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陽鎮[海南省三亞市下轄鎮]

吉陽鎮[海南省三亞市下轄鎮]
吉陽鎮[海南省三亞市下轄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吉陽區是三亞市四個市轄區之一,位於海南省三亞市中東部,東靠海棠區,西與天涯區相接,北部與保亭縣交界,南抵南海亞龍灣,區域總面積372平方公里。2014年成立,因沿用吉陽鎮舊名,故名吉陽區。吉陽區是三亞市政府駐地。2015年1月,正式撤銷河東區、吉陽鎮,設立吉陽區。吉陽區管轄原河東管委會行政區域、吉陽鎮行政區域,總計17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 吉陽區屬於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1-6月為東北季風期,6-12月為西南季風期,年平均氣溫25.4℃,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21.4℃,最熱的六月份平均氣溫28.7℃。 吉陽區北面靠山,南面傍海,擁有依山傍海的自然環境以及較為明顯的區位、資源、生態等優勢。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吉陽區 吉陽區

吉陽區,清代屬崖州臨川里,民國時期屬崖縣臨川鄉管轄。

1950年分別屬崖縣榆亞鎮和榆紅鎮管轄。

1953年土改後,稱田獨,並成立7個小鄉屬於六區管轄。

1955年屬於二區管轄。

1957年撤區並鄉,併入新河鄉和中廖鄉,成立田獨大鄉。

1958年3月併入三亞鎮,成立人民公社後劃入魚雷公社,不久魚雷公社撤銷,併入榆林公社。

1961年榆林公社撤銷,田獨從中分出成立田獨公社。

1964年公社遷移至現今的上新村,仍沿用田獨村名。

1983年改為崖縣田獨區

1984年屬於三亞市(縣級),田獨區。

1986年改為田獨鎮。

1987年11月20日後屬於三亞市(地級),田獨鎮。

2001年8月鄉鎮大調整田獨鎮、荔枝鎮、紅沙鎮合併,設立田獨鎮。

2011年1月中旬,田獨鎮更名為吉陽鎮。

2014年2月11日,國務院批覆三亞市撤六鎮新設四區 ,撤銷原河東區、吉陽鎮、亞龍灣管委會,設立吉陽區。

2014年9月22日,成立三亞市吉陽區籌備組,進入“撤鎮設區”實質階段。

2014年10月23日,三亞市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決定:分別成立三亞市吉陽區、海棠區、天涯區、崖州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籌備組,負責籌備各本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相關事宜。
2015年1月2日,三亞市吉陽區舉行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吉陽區黨委、區人大、區政府正式掛牌成立。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吉陽區有居民委員會19個、村民委員會19個、自然村106個、居民小組126個、村民小組157個。

吉陽區下轄社區一覽表
月川社區臨春社區榕根社區鹿回頭社區港門村社區
商品街社區下洋田社區紅郊社區紅沙社區丹州社區
大東海社區春光社區卓達社區新月社區荔枝溝社區
新村社區月河社區南新居三亞學院社區以上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吉陽區下轄行政村一覽表
海羅村安羅村東岸村田獨村中廖村大茅村
六道村博後村六盤村龍坡村乾溝村榆紅村
紅土坎村新紅村羅逢村紅花村抱坡村落筆村
南丁村以上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吉陽區面積372平方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9°31′~109°48′,北緯18°14′~18°37′ 。占據三亞的心臟位置,是三亞的中心城區,整個區域面積向原版圖的四面延伸 。東靠海棠區,西與天涯區相接,北部與保亭縣交界,南抵南海亞龍灣。

氣候條件

吉陽區屬於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1-6月為東北季風期,6-12月為西南季風期,年平均氣溫25.4℃,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21.4℃,最熱的六月份平均氣溫28.7℃,沒有嚴重低溫。

降雨季節分布均勻,乾濕季節明顯。對農作物生長極為有利年平均降雨是1100-1695mm。4-10月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雨量90%,11月至次年3月為乾季。熱帶風暴或颱風平均每年1-2次。

