文化的元素不是靠開發出來的,而是靠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積澱形成的。”
在經濟層面上,名人效應在短期內的確會給旅遊景區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但是長遠來說卻是弊大於利。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增加旅遊收入,往往會投入數以億計甚至十億計的資金,徵用土地,上馬一些牽強附會、甚至歪曲事實的人造景觀,這表面上看上去風光無限,短期內也能吸引一些遊客,但是由於文化嚴重缺失,其旅遊的含金量必然大大降低,這樣給景區乃至景區所在地帶來的負面影響是致命的。
此外,名人故里的爭奪會導致旅遊產業重複建設嚴重,降低文化說服力,導致兩敗俱傷。以粵西的冼夫人為例,高州和電白都宣稱是她的故鄉,也建有冼太廟,但遊客來到兩個地方,都會接收到冼夫人的故鄉就是當地的信息,讓遊客無可適從。文化說服力降低,最終將導致遊客流失。
 

各方看法

騰訊網旅遊頻道總監何遠波:其實國外也有類似的現象。例如,音樂家施特勞斯、貝多芬等在很多地方都生活過,不少城市也宣稱擁有他們的故居。但是這些城市之間的競爭是良性的,比的是哪裡對他的生活遺蹟保存得最多、最完整,哪裡的藏品最珍貴。
另外我覺得國內景區也應該學習國外名人故里的包裝思路,我去過瑞士愛因斯坦的故居,人家是把他當成一個凡人來包裝,給我們展示他當年用過的手錶、當時寫給朋友的信,讓我們感覺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向著我們微笑的和藹的老人。而我們中國名人故里景區則往往把名人當成“神”來包裝,宣揚其功績多么了不得,給我的感覺太假、太空。名人故里一定要注重保護,而不是炒作。
旅遊行銷專家、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客座教授符文洋:其實大部分景區不應該把精力放在爭奪名人故里上面,而應該想想怎么樣共同做強做大這塊蛋糕。例如,現在全國20多個省區有多達上百個三國景區,但是大部分都“各自為營”,有的還存在惡性競爭。其實大家完全可以放下暫時的意氣之爭,由主管部門牽頭開發一些精品主題旅遊線路,打破封閉的狀態,點面結合,配套聯動,文化資源互補,走聯合開發之路。
目前四川就正在做全省的三國旅遊規劃,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又如我省粵西,目前高州、電白、化州、陽春以及海南文昌等地,都分別有與冼夫人相關的景點,其實可以暫時拋開冼夫人故里的歸屬爭議,一起聯合開發主題旅遊線路,相信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驢友”陳澤洲:以名人故里自居的城市其實對我而言沒有多大的吸引力,我旅遊一般看重的是自然風光,那些名人故居一般都是到了當地才順帶去看看而已。很多地方還有以名人名字命名的人造景觀,如某某紀念園、某某文化觀園,在裡面售賣名人紀念品,那種景點是我最反感的,去過一次絕不去第二次。
廣東省旅遊局旅遊研究員陳桂林:現在名人故里爭奪現象泛濫,旅遊者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上當受騙。在出遊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課,對感興趣的旅遊目的地的歷史文化背景做充分的了解,注重採用主流的學術說法,去人文歷史資源豐富、可信度高的景點旅遊。例如有的地方說是王母娘娘的故鄉,這就太牽強附會了,因為這個人物本身就是虛構的,她哪兒來的故鄉呢?有的地方以“西門慶故里”自居,還興建起“西門慶潘金蓮偷情地”、“大郎捉姦”等景點,毫無文化含量、低俗不堪,去這些地方旅遊必然導致遊客感到索然無味。因此事前進行“文化補課”、進行有效甄別很重要。

手記

都市人外出旅遊,大多抱有遠離塵囂浮躁、放鬆心情的心態,因此簡單自然是旅遊者最大的追求。然而如今不少以名人故里自居的景區,恰恰不懂得這個道理,動輒數億元打造某某名人的紀念館、文化廣場、度假城,美其名曰“拉動G D P”,實則浪費納稅人金錢。我到過一個以孫悟空故鄉自居的景區,粗粗一算,人造景觀就占了七成左右旅遊資源,文化含量低得可憐。這樣一來,旅遊就變了味,即便你爭搶到了名人故里的歸屬,但對於旅遊者來說,已經破壞了他們進行旅遊最原始的願望。
不可否認,文化經濟之間是有聯繫的,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有助於發展旅遊經濟。但是,畸形的文化資源卻不是發展旅遊的靈丹妙藥。現在許多人熱衷於整容、隆胸、甚至變性,在我看來不少景區就是在做這樣的事,這導致景區丟失了最原始本真的面貌,也失去了旅遊的精華所在。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之爭,是時候該剎住了。

