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陽鎮[四川彭州市濛陽鎮]

蒙陽鎮[四川彭州市濛陽鎮]

成都市彭州市蒙陽鎮位於成都市北郊、彭州市的東南部,蒙陽曆來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便利的交通而著稱,是一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化昌盛、經濟繁榮而又充滿生機活力的城鎮,現已成為彭州市副中心。 成都市14個優先發展重點鎮 成都市10個小城市試點鎮

基本信息

歷史地理

蒙陽鎮歷史悠久,素有“蒙州左都、天彭重鎮”之稱。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置蒙州,領九隴、清城、郫縣;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蒙州所轄縣改隸蜀郡;唐初,改蜀郡為益州,復置蒙州;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分益州之九隴、綿竹、導江三縣置蒙州;唐高宗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因位於蒙江之北改置蒙陽縣,隸屬於益州;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轄蒙陽縣;歷經唐、宋、元、明四朝,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彭州改州為縣,蒙陽也改縣為鎮,稱蒙陽鎮至今。

蒙陽鎮蒙陽鎮

2004年,蒙陽鎮與三邑鎮、竹瓦鎮合併為現蒙陽鎮,並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鎮。2005年初,蒙陽鎮被確定為成都市14個優先發展重點鎮之一。蒙陽鎮擁有距今3000年的商周文化遺址和蒙陽古城遺址,擁有江西會館、福建會館、湖廣會館等文化場所,是醫藥宗師唐宗海、川劇大師陽友鶴、抗日名將李宗舫、革命先烈楊達等名人志士的故鄉。

蒙陽鎮始建於公元602年,時稱蒙州。公元677年改置蒙江縣,隸屬於彭州。公元1377年彭州改州為縣,蒙陽也改縣為鎮,因位於蒙江之北稱蒙陽鎮至今。2004年,蒙陽鎮與三邑鎮、竹瓦鎮合併為現蒙陽鎮,並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鎮。蒙陽鎮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產豐富,是成都市最大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境內古蹟縱多,擁有距今3000年的商周文化遺址和蒙陽古城遺址,是醫藥宗師唐宗海、川劇大師陽友鶴、抗日名將李宗舫、革命先烈楊達等名人志士的故鄉。

蒙陽鎮幅員面積82平方公里,總人口6.9萬人,轄21個村、7個社區居委會;城鎮建成區面積1.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萬人,流動人口超過1萬人。地處成都市轄區內彭州、青白江、新都和德陽市轄區內什邡、廣漢等幾市縣交界處,交通便利。

政區沿革

蒙陽鎮蒙陽鎮

1953年7月,從城東鄉劃出同心村、前進村,城西鄉劃出中西村、紫霞村(原名名益)組建城關鎮。1959年7月,將原屬城關鎮管轄區域,以及城西人民公社所轄德光、德福、蒙陽、河坪、關口等大隊劃出,成立城關人民公社。公社設1個街道辦事處,4個居民段,4個大隊。1962年11月,將街道辦事處、居民段劃出,重組城關鎮。1981年3月23日,城關鎮更名為蒙陽鎮。1984年3月,升為區級鎮,鎮政府駐前進路21號。

1992年9月24日,紫霞、城南兩鄉併入蒙陽鎮。1993年4月21日,鎮政府駐地遷新民路62號。2000年,轄同心、紫霞、德光、德福、河坪、關口、箭竹、上瓦、律溝、貫坪、拴馬、中瓦、安坪、周坪等14個村,4個城鎮社區居民委員會,83個村民小組。

人口計生1986年,全鎮(含紫霞、城南,下同)人口23411人。1990年中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總戶數7183戶,26315人。1992~1999年,全縣集資“農轉非”,前後3次共2703人由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鎮總戶數10110戶,32198人,其中男16745人,女15453人。獨生子女4881人。15年,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8.7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90.74人。

經濟發展

蒙陽鎮蒙陽鎮

農業1996年10月,完成第二輪土地承包。2000年,耕地面積11412畝,人均耕地0.76畝,糧食總產6753.77噸。新老茶園1210畝,茶葉總產151噸;油菜籽3518.21畝,總產309.47噸;蔬菜722.5畝,總收入391.06萬元。出欄肥豬16000頭,耕牛存欄432頭,出欄羊1200隻,存欄兔8810隻。

鄉鎮企業1986年,蒙陽鎮有鄉鎮企業336個,總產值384萬元,總收入450萬元,從業人員1068人。1989年,蒙陽農機站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機管理系統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先進單位”。1999年,建成假日酒店。名山縣食品廠研製開發出“茶冰淇淋—雪糕”系列。2000年,“雪花刨冰”獲雅安地區首屆名優特新展銷會“消費者最喜愛產品”稱號。至年底,全鎮有工業、商業、建築建材業、服務業等企業1417個,從業人員6094人,總產值31040萬元,總收入32660萬元。

財稅1992年9月,原紫霞、城南財政所併入蒙陽鎮財政所。蒙陽鎮財政收入96.85萬元。2000年,全鎮財政收入347.20萬元。教育衛生1986年,有兩所中心國小。1990年9月,第一中心國小附設國中部遷至吉家河植物油廠側,1992年,更名為“蒙陽鎮第一中心國小”。同期,城南鄉中心國小更名為“蒙陽鎮第二中心國小”。2000年,兩所中心國小有村小8個,教學班42個,在校學生1041人。