年日照2539小時,年平均蒸發量2344mm,屬於半濕潤半乾旱地區,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長夏無冬,秋春相連,陽光充足,蒸發量大,乾濕各半、雨驟旱酷,颱風頻繁,雨急風狂的特點。

地形地貌

吉陽鎮[海南省三亞市下轄鎮] 吉陽鎮[海南省三亞市下轄鎮]

地形:吉陽區位於三亞市的中心位置,其地形呈北高南低之勢,北部山高嶺峻,峰巒連綿,南部平原海岸東西分布,大部分地區海拔幾十米至300米之間,最高海拔611.5米。

地貌:東部、西部與北部為中低山環繞,中部為東北向沖積平原,地勢較為平坦,南部以低丘為主,有山間小盆地。

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鹿回頭角至榆林角,亞龍灣及灣內5個海島沿岸。

紅樹林海岸:主要分布於泥質灘涂海灣和受潮汐影響的河口海岸。

水文特徵

地下水:岩組厚度小於30-90m,有2-5個含水層,單層厚度一般小於12m,岩組含水層厚度小於40m,單層單位水量一般1-2L/s﹒m,水位埋藏深,富水性差。

地表水:區域範圍內有大茅水和三亞河的東河兩條主要河流,大茅水發源於吉陽區北部與保亭縣交界的甘什嶺,流經鎮區在榆林港流入南海,上游建有三農水庫,正常庫容220立方米,中游建有頌和水庫,正常庫容480立方米。三亞東河流經荔枝溝,上游建有半嶺水庫,是三亞市主要水源之一,設計年供水能力834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鐵礦

位於三亞市吉陽區田獨村黃泥嶺西北山麓的田獨鐵礦為中型鐵礦床,礦石主要為磁鐵礦,次為赤鐵礦。主礦體長66~195米,厚17米,主體已開採完,深部尚有殘餘礦體,儲量約90萬噸。次礦體為盲礦,位於主礦體之旁側埋深22米,東西走向,傾向北,傾角70度,長63米最大垂直厚度76米,延伸172米,儲量40萬噸。該礦區礦石品位高,雜質低,質量好,含鐵53~58%。60年代已基本采完。

錳礦

位於三亞市吉陽區大茅磷礦區,儲量100萬噸,礦體一般長100~200米,最大900米,一般厚度1.5米,品位25.18%,最高45.96%,含染質少。

磷礦

位於三亞市吉陽區的中廖管理區是海南省唯一的中型磷礦,儲量C-D級929.5萬噸,平均含五氧化二磷9.94~17.60%,該礦區共有磷礦13層,其中具有工業價值的有3層,占礦區總儲量93%以上,主礦層分布於中和嶺塊段,長600~1400米,延伸115~400米,厚2.5米,含磷品位13.1~17.66%。1972年曾開採易於選礦的磷灰石型磷礦,礦石供海口化肥廠用,後因經濟效益低而停產。

生物資源

截至2018年,吉陽區森林面積31萬畝,覆蓋率達71%。

轄區內分布有三亞河、大茅河等5條主要河流和三亞大東海火嶺獼猴保護區、三亞六道綜合生態保護區等6個自然保護區。

土地資源

截至2018年, 吉陽區有耕地總資源1565公頃,其中,水(旱)田面積1231公頃,旱地面積334公頃。 共有山林面積2.49萬畝,其中公益林面積2.3萬畝,商品林1942.82畝。

水資源

(田獨)現吉陽地區岩組厚度為30~90米,有三個含水層,紅土坎至上新村一帶,水層及水位埋藏深,富水性差;榆林到榆林潭一帶,含水層較淺,厚度小,富水性較好。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吉陽區總人口28.49萬人,其中流動人口12.77萬人,黎族人口6.1萬人。