突破道德底線

爭搶“西門慶故里”

爭搶名人資源,意在“文化搭台,經濟唱戲”。這種做法,是對歷史文化的褻瀆,是一種偽文化,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大興旅遊產業,搞開發經營,其目的並非傳承歷史、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是為了牟取商業利益的最大化。趙雲故里之爭,李白故里之爭,曹雪芹故里之爭,人們尚可理解,因為以上人物的文功武略,的確令人敬仰,但兩省三地爭西門慶故里,只能讓人感到悲哀,這種行為超過了人們的道德底線,使人無法接受。
讀過《水滸傳》和《金瓶梅》的人都知道西門慶是一個流氓成性、草菅人命的惡霸淫棍奸商,他是作者塑造的一個“罪惡之星”,其所作所為,集人類醜惡之大全,對其醜惡行徑人們無不深惡痛絕。如今這樣一個反面角色竟然轉化為“產業英雄”,其結果不但混淆了善美醜惡是非曲直,而且直接影響到對歷史人物的正確評價。
除了道德和倫理之外,對待歷史人物、歷史傳說和歷史遺址景點應該採取嚴肅的科學的態度,不應為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局部的利益,閹割歷史或者臆造歷史,歷史人物景點的開發應該由歷史文化學者進行嚴格的考證,不能由某些人某個官員說了算。我認為,對待歷史景點、歷史人物、歷史遺址應該像管理商標一樣,進行一次統一的考核、檢驗、驗收,官方背景靠後,歷史文化學者登台,去偽存真,然後給予權威認定。這樣才不至於誤導視聽,浪費歷史文化旅遊資源。

文化的異化

歷史名人故里成為人們爭搶的對象,這是文化虛熱和人們浮躁心理的表現。名人“開發”不僅可以提升本地知名度,也可促進招商引資、帶動經濟發展。但“西門慶故里”之類亂象卻表明,其背後涌動著一種按捺不住的政績躁動和飢不擇食的發展焦慮,像這種文化異化現象到處都有。不久前,我去了一趟陝北,我發現在一個盛產石油的縣,全縣200多個行政村,三分之二的村子都有廟。在“廟宇文化”的推動下,該縣耗時兩年花費近500萬元修建了一座氣勢輝煌的二郎神廟,而就在二郎神廟旁邊的村子,村民們住的房屋大多陳舊破敗,有人至今還住在祖上留下的爛土窯里……
歷史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推動力。而文化名人故居之爭的種種病象,則是文化的異化,任其蔓延發展則是對歷史文化的背叛。

對現實的無情嘲弄

名人故里之爭,實質是各地在利益驅動下的歷史文化資源的競爭。按說借歷史名人提升本地知名度,帶動旅遊業發展,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為了經濟利益,把西門慶這樣一個小說虛構的惡棍拿來炒作,結果適得其反。
西門慶故里之爭讓西門慶成了被人們“追捧”的對象,他的醜惡形象無形之中被正面化,這對人生觀、價值觀還未成熟的青少年產生消極影響。我們不反對價值的多元化,但價值取向必須有利於社會發展,符合社會道德倫理,而西門慶故里之爭客觀上宣揚的價值觀顯然有損社會的健康發展,也是對現實生活的無情嘲弄。在市場經濟下,商業的力量時常左右著我們的價值觀,因為市場經濟、商業社會裡的庸俗化低俗化,往往能夠直接、快速地帶來經濟價值,所以一些地方一些人就一心朝著反傳統反道德的歧途奔去,這種做法實不足取。

