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縣

同江縣

同江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黑龍江與松花江交匯處南岸,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相望,是國家第二輪扶貧開發和“興邊富民”行動重點市(縣)。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同江縣同江縣

行政區劃

同江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黑龍江與松花江交匯處南岸,北隔黑龍江俄羅斯猶太自治州相望,邊境線長170公里,是國家一類口岸。全市總面積6300平方公里,轄4鎮6鄉、6個國營農場,總人口20萬人,是國家確定的63個重點商品糧和畜牧基地之一,是國家第二輪扶貧開發和“興邊富民”行動重點市(縣)。

同江簡介

同江市地處黑龍江省北部松花江與黑龍江兩大名川交匯處南岸,素有“北疆明珠”的美譽。同江位於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地帶,是“同三”公路北端起點,國家一類口岸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市,與俄羅斯下列寧斯闊耶隔江相望,邊境線長170公里,轄區內有4個鎮、6個鄉、6個國營農場,全市總面積為6300平方公里,總人口20萬。

同江市作為通商口岸已有近百年的歷史,1986年同江恢復為一類口岸後,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藉助口岸優勢得以迅速發展,同江先後轍縣建市,被批准為通貿興邊試驗區和國際港口,口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建成了水運、輪渡和汽墊船客貨運輸碼頭,實現了全年對俄貿易,明水期可停靠多艘5千噸位大型貨船,年吞吐能力200萬噸。

同江市是全國“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目前在同江市赫哲族人口達1500多人,占全國赫哲人總數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街津口和八岔兩個赫哲族鄉。

同江市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市,境內有洪河自然保護區八岔島自然保護區、街津口國家級森林公園等多處自然保護區,生存著大量國家級珍惜保護動物,保護區面積占全市面積的六分之一。

同江地域廣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圍繞結構調整,同江市實施了主輔換位戰略,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水草資源,建成了蛋鴨、肉牛和名特優魚生產基地,構築畜牧業“半壁江山”;同江有楊、樺、椴、松等十多個樹種和229種山藥材;境內江河沼星棋密布,盛產黑龍江鯉魚、大白魚鱘鰉魚鮭魚、三花五羅等名貴魚類。

同江的旅遊業資源極為豐富,自然景觀優美,民族風情獨特,生態環境優良,有三江口、自然保護區等多處人文和自然景觀,初步形成了界江風江游、民族風情游、跨國風光游、重濕地保護游和現代大農業觀光競相發展新局面,旅遊業成為同江新的支柱產業。

同江城市功能完善,交通運輸便利,公路、水路、鐵路、航空四通八達,已經開通了江海聯運、港鐵聯運等重要運輸線路。

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同江這座新興的現代化國際口岸城市正以優惠的政策和“一站式”有服務,熱烈歡迎國內外朋友蒞臨同江觀光旅遊、投資興業、共展宏圖。

歷史人物

章克華

章克華(1919-1946),原名杜玉銘,又名杜有學,字治幫,參加革命後改名水源。1919年,出生在陝西省銅川市(原同官縣)黃堡鎮杜家垢。

少年時代,家境貧寒,父親杜振財,母親梁氏一共生養他們兄妹5人。全家只有2間舊草房和一孔破窯洞,靠租種地主土地和家裡僅有的幾畝薄田維持生活。由於政治上所受的壓迫和經濟上所受的剝削,在章克華幼小的心靈中,對黑暗社會充滿憎恨。

1936年,章克華在家鄉附近的陳爐鎮高小畢業,就在本村當了教員。

1936年12月以後,賀龍率領的紅二方面軍挺進關中,在西安和銅川一帶廣泛宣傳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主張,章克華對中國共產黨有了初步的認識。

1937年春,章克華轉到附近的石坡村國小任教。一邊教書,一邊積極進行革命活動。

1937年10月,章克華參加了黨為培訓戰時軍事/政治幹部而舉辦的革命學校安吳堡青年訓練班,遂有了初步的革命覺悟.

1938年春,章克華從青訓班學習結束後到了延安.他首先被分配在陝北青年救國聯合會做青年工作.1939年秋,被分配到一個劇團工作.