民族

吉陽區的民族以漢族、黎族為主。

經濟

綜述

吉陽鎮[海南省三亞市下轄鎮] 吉陽鎮[海南省三亞市下轄鎮]

2017年,吉陽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在推進項目建設、城市治理、民生工程等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多項主要指標位居全市前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3.91億元,同比增長5.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5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13.2%;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78元,同比增速8.4%,增加值穩居全市第一,其中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3915元和15042元,分別增長8.1%和8.9%。

第一產業

吉陽鎮[海南省三亞市下轄鎮] 吉陽鎮[海南省三亞市下轄鎮]

截至2012年,吉陽區原河東區部分第一是從原來以水稻種植為主轉為以花木為主;第二是抓好供給市區為主的蔬菜基地建設460畝;第三是支持農民合作社建設;第四是支持蘭花等龍頭企業的建設等等。2012年在市政府支持下,完成通道綠化179畝、村莊綠化55畝的造林任務。再次是落實各項強農惠民政策。建立農民“一卡通”網路;原吉陽鎮部分花卉種植面積1600畝,設施農業種植面積2000多畝。全年共舉辦了8期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班,參培的農民3400餘人次,第一產業產值76359萬元較2011年增長70%。2012年12月,第五屆中國月季花展暨首屆三亞國際玫瑰節在亞龍灣玫瑰谷圓滿落幕。

2014年,吉陽區 (原吉陽鎮部分)農資補助發放222.26萬元,糧食直補發放11.72萬元,常年蔬菜生產補貼已發80.36萬元;舉辦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班9期,培訓農民1616人次。原河東區完成糧食直補28.6萬元,配合三亞市農機局發放資金共152.4萬元,發放豬苗、繁母豬補貼141.645萬元;舉辦各類農技培訓班3場次,參加人數約200餘人次。

第二產業

三亞市的工業占比較小,主要集中在吉陽區的荔枝溝技工貿園區,工業園區實際用地500畝,進駐該園區的大企業主要有:珠江管樁建材產品加工項目,東吉、遠跳及漁寶水產品加工項目,海潤珍珠加工展銷項目,木瓜、大米等農產品加工項目等。截至2006年,進駐荔枝溝技工貿園區的企業已達24家。

2013年,全區工業總產值為61.45億元,同比增長0.6%,增速分別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回落11.3、9.6、4.1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實現產值6.48億元,下降16.5%;重工業54.97億元,增長3.1%。從各行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看,以水泥生產為主的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0.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44.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0.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29.5%。

第三產業

旅遊是三亞的主導產業,也是吉陽區的強勢產業。在與原河東區合併後,原屬河東區的大東海、鹿回頭“老字號”景區景點以及鴻洲遊艇碼頭、半山半島帆船港等旅遊項目加入,使得吉陽區的旅遊資源更趨多元化、國際化和精品化。

鹿回頭 鹿回頭

加快吉陽區旅遊業的提檔轉型,促進旅遊業態的國際化、精品化,不斷煥發“老字號”景區景點的品牌魅力,增強旅遊新項目的吸引力是吉陽區旅遊產業的下一步發展方向。

吉陽區擁有三亞最完善、最龐大、最高端的酒店群,還有亞龍灣、大東海、鹿回頭等‘老字號’景區,以及新開發的三亞千古情、鳳凰嶺、臨春嶺森林公園等旅遊新項目。該區將抓好道路、排污、照明、供水、停車場等基礎設施的規劃和改造新增,完成新增9個停車場建設組成景點+酒店+配套=三亞中東部的旅遊服務基地。

吉陽區打造三亞的交通樞紐與商貿物流中心。重點抓好中華城大型商業綜合體、亞龍灣百花谷、奧特萊斯商業綜合體、夏日百貨、一號港灣城等大中型商城的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吉陽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港華廣場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吃、住、游、娛、購新型商貿網點;把中恆、美麗亞等家私建材城建成瓊南家私建材中心;把大東海片區建成俄羅斯、泰國、韓國等異域風情消費目的地;加快推進羅牛山食品加工物流配送五星級產業園建設。

