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鎮

合江鎮

四川省合江鎮位於長江、赤水、習水三條河流的交匯處,是合江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中共合江縣委、合江縣人民政府的駐地,古稱“治城鎮”。幅員面積69.7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5.5平方千米。現有耕地面積32385畝,其中田2140畝,土10983畝。轄18個行政村164個合作社,5個社區居委會80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3.5萬人,其中常住人口32418戶99490人(農業人口11291戶37746人,非農業人口21127戶61644人)。還有貴州三都縣合江鎮、廣西博白縣合江鎮、廣東化州市合江鎮。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省分:四川 城市:瀘州市
區/縣:合江縣 地址:合江鎮
郵編:646200 區號:0830

經濟狀況

合江鎮合江鎮
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5192.1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0001.56萬元,第二產業47889萬元,第三產業17285.5萬元。鎮域稅收1.2億元,鎮本級財政收入769.03萬元,其中國稅完成295.33萬元,地稅完成434萬元,財政非稅收入完成3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23元。是全國重點鄉鎮、省級衛生最佳先進單位、瀘州市經濟十強鄉鎮、瀘州市丘陵地區十強鄉鎮。鎮域內水域岸線長36千米,其中長江河20千米,赤水河6千米,習水河10千米。有客渡碼頭6個,年旅客流量1000多萬人次;貨物運輸碼頭6個,年貨物吞吐量達500萬噸;車渡碼頭1個。陸路交通縱橫交錯,合習路、合渝路、瀘合路、即將建設的瀘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是川、黔、渝的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地。

2007年,合江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1455畝。糧食產量21059.77噸,人均占有糧食557.9公斤。農民家庭經營總收入18909.84萬元,人均收入5009.76元。

合江鎮合江鎮
合江鎮域內擁有長江河、赤水河、習水河等豐富的水域資源,江河網廂養魚潛力巨大,鎮政府採取獎勵、補貼等形式,充分調動人民民眾的河網廂養魚的積極性。現已發展河網廂漁船17艘,河網廂養殖面積2100平方米,與塘庫養殖相結合,全鎮現有鯽魚、鰱魚、中華倒刺巴、岩鯉魚等名優魚養殖面積1200畝,常年產量1100噸,年收入550萬元。

合江鎮大力發展優質畜禽,把生豬作為農民致富增收的一個亮點,鎮政府為此出台了對養殖生豬大戶的獎勵政策。2007年,全鎮出欄肥豬57001頭,人均1.51頭,有規模養豬場3個,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大戶21戶。出欄小家禽874410隻,人均出欄23.2隻,年出欄小家禽10000隻以上養殖場3個。出欄山羊5188隻,出欄肉兔27420隻,牧業收入達5905.06萬元,占總收入57.96%,成為合江鎮農業的主要支柱產業。

資源優勢

合江鎮合江鎮
合江雨量充沛、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0%以上,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可以滿足加快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境內佛寶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級佛寶森林公園處於重慶江津四面山、貴州赤水四洞溝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腹心,是中國最大的生態旅遊“金三角”核心,被專家譽為最佳生態旅遊勝地,十分具有開發價值。

農副產品資源充足

合江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產肉百強縣、四川省山羊板皮生產縣、造林綠化百強縣、農村電氣化初級縣、對外開放試點縣。

農業上,已形成優質晚熟荔枝、青果、黑山羊、中藥材、船體網箱養魚五大綠色農產品主導產業。優質糧食、生豬、黑山羊、名優水果(如荔枝、青果、龍眼、柚、桔、枇杷、銀杏等)、竹木、蔬菜、中藥材、水產品資源豐富。特別是荔枝、青果柚子被稱為合江水果“三絕”。

人才資源儲備充分

瀘州市現有化工科研院所15個,其中,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是原化工部直屬的重點化工研究院,實力雄厚。院內設有8個研究設計所,7個研究室,9個生產中試及輔助工廠,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技術諮詢、信息調研於一體,是全國碳-化學研究中心,國家變壓吸附工程技術研究推廣中心、煤化工學會、國家水煤漿中心含氧部和天然氣化工行業委員會的依託掛靠單位,有近1000名專業技術人員。

瀘州化工行業擁有職工3.3萬人,其中高、中級技術職稱人員近6000人,占職工總數的19%。天華公司現有員工1500人,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247人。這一支化工科技隊伍素質較高,是化學工業開展技術創新的主力軍,為精深化工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

