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的世界

《同人的世界》作者是王錚,新華出版社2008年出版。《同人的世界》雖然號稱是研究中國內地“同人”現象的第一本專著,但通篇充斥八卦和嚼舌內容,不過是一個為自己出名而出賣同伴的無恥行徑而已。

基本信息

同人的世界

作者:王錚
市場價:¥26.00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頁碼:285 頁碼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501184743
版次:1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

內容簡介

《同人的世界》雖然號稱是研究中國內地“同人”現象的第一本專著,但通篇充斥八卦和嚼舌內容,不過是一個為自己出名而出賣同伴的無恥行徑而已。
所謂“同人”,是一些愛好者基於原作和原型所進行的一種再創作活動。與數以億計的網民相比,“同人”無疑是一種小眾文化。實際上,雖然在如今的中國同人現象有所發展,但參從與人數和參與人的活動看來,同人只是一種小眾的、自娛自樂的遊戲而已,完全不值得擺出一副學術嘴臉,將“同人創作成為一種人們開始關注的當代文化現象”來加以無謂的分析。
且此書涉及無授權轉載隨意張貼他人作品用作商業用途,侵犯他人隱私,違反部分網站規定等多項行為,為同人圈所不齒。
名為學術研究,卻完全不符合學術研究的要求:
1.抽樣調查不規範;
2.引用不合法;
3.通篇不是學術用語;
4.沒有學術論文的結構;
5.僅描述現象而不分析下結論。
於是判定為商業出版,卻沒有徵得作品作者以及部落格主人的同意。
此外,此書內容不全面,僅包含女性向同人,沒有包含男性向同人。

作者簡介

王錚,女,200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2007年於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獲化學碩士學位,現就讀於美國康奈爾大學套用統計學專業。自17歲起參與同人活動,創作過大量同人作品,出版過同人誌,其作品在大陸和台灣同人圈中有一定影響,曾擔任過數個同人論壇版主。
此番出版的《同人的世界》一書,在極大程度上極大程度的侵害了大量同人作者、畫手甚至讀者的權利。
書中大量圖片和內容屬於無授權轉載,很多段落涉嫌剽竊,未得到授權擅自使用了一些網站嚴禁用作任何商業用途的調查數據和資料,無授權公布了大量私人部落格的信息、和私人談話資料,對少數授權發表的被採訪人,她堅持採訪內容只會用於學術論文,絕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而顯然,她對大家撒謊了。
書中同時詳細紀錄的大量同人圈內恩怨,但很多資料失實而且從來未曾詳細調查,以極不道德的手法揭露寫手隱私,極盡八卦。
據很多網友描述,王錚平時表現得好像很平易近人,所以得到了很多作者和畫手的信任,信任其作為朋友。但這本書在很大程度上利用"朋友們"平日的談天內容挑撥離間,扭曲事實,造謠誹謗,而且未經授權使用了她們的很多作品。目前已有大量作者人表示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或是名譽受誹謗。網友們們正在整理《同人的世界》一書中侵權內容,以號召書中涉及的所有受害者維護自己的權利。
從此書來看,此女喜好吃裡爬外,品格低劣,以GJM為榮。雖然學歷甚高,但與此女往來不可不慎之又慎。以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您的隱私被公之於眾。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戴著鐐銬的舞蹈
第一節 什麼是同人
第二節 同人的源起
第三節 洋洋大觀與著作權桎梏
第二章 愛與萌
第一節 因為愛,所以愛
第二節 萌:獨特的激情
第三節 動機與誘因
第四節 開放的空間
第三章 繁花迷人眼
第一節 多樣的體裁
第二節 “糧食、薔薇、百合”
第三節 同人作品的客群
第四節 一花一世界
第四章 獨特的再創作
第一節 想像的天空
第二節 配對:一人一YY
第三節 借鑑和同化
第五章 同人圈輪廓
第一節 同人圈中的小群體
第二節 圈子間的關係
第三節 同人圈的規模
第四節 同人圈的參與者
第五節 同人圈的排外性
第六節 同人圈的通用語
第六章 開放的營盤流水的兵
第一節 同人圈的生命周期
第二節 同人圈的個體變動
第七章 沒規矩不成方圓
第一節 同人圈的明規則--版規
第二節 同人圈的潛規則
第三節 管理員:明規則的維持者
第四節 規則的脆弱
第八章 自己的伊甸園
第一節 同人圈的網路活動
第二節 同人圈的現實活動
第三節 同人圈中的紛爭
第四節 獨樂樂,眾樂樂
第九章 她們的舞台
第一節 同人活動的女性特徵
第二節 Mary Sue:站在世界的中心
第三節 創作的課堂:被激發出來的能力
第四節 學習成長:重要的社會化過程
後記
附錄1
附錄2