1986年,第二中心國小附設國中部遷至貫坪村,1991年單設,稱“城南鄉初級中學”。1992年,更名為“蒙陽鎮初級中學”。2000年,學校占地6400平方米,教職工29人,教學班8個,在校學生291人。1993年,改“城南鄉衛生院”為“蒙陽鎮衛生院”,醫務人員14人。2000年,有醫務人員20人,其中,中西醫主治醫師5人,醫師7人。文化2000年9月,在名海花園側立“中國植茶始祖吳理真”塑像,背面鐫刻《中國植茶始祖吳理真碑記》;底座鐫刻有“贈送外使”、“以茶易馬”、“入貢皇室”、“種植”、“採茶”、“加工”、“品茶”等線描圖。

蒙陽鎮人民生活1992年,農村有黑白電視機1864部,彩電213部。2000年,分別達2558部和1904部,有線電視150部。錄音機、VCD機、家庭影院、音響等進入農家。蒙陽鎮境內農戶安裝電話機320部,傳呼620個,手機71部。是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063元。

產業發展

蒙陽鎮蒙陽鎮

2004年,蒙陽鎮地區生產總值6.9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總產值2.06億元、第二產業總產值3.09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1.81億元,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30:44:26,地方財政收入6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9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

(一)農業:2004年,全鎮糧食總產量達40488噸,主要有水稻、小麥、薯芋、玉米等。經濟作物主要種植蔬菜、油料等,面積達61314畝,其中油料作物產量達2453噸,蔬菜114738噸,另有零星彭州柚、花卉栽種。此外,養殖業以養殖生豬和雞、鴨、鵝等小家禽為主。

(二)工業:蒙陽鎮工業基礎較好,有一批較好的骨幹工業企業。全鎮形成了鋼鐵冶金、機械加工、食品加工、運輸等多門類的產業。其中,產值上億企業有2家,分別是成都(彭州)華歧鋼管有限公司和成都三益特鋼有限責任公司;產值上千萬的企業有5家,分別是成都攀聯實業有限公司、重慶紅岩汽車彈簧廠成都分廠、四川省固信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金葉化肥有限責任公司、彭州市竹新預製廠等。

(三)第三產業:蒙陽鎮位於彭州、青白江、新都、什邡、廣漢等幾市縣交界處,城鎮商業貿易繁榮興旺,各種商業配套設施較齊全,沿街商鋪林立,是彭州市東南面商業貿易中心。

發展現狀

蒙陽鎮蒙陽鎮

改革開放以來,蒙陽鎮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明顯進步,發展實力不斷增強。先後引進了成都華岐鋼管有限公司、成都三益特鋼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紅岩汽車彈簧廠、成都攀聯公司等省內外知名企業,蒙陽食品廠(年創匯達350萬美元)等形成規模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有30餘家。鎮域企業達100餘個,冶金等行業的年物流量達40餘萬噸,已成為彭州市的冶金和食品工業基地。2004年,蒙陽鎮地區生產總值為6.9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為659萬元。蒙陽鎮水、電、氣供應充足,35千伏變電站、自來水廠、配氣站等市政基礎設施基本配套。郵電、通訊、有線電視網路設施完善,電話、有線電視網路已進村入戶,文化、娛樂、商業服務網點遍布鎮區主要街道。形成了東、南、西、北4條主要街道和6條二級街道,以蒙陽場鎮為中心,有連線成都、什邡、新都、彭州等城市的省道和縣道,有成網路狀的"村村通"水泥路。

規劃設計

蒙陽鎮蒙陽鎮

2005年年初,歷史又一次把蒙陽鎮推上新的起跑線--被成都市確定為14個優先發展重點鎮之一。蒙陽鎮堅持"城市要建設、規劃必先行"觀念,用經營城市的理念加快了科學編制總體規劃和各專業規劃的步伐。一是總體規劃。為了加快優先發展重點鎮建設步伐,使蒙陽鎮在一定區域內起到中心和帶動作用,在成都市建委和規劃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鎮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立即啟動了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已完成了新的規劃方案的編制工作。首先,明確了城市定位:依託成都,建設冶金、機械加工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把蒙陽打造為成都北部明珠、彭州工貿重鎮和農業高科技產業基地;其次,確定了發展方向:城市向南、向西發展,2007年城鎮規模達到3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到3萬人,2020年城鎮規模達到8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到6萬人,形成商貿居住、工業物流、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等三大集中發展區域。二是專業規劃。多次與成都市規劃局、成都市交通局等部門進行溝通,提出了“人民北路北延線修建至蒙陽鎮西邊連線三星堆處”和修建經過蒙陽鎮連線80萬噸乙烯基地和廣漢市向陽鎮108國道大件的建議;完成了蒙陽中學遷建、“新居工程”等項目的平面圖設計工作,完成了蒙陽鎮水利利用及防洪規劃、占地3000餘畝的物流園區規劃等專業規劃。三是做好80萬噸乙烯項目拆遷安置戶搬遷到蒙陽的一切準備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