這一時期,他同許多進步青年一樣,在極其艱苦、困難的特殊環境中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學習革命理論手不釋卷,背包里、枕邊總是不離學習書籍。他初到延安時,一心想乾一番“大事”,對組織分配他做事務及劇團工作,曾一度思想不通。但他通過學習及自我批評,能夠愉快地服從組織的分配,積極做好組織交給的工作。不論是做文藝宣傳,或是到敵占區執行任務,還是參加邊區民主建政、反霸除奸、社會調查很好發動民眾,他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績。1939年11月,章克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0年7月,黨組織派遣章克華到蘇北八路軍第五縱隊(後改為新四軍第三師)工作,1940年10月到達蘇北。他先在阜寧縣八區任區委組織委員。1940年末,被調到鹽阜地區行政公署北沙工作部做“禁糧出口”工作。1942年4月,新四軍三師開闢了射陽縣根據地,章克華任射陽二區區委書記兼游擊大隊教導員。

他初到二區時,幹部只有10多人,力量非常薄弱。二區周圍有10多個敵人村鎮據點,公路控制在人手裡。由於敵人封鎖嚴密,他們經常在野外露宿。部隊給養極其困難,章克華時常夏天雨淋,冬季無棉衣棉褲。

敵人為了消滅革命力量,經常在這一帶進行“打掃蕩”。章克華發揮二區軍民的聯防作用,使二區這一塊根據地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更加鞏固。

1944年春,章克華從瀋陽二區調到射陽縣委任組織部長(至離開蘇北,中間他任過縣農會主席、宣傳部長)。此時,他重視對幹部的培養和教育,成長起來許多年輕幹部。

1945年7月,組織調章克華及其愛人岳明到鹽阜地區黨校學習。在學習期間,他全面總結了自己的思想工作,寫出萬餘言的《思想檢查總結》,使自己臻於成熟。

1945年9月,根據黨中央“關於從蘇北派出大批幹部到東北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決定,章克華和岳明來到東北工作。1945年11月24日,他們到達合江省佳木斯市。11月末,章克華和岳明一行6人來到同江,組建人民民主政權。

章克華一到同江就宣布解散所有的偽政殘餘組織,宣告同江縣人民民主政權成立。他擔任縣長兼縣委書記。同時建立了同江縣人民保全隊。為了鞏固新生政權,他發動貧僱農成立了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隊。為了培養出一批革命幹部,章克華組織了全縣進步教師、進步青年學習班,和岳明一起到班上給學員講課。

為了使農民從政治上,經濟上獲得解放,1946年3月,章克華領導同江縣進行反奸清算工作,並組織民運工作隊分田分地,還按照黨的工商業政策,對一些百貨商店、油坊、火磨等採取必要措施,保證了民眾生活。人民民眾切身體會到人民民主政府是真正為人民辦事的,章克華贏得了同江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可是敵人對人民民主政權和章克華卻恨之入骨。

1945年冬,國民黨軍隊進攻東北地區,形勢發生急劇變化。同江縣以趙秉鏞、韓紹先為首的國民黨分子和尤德榮等土匪迅速勾結起來,伺機顛覆人民政權。

1946年4月2日深夜、混進縣人民保全隊的反動分子發動了叛亂,殺害了隨章克華來同江開闢工作的兩名得力助手魯祥禎刁成美

5月2日,富錦軍分區副司令員劉雁來、獨立團參謀長劉世忠及被迫撤到富錦的章克華率部反攻同江的國民黨“光復軍”,一舉收復了同江縣城。

由於主要指揮員的麻痹輕敵,放鬆警戒,敵人捲土重來。5月4日凌晨,國民黨“光復軍”突襲了分駐在火磨的劉雁來、三法寺的劉世忠和海關林子的章克華。三法寺沒有作戰準備,被敵人輕易擊破,章克華和郭昌智(作戰指揮員)同敵人展開了頑強戰鬥。敵人勸降沒有奏效,就瘋狂發起猛攻。章克華他們戰鬥到打光最後一顆子彈,被迫從院內撤到屋裡,用木棒和石塊繼續戰鬥。敵人見攻不進去就投擲手榴彈,章克華受傷後被俘虜。敵人把章克華帶到“東泰恆”進行審問,軟硬兼施都無法使他屈服,終於決定殺害他。

1946年5月5日下午,同江南門內的沙坑沿上,敵人由東向西一線排開,一個劊子手拉開一把寒光閃閃的鍘刀,敵人兇惡地問:“你還有什麼話講?”章克華回答到:“殺掉一個章克華,無損於共產黨!”