網友聲音

“西門慶故里”遭爭搶引起網友熱議。網友“陌上的塵”發帖說,所謂的“名人”如西門慶之流,或許能帶動旅遊經濟的發展,可它對長遠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陽穀距曲阜不足200公里,一邊把自己當做孔孟的後人,另一邊爭著搶著把西門慶當做自己的祖宗……時代走到了今天,我們的道德底線在哪裡?我們難道要為經濟的發展拋棄幾千年的道德信條?
一位東北網友說,對故里之爭多些寬容,不要上綱上線,就拿陽穀縣和清河縣來說,如果當地的經濟發展條件良好,又何須冒天下之大不韙借西門慶潘金蓮之流大興土木呢?再說了,用西門慶做反面教材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有網友指出,這年頭,不管是好名壞名,有名就行;不管是好人惡人,名人就行。衝著西門慶這架勢,過幾天估計秦檜故里也該有人爭了。

主持人論壇

提到西門慶,但凡知道點《水滸傳》或 《金瓶梅》故事的人,都會想到這是個處處拈花惹草、淫人妻女、害人親夫的人。雖然西門慶也有潘安之貌,但他的所作所為只能用“醜惡”兩字來形容。無論是在傳統道德中,還是在現代道德語境裡,西門慶這樣的人都是道德敗壞的大混蛋。如果在現代生活中,有像西門慶這樣的人,那人們避之唯恐不及,更不會有人上趕著去跟他攀親,因為他是墮落淫逸的代名詞。所以,看到竟然有這么多地方在爭奪“西門慶故里”,令人無法理解,無法接受。
然而,縱觀這些年爭奪名人故里的熱潮,也就見怪不怪了——這不過是名人故鄉爭奪熱到了發燒發狂的地步。趙雲故里爭奪正酣,李白故里的爭奪甚至引來外國城市也參與其中。一旦被認定為名人故里,似乎就會引來遊人雲集,就會有白花花的銀子入賬,哪個地方不眼熱?雖然爭來爭去都是為了利益,可是這種爭奪也得有個底線——基本的道德倫理底線。今天爭西門慶,明天爭嚴嵩,後天是不是還會去爭魏忠賢,錢有了,文化呢?道德呢?丟到哪兒去了?
誰能料到文學名著中淫賊、惡霸、奸商的藝術形象——西門慶會成為受追捧的文化產業英雄。在強大的商業利益面前,傳統的審美價值理念變得不堪一擊,廉恥顛倒至此,真不知是社會的幸運還是不幸?竊以為,如果因為西門慶對於旅遊文化產業的貢獻,而將其當做聖賢供奉起來,那真是社會的悲哀。

新聞背景

爭論之一:趙雲故里爭奪戰
2010年4月20日,有媒體報導,河北兩縣爭奪三國名將趙雲故里,吸引了廣泛關注。報導稱,2009年6月8日,河北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臨城趙雲故里傳說”名列其中。7月5日,臨城縣委有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趙雲確係河北臨城縣人”,臨城是趙雲的故鄉。而臨城的表態卻極大激怒了河北省的另一個縣——石家莊市正定縣。正定縣多年來一直認為自己才是趙雲故里,正定方面隨即回應:絕不會放棄趙雲故里,“撼山易,撼趙雲故里難!”趙雲故里爭奪戰由此爆發。
爭論之二:四地爭李白故里
四川江油、湖北安陸、甘肅天水、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紛紛自稱是李白的故鄉,點燃了李白故里爭奪戰。江油曾發律師函要求安陸停播李白故里宣傳片,一個名人故里之爭,上升到官方層面,這在國內極其罕見。
爭論之三:兩省三地爭奪 “西門慶故里”
據《中國經濟周刊》5月4日報導,基於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會給地方帶來巨大文化旅遊收益的考慮,與圍繞《紅樓夢》引發的曹雪芹故里之爭類似,另一部名著《金瓶梅》引發了兩省三地的“西門慶故里之爭”,具體涉及山東省陽穀縣、臨清市和安徽的黃山市。陽穀縣將建設“水滸傳·金瓶梅文化旅遊區建設項目”,復原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幽會地點;臨清縣提出打造“西門慶旅遊項目”,重修王婆茶館、武大郎炊餅鋪等;而黃山則聲稱將投資2000萬元開發“西門慶故里”。
近十年來,三地都紛紛舉起“西門慶故里”的招牌,競爭不息,西門慶也被一改在傳統文學名著中“大淫賊、大惡霸、大奸商”的藝術形象,華麗轉身成為當地政府追捧的文化產業英雄。
爭論之四:曹雪芹故里四五個
曹雪芹曹公故里正被河北唐山豐潤、遼寧遼陽、遼寧鐵嶺和江西南昌四地爭奪,在尚無國家級的學術定論情況下,各地資源已經開始投入並且聲勢浩大,堪稱中國名人故里爭奪“第一戰”。除此之外,還有河南鹿邑和安徽渦陽爭老子、山東滕州和河南魯山奪墨子,以至於“伏羲東奔西走,黃帝到處安家,女媧遍地開花,諸葛四處顯靈”。此前,湖南雙峰、湘潭甚至爆發了電影演員徐靜蕾原籍之爭。