交通

亞龍灣站 亞龍灣站

吉陽區設有動車站 (亞龍灣站)、繞城高速、東線高速、紅沙隧道、正在升級改造的迎賓路、改造後的榆亞路、新建成的春光路、亞龍灣互通立交以及檳榔互通立交,這些交通相互串交構織了覆蓋吉陽區的交通樞紐網路。

2016年1月21日,紅沙隧道實現主體完工並試通車。紅沙隧道公路工程起點位於吉陽區臨春社區規劃一路,與鳳凰路連線道路順接,路線全長約2.4公里。隧道試通車後,從紅沙片區進入市區的時間縮短到8至10分鐘,能有效分流紅沙至榆亞大道路段的車輛,緩解大東海片區的交通擁堵壓力。同時,增加了一條從東線高速、海榆東線、海榆中線等市區外進入市區的通道,完善了三亞區域道路交通路網。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入學率98%,高中入學率96%。第一所公辦幼稚園完成選址。

吉陽區中國小一覽表
學校類別位置
三亞市實驗中學公立三亞市河東路82號
三亞市民族中學公立三亞市吉陽大道1號
三亞市第五中學公立三亞市河東路290號
三亞市八一中學公立三亞市榆亞路157號
海南魯迅中學私立三亞市榆亞路535號
三亞市第二國小公立三亞市河東路64號
三亞市第七國小公立三亞市臨春河一橫路
三亞市吉陽區吉陽國小公立三亞市亞龍灣路1號
三亞市八一國小公立三亞市榆亞路33號
三亞市荔枝溝中學公立三亞市荔枝溝路
三亞市第十國小公立吉陽區安置區
海南華僑中學三亞學校私立三亞市迎賓路丹州小區內
三亞市逸夫中學公立三亞市吉陽區吉陽大道

(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

社會保障

2014年,吉陽區完成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691人,完成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947人。2014年吉陽區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共91482人,超額完成。

2014年,吉陽區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2866人,技能培訓724人,為326名“3545”靈活就業人員辦理社會補貼,為7149名城鄉居民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手續。

醫療衛生

2012年,全鎮共出生嬰兒1288人,符合法定1253人,符合法定生育率達到97.159%,性別比降至114.746;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工作,為722對夫婦免費檢查,超額完成了市計生委下達的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指標(720人)。設立“便民服務中心”,開通便民服務熱線。

社會治安

2012年,全區共在節假日、舉辦國事活動等重點時機組織矛盾糾紛排查9次,共排查出各類不穩定因素20個,成功化解12個,正在調處8起。全鎮刑事案件發案311起,破獲104起,抓捕犯罪嫌疑人78人,刑拘65人;治安案件477起,查處(調解)437起,抓獲違法人員204人。排查非法宗教聚會點2處;建立健全三級調解網路,全年調解各類糾紛92宗,調解率100%,調成率95%;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行動,共檢查生產經營單位127家,排除隱患276處;開展“安全生產月”、“食品安全周”和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活動,牢固樹立了民眾的安全生產意識。配合市政府出色完成“泛珠”大會、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國際公路腳踏車賽等重大活動的安保任務。回響市政府“鐵錘行動”,嚴厲打擊鎮區範圍內違法建築和小產權房,全年來共拆除違章建築228幢,約7.3萬平方米,有效維護了經濟建設秩序。

基礎設施

亞龍灣 亞龍灣

2014年,吉陽區 (原河東區部分)投入150多萬元為榕根、月川、春光、臨春等居委會完善圖書室、健身活動中心及體育設施。 另外,原河東區共投資1393.73萬元,對轄區社區的13條道路進行改造,埋設雨水管道3053米,污水管道1985米,破除及修復路面13150平方米,鋪設人行道2066平方米,行道樹種植106棵,新建路燈80盞,更換燈桿80根;原吉陽鎮投入100萬元的龍坡、南丁等5個行政村自來水管道修復工程全面完工, 11個自然村1359戶6141人因此受益。原吉陽鎮投入397.4萬元,完成年度冬修水利工作。