敵人按下鍘刀,年僅27歲的章克華壯烈犧牲。

劉世忠

劉世忠(1916-1946),生於1916年,四川省八中縣人。青年時期,他參加了紅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延安後,主要在中央警衛連任職。

1945年日軍投降後,劉世忠隨中央赴東北幹部團來到東北開闢革命根據地,被分配在合江省富錦軍分區,擔任獨立團(26團)參謀長。1946年5月2日,奉富錦軍分區命令,率領一營戰士隨軍區副司令員劉雁來一舉攻克了同江縣城。但是5月4日凌晨,由於國民黨“光復軍”及土匪的突襲,民主聯軍三處駐地被分割包圍和擊破,劉世忠在同江三法寺被俘後,誓死不屈。翌日,被敵人捆綁後裝進麻袋,沉進松花江。

張子峰

張子峰(1899-1933),吉林省延吉市人。1919年,由於家庭變故他從吉林師範學校輟學自立謀生。1926年,他一家遷到富錦,並組織了東興土地開發公司。1930年,張子峰應同江縣長張錫侯之邀到縣任保全大隊長。

“九.一八”後,張子峰與張錫侯籌劃抗日大計。1923年,張子峰以地方自衛為名買馬置鞍,把原來的步兵隊改建為騎兵大隊。此時,張錫侯已調走,龐作藩在任,張子峰受到日偽的嚴密監視。1933年舊曆六月,他把家眷送回原籍,賣掉,僅有的一點家財,拉出隊伍公開反偽抗日,轉戰三江平原的荒山野嶺。這年農陰曆八月十三日,張子峰部隊被誘入二龍山警察署長、漢奸特務佐殿雲率領的“大排隊”及日軍在富錦七星崗設下的重圍。戰鬥打響後,敵人官兵被擊斃多人,但終因力量懸殊及地形不利,張子峰部被打散,張子峰在指揮和掩護突圍中身中數彈,與部下28名戰士一起當場壯烈犧牲。

馬文祥高玉亮

馬文祥(1914-1983),同江縣向陽鄉奮鬥村(原名務本)人。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7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生前歷任國小教師、公社文教助理、公社廣播站編輯、中學教師、公社管委會編輯、中學教師、公社管委會文書、公社秘書、公社副主任、黨委副主任、管委會主任等職。馬文祥在工作中乾一行愛一行,乾一行,乾好一行,刻苦學習,忘我工作,襟懷坦白,關心民眾,自覺地作民眾表率。

高玉亮(1921-1983),生於1921年,犧牲於1983年8月14日。原籍山東省平度縣。1946年,他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他回響“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志願軍。他在部隊歷任副班長、班長、副排長、排長等職,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高玉亮復員退伍回到同江工作,他做過銀行更夫、醫院管理員、林場林業員、漁場和養豬場管理員、公社出納員等工作。高玉亮到地方一直在基層工作。20多年來他工作上堅持原則,一心為黨的事業任勞任怨,甘做人民公僕。

1983年8月14日,向陽鄉一名婦女因下窖取酒糟被熏暈倒在窖里,馬文祥、高玉亮2人聞訊後立即先後下窖救人,不幸獻出了生命。

縣委、縣政府1983年8月16日,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9月28日,做出《向馬玉祥、高玉亮同志學習的決定》和《追認馬玉祥、高玉亮同志為優秀共產黨員的決定》,號召全縣黨員、幹部和民眾學習馬玉祥、高玉亮的先進事跡。

戴庭芳

戴庭芳(1931-1979),原籍山東省安丘縣。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到同江縣參加三村公社建村工作,後任三村公社建華大隊黨支部書記。1979年9月26日,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終年48歲。他不論在部隊,或是地方工作。30年如一日,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堅持原則,克己奉公。