二喬故里之爭

名人故里之爭名人故里之爭

近年來,爭奪名人故里歸屬權事件時有發生。網路上趙雲故里爭奪戰硝煙未散,一些省份對“西門慶故里”的爭奪也未塵埃落定,隨著“三國”歷史劇的熱播,三國人物大喬、小喬故里的爭奪又走上前台。
雖然曾有文獻記載“二喬”籍貫為安徽潛山,可最近這一說法遭到很大的挑戰。最近對“二喬”故里的爭搶直接涉及五省七地:湖北嘉魚縣、河南商丘市、湖南嶽陽市、浙江義烏市,以及安徽省潛山、廬江、南陵三縣。
大喬、小喬合稱“二喬”,是三國時期的一對姐妹花,她們分別嫁給兩個天下英傑,一個是雄略過人、威震江東的孫策,另一個是風流倜儻、文武雙全的周瑜。唐代著名詩人杜牧《赤壁》詩句中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更是讓“二喬”之名家喻戶曉。
然而,2009年9月,湖北省嘉魚縣在即將開業的嘉魚山湖溫泉景區里,塑造了有傾國之色的三國美女“二喬”形象,打出“二喬”故里的招牌,並且開始對“二喬故里”進行旅遊商標註冊。“二喬故里”屬嘉魚?一時間,“二喬”源歸何處再度成各界關注的焦點。
隨後,浙江省義烏市赤岸鎮喬亭村對外宣稱自己才是“二喬故里”,因為在喬亭村內至今保存著成片的古宅,流傳著諸多關於大喬、小喬的故事和傳說,有著“二喬”在此生活的諸多印跡。河南商丘、湖南嶽陽也不甘示弱,都對外聲稱它們才是“二喬故里”。各自依據的邏輯,從“二喬”的姥姥家到“二喬”老爹的祖籍地,再到“有墓即故里”,圍繞故里爭奪所開展的項目建設。
據傳,在我省就有潛山、廬江等地紛紛欲將“二喬”故里劃歸自己地盤上。據了解,蕪湖市南陵縣中山公園邊上也有一座小喬墓。據《南陵縣誌》載,此墓建於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石碑已經破成幾段,現移存南陵縣文化館內保存。此地建小喬墓的起因是當時的知縣高怡夢見小喬,訴說她的墓在香油寺側,遂令典史江鯤在香油寺西苑,重建小喬墓。周瑜曾經做過春谷(南陵)長,小喬死後葬在南陵,也就有了依據,為世人所公認。據傳,南陵小喬墓前有一塊巨碑,陽刻“東吳大都督周公德配喬夫人之墓”。
廬江:已開發“二喬”招商項目
廬江縣旅遊局局長朱維生告訴記者,在廬江縣西郊有一座小喬墓,2001年成為當地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此背景下,廬江的產業目標是,到2010年把廬江縣初步建設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集溫泉療養、休閒度假、會議培訓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目的地。目前,在廬江與“二喬故里”有關的項目有兩個,一是小喬相思公園項目,二是三國文化公園。“不過這兩個都只是招商引資項目,目前還沒有開發商前來投資。”
對於爭搶“二喬”故里一事,朱維生予以了否認。“現在各地為了搞旅遊開發,都在搶名人故里,大家的想法本身都沒什麼問題。不過,對於‘二喬’故里一事,我們沒有去搶也不想去爭。”
潛山:“二喬故里”註冊商標申報
潛山縣天柱山旅遊協會會長鄭炎貴稱,名人故里必須有確鑿的史料來證明,而潛山是“二喬”故里有史料為證的。據《漢書·地理志》和《後漢書·郡國志》考證,皖城即今之安徽省潛山縣城,皖山又名潛山,縣因山名,則可知喬公定居地在今潛山。鄭炎貴說,宋朝黃庭堅詩中寫的“松竹二喬宅,雪雲三祖山”便是潛山勝地,三祖山與“二喬”宅對詠,更具體說明喬公故址與野人寨三祖山相距8公里東西相望,因此坐落在潛山縣城東北的喬公故址,在宋以前就已認定,無可懷疑。
他還表示,天柱山麓有關三國名媛大喬小喬生活的喬公莊園、胭脂井,也是“二喬故里”的重要佐證之一。
為了不再重蹈幾年前“天柱山”旅遊商標遭福建某企業惡意搶注的覆轍,潛山縣已啟動了“二喬故里”註冊商標申報工作。鄭炎貴昨日向記者介紹,2009年在當地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潛山縣梅城鎮已註冊了“二喬公園”。另外,有關部門也正在把當地與“二喬”有關的旅遊人文資源整合,統一申報,目前各項申報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專家稱爭來的更多是責任
對於近來頻發的名人故里之爭,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安徽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陳立柱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因為史料上對名人故里本身就沒有明確和翔實的記載,給後人爭論留下了餘地;另外一個後人爭這些還是出於‘故里經濟’的角度。”
“隨著經濟的發展,借文化特別是歷史名人來吸引眼球、拉動旅遊,是當今許多旅遊景區慣用的一個手段,現在‘二喬’再度大熱也不足為奇。”陳立柱表示,真正有歷史文化生活積澱的城市,用這種方式來整合資源還是有必要的,但只是一味的牽強附會地與歷史名人或歷史事件套關係,很容易出笑話。
“故里”之爭不應該演化為地區間甚至地方政府間的爭奪。即使“爭”,我們也要注重文化價值的保護。陳立柱建議,名人故里之爭應該要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最好通過相關方面的專家經過認真的研究和討論,一些地方政府不要過分的借題發揮。如果僅出於短視的經濟利益考慮,譁眾取寵的商業開發最終只能破壞文化遺產,而那些並不擁有真實歷史信息和歷史文化價值的“假古董”、“假遺產”,只會傷害我們的民族文化。
名人故里,對各地方而言,不僅僅只是旅遊資源或者是經濟利益那么簡單。它第一位帶來的是責任和義務——既然是名人故里,那么當地遺址有多少,保護了多少?“爭”名人故里時,不要只盯著它帶給地方經濟的“好處”,更要看清,“名人故里”帶來的首先是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其次才是經濟上可能的收益。