合江縣有全國聞名的少岷職業技術學校,該校是一所融大專、中專、普高、國中為一體的綜合型學校。該校位於我縣縣城中心,占地面積1000多畝,建築面積30多萬平米,9個教學區,現有在校學生3萬多人,完全可滿足企業中級技工用工的需求。

過境資源豐富

合江鎮地處川、黔、渝接合部,區位地理優勢十分明顯,交通發達,是三地物資集散地。臨近合江的貴州習水縣,礦產資源尤其是煤炭資源極為豐富。習水煤炭外運,只能通過合習路到合江轉水運,路程最便捷,費用是最便宜的。另外,瀘州古敘煤礦豐富的煤炭經過赤水河在合江中轉大船運往長江下游各大城市。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習水、古敘煤炭從合江借道外銷量超過350萬噸。從這個意義上說,合江建設上規模的專業的煤炭港口是有必要的,可行的。

合江鎮煤炭
瀘州煤炭探明儲量為70多億噸,占四川全省探明儲量的33%。其中長江以南古藺、敘永兩縣境內的古敘礦區,無煙煤預測和探明儲量共69億噸,是四川唯一尚未大規模開發的質優量大的無煙煤礦區,已被列入全國13個煤炭基地之一;在長江以北的瀘縣境內,還有優質煉焦含煤帶,探明儲量1.7億噸。

瀘州市天然氣探明儲量650億立方米,可采儲量500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瀘縣、合江縣、納溪區、江陽區。瀘州是蜀南氣礦天然氣的主要產區,合江是四川省天然氣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輸氣管道已形成網路,可保證天然氣的供應。此外,海相層天然氣、煤層氣及伴生氣的資源儲量也很豐富,古敘礦區及周邊擁有煤層氣資源量達1000億立方米,占全省的28%。

除此之外,合江周邊地區資源亦十分豐富。貴州習水、畢節地區煤炭儲量達247億噸,號稱西南煤海;如省內自貢市的岩鹽,儲量170億噸,素稱鹽都。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為合江發展以天然氣、煤、鹽資源為基礎的天然氣化工、精細化工、煤化工產業和熱電聯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工業發展

合江鎮合江鎮
合江鎮積極回響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關鍵抓招商”戰略號召。工業經濟迅猛發展,2007年,鎮域內擁有工業企業292個,工業總投資5403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953萬元;物流企業93個,總投資830萬元;個體工商戶2269戶,總投資34286萬元。其中本鎮有全縣的龍頭工業企業10餘家,突出的有:合江縣四海發展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現有員工415人,擁有冷庫容量1600噸,日屠宰生豬能力2000頭以上,年產值可達2億多元,被評為四川省中小企業領先200強企業;瀘州市高金罐頭食品有限公司,現有職工385人,資產2833.8萬元,年生產能力為10000萬噸,2005年取得了QS生產許可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到俄羅斯、日本、韓國、香港、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瀘州天力化肥廠,總投資4665萬元,目前已具備4萬噸合成氨、16萬噸農用碳酸氫銨的生產規模,現有員工350人,目前又投入1000萬元的技改資金,開發下游產品,按縣委縣政府的要求,該企業要做大做強成為化工小巨人;合江縣長順精選煤廠,總投資1500萬元,有企業員工85人,年產精選煤20萬噸,年上交國家稅金100萬元以上;合江瑞安水泥有限公司,總投資4385.7萬元,現有員工262人,年生產複合矽酸鹽水泥30萬噸;瀘州市瀘龍印務有限公司,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現有職工280餘人,資產近2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700萬元,年生產包裝盒600萬套,可實現產值5000萬元。

2007年以來,新發展項目重點集中在過境煤炭資源上,現有精洗選煤廠7家,總投資3500萬元,預計年產值8000萬元,可望實現年利稅800萬元。現有交通運輸企業9家,資產總額3982萬元,年產值3172萬元,實現年利稅240萬元;有商貿企業67家,總投資22853萬元,年產值5774萬元,實現年利稅300萬元;住宿餐飲企業13家,資產總額2650萬元,年產值1108萬元,實現年利稅177萬元;建築、房地產企業25家,資產總額17383萬元,年產值15032萬元,實現年利稅473萬元;社會服務企業52家,資產總額12197萬元,年產值2316萬元,實現年利稅92萬元。