序言

粗粗算來,我參與同人活動已經有七年多了。這七年來,在現實的世界裡,我完成了學業,由一個高中生變成了碩士;而在同人的世界裡,我參與了十來個同人圈子的活動,創作了不少同人作品,認識了許多朋友,與她們一起出版過同人誌,還擔任過幾個同人論壇的版主。可以說,我喜歡甚至是熱愛同人,它占據了我精神世界中的重要部分。
然而,這並不是我寫作此書的原因。
我寫這本書的直接動機,是為了讓外界對同人這種小眾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作為一個曾經的參與者,我深知同人活動對處於課業重壓和成長困惑中的青年人來說,具有多么重要的意義。為了讓外界準確地了解同人活動,至少是不要誤解同人活動,我開始了研究寫作。
必須承認,要了解同人活動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為同人圈本身具有排外性--參與者認為這是小眾文化,不希望被打攪和曝光。在日常活動中,他們大量使用“行話”,並且採取各種措施對活動地點加密,進入圈子需要通過認證。因此,要真正進入同人的世界頗為困難,也難怪在現實中普遍存在著讓人啼笑皆非的誤解。不少人把同人參與者看成是“同性戀”,把同人作品當做淫穢色情的東西;有些媒體則以獵奇的心態觀察同人活動,在報導中不乏歪曲甚至有攻擊參與者的言論;即使是一些研究者,在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中,也普遍表現出對同人基本概念的不甚了了。

文摘

三多等幾處細節。然而,眾多同人作品卻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這個人物剛中帶柔、粗中有細的性格。在同人作者的筆下,齊桓除了是個素質過硬的“兵器狂人”外,還會悄悄地給多次嘔吐的集訓學員安排稀飯,會細心照顧戰友種的花,會燉湯給受傷的隊友補身體,甚至被“老A,,們冠上了“齊媽”的稱號。因此,有參與者說,“同人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他‘屠夫’之下的那點小柔軟挖出來了”。可以說,經過無數同人作者對人物個性合理的再創造,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變得更為豐滿生動。
又例如,讀者“yukimura”認為,以動漫《網球王子》來說,比起原作的刻畫,同人作品更加能夠充分地展現原作人物的各個性格側面:
“我現在認為,真正了解網王,首先還要建立在同人的基礎上,越是對同人熟悉,越驚訝於它的界限簡直是不存在的,老實說只看原作與動畫我對他們的了解都相當的膚淺--網王之所以能給人經久不衰的熱情,是因為其人物無窮的可塑性。
如果說,原作受篇幅等各種因素限制,只能給某些人物拍幾張“集體照”,那么,同人作品可以從各個不同角度給人物留影,使人物更加立體鮮明。
思想性
當同人不僅只被用來表達對原作和人物的喜愛,而也包含了作者自己的理念和思考後,它們還可以超越原作的高度。我們以OKcat的《網球王子》同人作品《為了不孤獨》為例。《網球王子》是日本漫畫家許斐剛所創作的體育題材漫畫,講述的是一群中學生打網球的故事,本身並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性。而它的同人小說,這篇《為了不孤獨》,卻是一個以“高校與化學相關的學術圈”為背景,描寫了年輕的歸國教授和他手下僅有的研究生的故事:
“在這一方學術象牙塔的天地里,他們遇到了一些學術界黑暗和腐敗的事情,然後以自己的方式去堅持著,繼續在科研的道路上行走。
僅從背景取材和故事梗概來看,這篇同人小說便與一般娛樂性質的同人作品有所區別。更準確地說,“OKCat”本人就身處“與化學相關的學術圈”這個文中的環境。她通過這篇同人作品,借這些人物,來表達她對學術生活的思考和對自身處境的探索。“OKCat,,在同人作品中做出的這種努力,在讀者“亞熱地帶”的精彩評論中被揭示出來:
“這是一篇非常自我的同人文,自我到並不需要和一些同好共同YY,而是到了只和自己對話的地步。(當然,如果她身邊有同好和她一起感同身受,那是一件最好不過的事。)它只是作者本人為了不孤獨所做的一些未竟的探索,她筆下的手冢的人生態度,也就是她所認可的理想。她試著讓
……

後記

這是一篇在紊亂的心情中誕生的後記。
5月11日,興奮。這天上午我在人民大學的校園裡,參加了“臨界”同人交流會。這是中國大陸北方地區的第一次同人祭。一早就下起的雨,完全沒有影響同好們參與同人活動的濃厚興致。廣場上開滿了傘花,攤位前人頭攢動。在很短的時間內,各種同人產品被搶購一空。參與者們結伴而行,歡聲笑語。作為一個參與者,也作為一個研究者,我親眼見證了這次盛會,感覺相當激動。
5月12日,忐忑。前一段,我一直在加緊利用回國休假的時間對書稿做最後的修改。這一天,當編輯對我說,再寫個後記就行了,書最快可以在七月份出版時,我心裡突然不安起來。儘管在寫作過程中,我一直在盼望這本書能夠早日出版,但在書稿即將付梓時,卻感到一種近鄉情更怯的心理。覺得自己蒐集的大量資料還沒有派上用場,有許多同人現象還沒有深入分析,有許多想說的話還沒有說,就像全力投入比賽中的運動員突然被告知比賽結束了,猛然問覺得有幾分疲憊、幾分悵然和幾分缺憾。
其後的幾天,傷感。一些同人圈的朋友因參加對四川汶川地震的救援,向我也向圈子暫時告別,默默承擔起社會賦予她們的責任。在各同人論壇上,災情成為參與者們注目的焦點--管理員們紛紛以公告形式希望參與者們為受難同胞祈福,一些論壇暫時關閉並將頁面換成黑白,一些同人作者因此暫停創作並貼出捐款的方式方法,一些參與者還表示畢業後要到災區汶川去支教。在這個時刻,同人圈與一般人並無不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