縣委於1980年1月16日作出《關於追認戴庭芳同志為優秀共產黨員的決定》,號召全縣黨員、幹部和民眾,學習戴庭芳同志嚴於律己,堅持黨性原則,克己奉公,獻身“四化”的高尚品質。

胡爾成

胡爾成(1947-1972),1947年8月,生於同江縣郊區一個普通家庭。1954年,他入同江縣國小讀書,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72年10月22日上午8時許,他正在建築公司門口分秋菜時突然發現一輛受驚了的馬車,在人行路上飛奔,眼看著車上的一位老年婦女和一名兒童將要遇險,胡爾成不顧個人安危,立即奔向驚車,迎頭攔截驚馬,雙手緊勒馬韁繩,但不幸被馬拖倒,驚車受阻而停住了,老人和孩子得救了,但胡爾成被壓內臟出血,傷勢嚴重,在醫院搶救無效而犧牲。胡爾成犧牲後,同江人民為他舉行了追悼大會,表彰了他的英雄事跡。

吳連貴

吳連貴(1908-1980),赫哲族,生於黑龍江同江邊的莫力洪庫。他在少年時代,不但是一名捕漁能手,而且酷愛本民族的民歌、傳說和說唱故事,是赫哲族出色的民歌能手。他善長說唱“伊瑪堪”、“嫁令闊”、“特倫古”、“說胡力”等。他長期生活在漁業生產一線,一邊勞動一邊創作,他用洞簫吹奏的“烏蘇里船歌”經文藝工作者加工流傳國內外,並被選入東南亞國家的音樂教材。

1979年9月,他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少數民族民間詩人、歌手座談會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慶祝全國建國30周年大會。他在座談會上和乘飛機回來的途中編唱的《黨中央送新春天》和《白雲胡薩》等5首民歌,分別發表在《詩刊》、《民間文學》和《黑龍江日報》上。吳連貴一生留下了數十萬字的赫哲族民間文學寶貴資料。其中有民歌50餘首,神話傳說40餘篇,伊瑪堪6部片斷。

戰事

三江口戰事

第一次三江口之戰

1644年,沙俄匪幫80多人,沿黑龍江一帶大肆燒殺搶劫。他們闖進村屯,手持大刀,逢人便殺,搶掠財物,強姦婦女,燒毀民房,鬧得村屯雞犬不寧。

一天,他們串到拉哈蘇蘇附近的三江口,企圖重複暴行,再次侵犯,卻遭到手持大刀、長矛的赫哲族、達斡爾、滿族人民的沉痛打擊。殺得沙俄匪幫猖狂逃竄,有的被殺死、有的被刺傷,這次戰鬥持續兩個小時,共消滅25名匪徒,其餘殘匪在波雅科夫帶領下,逃回雅庫茨克。

第二次三江口之戰

1658年春季,沙俄匪首斯捷潘諾夫率領著大股匪徒約有1000多人,他們從松花江上乘船來到南岸,竄至村屯,進行騷擾,無惡不作。當時達斡爾、赫哲、滿各族軍民3000多人,手持大刀、長矛蜂擁而起,攔截阻擊俄匪,把他們打得潰不成軍,狼狽逃去。

第三次三江口之戰

1685年6月30日,黑龍江上雲霧迷漫,細雨濛濛。沙俄匪首斯捷潘諾夫,帶領500多名匪徒,乘幾十隻木船,正偷偷地駛進三江口,鎮守寧古塔邦章京沙爾虎達,率47艘滿載中國軍隊的戰艦,迎頭堵截,拉哈蘇蘇附近的滿、赫哲族人民夾岸圍擊,火光沖天,炮聲隆隆,箭如飛蝗,殺聲震天,沙爾匪幫頓時慌亂一團。有幾艘匪船慌忙組織餘下的幾艘匪船,負隅頑抗,一發發炮彈擊中匪船,一支支響箭射中匪徒,匪船上煙火沖天,狼哭鬼叫。經過我軍民合擊,匪首斯捷潘諾夫和270餘名匪徒,全部葬身江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