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地質博物館

吉林大學地質博物館始建於1952年,陳列面積1500平米,以藏品豐富、精品薈萃、特色鮮明享譽中外。博物館分科普廳和恐龍廳。

基本信息

吉林大學地質博物館

建館以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數十萬人,朱德、董必武、鄧小平、李富春等黨和國家老一輩領導人都曾來館視察。
博物館分科普廳和恐龍廳。科普廳設有奇石展區、寶玉石展區、古生物展區及地學科普知識展區。恐龍廳展有三具巨型恐龍骨架化石及珍貴的恐龍蛋、恐龍腳印化石等。
為了充分地發揮高校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1998年吉林大學博物館面向社會開放,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1999年,博物館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同年被中國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2年博物館被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國科協聯合授予“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建館數十年來,博物館一直遵循“科研、教學、科普”並重的方針,除了完成藏品的徵集、研究和展示工作之外,還承擔了大量的科研和對外交流工作。目前,博物館已與國外10餘所博物館和國內百餘所博物館及高校博物館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在博物館建設、學術研究、科學普及和展品交換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建立了多方面的合作關係。近年來,博物館與美國普羅維敦斯學院合作開展了東北亞地區白堊紀早期哺乳動物演化的研究;與比利時皇家博物館合作開展了我國東北地區恐龍動物群的研究;與日本福井恐龍博物館開展了中日恐龍對比研究。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博物館的綜合實力已躋身我國高校博物館和吉林省博物館的前列,知名度日增,在地學科研及科普教育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長春市文化旅遊、科普教育的極佳場所,被人們譽為春城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