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斯崇拜

吉尼斯崇拜

吉尼斯崇拜,是指中國人對於吉尼斯紀錄的一種崇拜心理,一些企業或者部門,為了達到商業或政績的目的,往往以萬人活動、最大某某食品破吉尼斯紀錄的方式來炒作,但炒作完成後,多不計後果,最後造成嚴重的浪費,引發民眾的質疑。

現象

金氏世界紀錄金氏世界紀錄
21世紀初以來,中國人患上了破吉尼斯的癮。最大元宵、最大月餅、最大炒麵;萬人洗溫泉、萬人打麻將、萬人打太極、萬人泡腳……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看不到,在破吉尼斯紀錄這事上,中國人似乎在拿不出什麼有技術含量的東東來的時候,只能依靠“量多體大人海”的戰術來打破記錄,並藉此吸引更多目光關注,最後完成炒作的任務。而且近年來,這類活動越來越多,一些商業機構、行業協會和政府機關為商業宣傳和政績工程玩噱頭造勢參與其中。

原因

吉尼斯紀錄,在西方僅僅是一本暢銷書而已。這本書就像是一本百科全書,1955年8月第一版《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裝訂成書,該書收錄了198條世界之最,之後此書每年都有更新。但是,中國人對於西方傳來的東西向來有些崇拜,對於打破吉尼斯紀錄,國人也是情有獨鍾,認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尤其是,出於商業和政績炒作的要求,一些地方為了炒名氣,更是善於玩起破吉尼斯紀錄這種遊戲。

觀點

金氏世界紀錄金氏世界紀錄
吉尼斯紀錄的組織方是市場化組織,人家做的就是幫人破紀錄、讓人提高名氣的生意;一個品牌藉助此提高品牌的影響力,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打破吉尼斯紀錄仍然要強調更多的實際意義,而不應該是過多的商業價值,是不是以浪費為代價、是不是依靠簡單的加法而破紀錄,都需要經得起追問。而這也是還原吉尼斯的本質的一種必要。

說到底,一件產品、一種食品包括地方小吃,到底有多強的生命力以及在市場中能夠有多大的影響力,都首先取決於質量與服務,而不是靠炒作。2015年10月,慶豐包子出現的問題,就能說明這一點。行銷地好,從來不能取代對產品本身的質量追求,也不能取代企業文化的建立。從這個角度講,揚州炒飯就不應該只限於玩噱頭,尤其不能玩讓自己的品牌背負罵名的噱頭。

事件

2015年10月23號,江蘇省揚州市旅遊局、烹飪學會用8000多斤重的“最大份揚州炒飯”刷新《金氏世界紀錄》,以此來紀念揚州建城2500年。視頻顯示,現場一個巨大的瓷碗裡,有工人站在炒飯上,用鐵鏟將炒飯裝進垃圾車車廂。此舉引發市民和網友批評。23日,承辦方回應說,炒飯並沒有全部被倒掉,倒掉的只是已經“不宜食用”的部分,受污染的炒飯都拉到了養豬場餵豬了。(2015年10月25日《重慶晨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