同年,落筆、紅花、羅蓬3個村800桿路燈安全基本完成並陸續投入使用,迎賓路擴建、六盤村房屋外牆立面改造等工程進展順利,抱坡、博後村的休閒廣場、文化室和籃球場建設工作已完成,新增新農村公路建設里程4.6公里。

風景名勝

吉陽區的主導產業為旅遊業、房地產業。既有亞龍灣、大東海、鹿回頭等“老字號”傳統旅遊品牌,也有千古情、熱帶森林公園、玫瑰谷、沃爾沃帆船港等新興旅遊產品。迎賓路吉陽段、榆亞路紅沙段、鹿回頭半島、落筆片區集中了我市大量中高端房地產項目。

亞龍灣

亞龍灣 亞龍灣

亞龍灣位於吉陽區境內,三亞市中心東南28公里處,是海南最南端的一個半月形海灣,全長約7.5公里,是海南名景之一。亞龍灣原名牙龍灣,後改名為亞龍灣。亞龍灣沙灘綿延7公里且平緩寬闊,淺海區寬達50-60米。沙粒潔白細軟,海水澄澈晶瑩,而且蔚藍。能見度2-4米,適合潛水。海底世界資源豐富,有珊瑚礁、各種熱帶魚、名貴貝類等。年平均氣溫25.5°C,海水溫度22-25.1°C,終年可游泳,被譽為“天下第一灣”。

大小東海

大東海 大東海

大東海位於三亞市吉陽區榆林港和鹿回頭之間。三亞大東海旅遊景區被評為4A級景區,成為三亞首家零收費開放式景區。大東海是三亞的一處標誌,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四十佳景”之一。

小東海灣海域是經國務院批准的三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海域的水質為一類,各種海洋生物有600多種。區內設有水肺潛水、海底漫步、夜潛、觀光船、半潛艇、拖曳傘、深海垂釣、水下攝像及沙灘休閒等各類海洋娛樂活動。

鹿回頭公園

鹿回頭 鹿回頭

鹿回頭公園位於三亞市吉陽區東南鹿回頭半島上,三面環海,一面毗鄰三亞市區,以“情愛文化”為主題定位,素有“南海情山”的美譽。這裡是登高望海和觀看日出日落的制高點,在山頂可以俯瞰市區和小東海的全貌。晚上站在三亞灣以鹿回頭的燈光為背景照相不錯。每年的中秋之夜,都要在天涯海角風景區和鹿回頭公園兩個活動場地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及遊園活動、“鹿山賞月大會”。鹿回頭公園是定位為情愛文化和生態展示並重的主題公園。

內部主景點“鹿回頭”雕塑是根據海南黎族美麗的愛情傳說而建造,高15米,是海南全島最高雕塑,並成為三亞市的城雕,三亞因此被稱為“鹿城”。

落筆洞

落筆洞 落筆洞

落筆洞是位於三亞市吉陽區荔枝溝東北方向約7公里處的奇特的小山峰——印嶺,距三亞市區14公里。洞內有一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洞壁刻的“落筆洞”三字,是元朝雲從龍所書,至今有900餘年。

落筆洞遺址是迄今為止海南島發現最早的人類聚居場所,它的發現將海南省先民的居住歷史延長至一萬年左右,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是研究海南新石器文化來源的重要歷史遺址,並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落筆洞”之說。2001年,該遺址被定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政治

區委書記:陳躍

區委副書記、區長:張華文

常務副區長:石廷偉

副區長:林尤回,胡新華,張晨,蔡曜澤,陳練,范曉晴(掛職)

人大常委會主任:柯俊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