文化部叫停

文化部長蔡武文化部長蔡武

隨著傳統文化保護理念深入人心,近幾年不斷出現名人故里之爭,起初還只是爭歷史人物,如李白故里等,後來演變成了爭些子虛烏有的小說人物,比如孫悟空故里。2010年11月,文化部部長蔡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些地方從不正確的政績觀出發,在市場負面作用的推動下,把文化保護搞得“走偏”。

“故里之爭”失文化品位
有的地方要爭真人(故里)也好,還有爭子虛烏有的小說人物的故鄉,這樣做把文化遺產保護庸俗化。
媒體:大家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但是有的時候保護是不是也打著引號的保護,比如說現在申請一些故居,或者什麼的故鄉,像西門慶的故鄉都有人在爭,然後就是子虛烏有的去建造一些所謂的故里,您怎么看待這些現象?
蔡武:我們一直提倡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事情。但是一些地方從這種不正確的政績觀出發,在市場動力的負面作用的推動下,也把這個事情搞得走偏了。
我們也是態度非常鮮明,比如講到故里之爭,到處爭這個故里,我們文化部專門給各地發了檔案,說這是一種對文化遺產保護錯誤的做法。
我在一個會議上開玩笑講,我說有的地方要爭真人(故里)也好,還有爭子虛烏有的小說人物,甚至還(有地方)爭孫悟空的故鄉,這樣一種不正常的做法,把這個非常神聖重要的文化遺產的保護庸俗化了,喪失了文化的品位,這是不正確的,我們下檔案叫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