合江鎮工業經濟現已初具規模,黨委、政府立足當前、放眼長遠,構建了以張灣工業園區為核心,以合習路、瀘合路、即將建設的瀘渝高速公路、長江赤水航道為主線的“一區四線”工業發展藍圖。即:以張灣工業園集中區為龍頭,大力招商引資,發展工業龍頭企業,建設好“一區”;以習水、赤水、古藺、敘永的過境煤礦、磷礦等資源為依託,在合習路線建煤業加工區;以橋凼、菜壩、大水河等村的優質畜禽、無公害蔬菜、名優水果等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為依託,在瀘合路線建農副產品加工區;以長江、赤水、習水的港口岸線資源為依託,在沿江河岸線建設現代物流區,打造現代化的港口碼頭,發展現代物流業;以即將施工建設的瀘渝高速公路為依託,抓住重慶等大城市產業轉移的契機,在文橋高速公路進出口周圍建設機械工業集中區。爭取用5—10年的時間,把合江鎮建設成為川、黔、渝結合部的明星大鎮。

新農村建設

合江鎮合江鎮
合江鎮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步伐,著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荔枝、甜橙、無公害蔬菜三大產業為龍頭,做大做強,力求達到產業化、規模化的效益。合江鎮是合江荔枝的主要產地,現已被評為:中國荔枝之鄉。主要優質品種有帶綠、陀堤、妃子笑、絳紗藍、楠木葉、大紅袍等,重點分布在三塊石村、魏家祠村、龍潭村、柳馬埂村等15個村4個片。特別是三塊石村,有“荔枝母本園”之稱,聞名全國。全鎮現有種植面積7700畝17.71萬株,常年產量260萬斤,年收入1100萬元。今年又開發殘次林、利用高傍田、空閒地種植優質荔枝1210畝25110株。規劃到2010年,種植面積達10000畝23萬株,年產量3000噸,年收入2800萬元。每年七、八月間荔枝成熟的時候,合江縣城熱鬧非凡,各地商家雲集,大家爭相搶購,合江荔枝暢銷全國各地。作為“果中皇后”的合江荔枝,不但清香濃郁,純甜中帶點果酸味,營養豐富,而且還對貧血,體弱等部分疾病有一定的療效。合江鎮還新開發引進優質水果甜橙,其主要品種有清家、蓬安100號、北碚447、江津78—1等8個優質品種,重點分布在石堰村大水河村、山頂上村、會青山村等13個村3個片,總面積達8000畝45.37萬株,現已進入掛果期,年產量已達1000噸,年收入200萬元。規劃到2010年,種植面積達到10000畝,年產量在12000噸以上,年收入可達1200萬元。合江鎮現有蔬菜種植面積25439畝,主要集中在橋凼村、力量村、大同村等9個村3個片,總產量4979.03萬公斤,人均1319公斤。

社會事業發展

合江鎮合江鎮
合江鎮境內文化燦爛,歷史悠久。從西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置縣至今,已有2120年的歷史,有不可移動文化古蹟保護點7個,漢棺博物館1個,占地面積1000餘平方米。圖書館2個,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藏書量達30萬餘冊,每年讀者10萬人次以上。青少年活動中心1個,面積600餘平方米。村(社區)文化活動室28個,村級閉路電視接收站6個,光纖電視覆蓋率達95%。有13個村建立了遠程教育網站,其中6個村開通了網際網路。音響、書刊、字畫專賣店共76家。健身娛樂場所5個2500平方米,有腰鼓隊7個,川劇玩友隊2個,秧歌隊5個,蓮槍隊2個,太極拳隊3個,太極劍隊3個,鼓釵隊1個,門球隊3個,參與活動人員上萬人。每逢節假日,縣城街道上鼓樂喧天、載歌載舞、喜氣洋洋。在縣上組織的成人運動會中,合江鎮常常是獲團體總分一、二名。合江鎮早已被四川省評為:全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腰鼓隊兩次出席省上比賽,分別獲二等獎和優勝獎。每年元霄節的舞龍、舞獅比賽活動,更是盛況空前,縣城處處張燈接彩,十多萬民眾齊集街頭,人山人海,慶賀佳節。

合江鎮域內職業技術學校、中國小、幼稚園總計51所。其中公辦中國小12所,村國小2所,幼稚園2所;民辦職業高中和私人舉辦培訓學校、私立幼稚園總計35所。現有在校學生總人數41200人,教職員工總數2500餘人。其中合江縣少岷職業技術學校,是教育戰線一顆燦的明珠,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該校占地面積1100畝,擁有18個專業,教職員工1200多人,在校學生30000多人,每年為國家輸送專業技術人才10000多人,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育才興農示範校、全國辦學先進集體。合江中學校,占地面積150餘畝,是四川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現有教職工219人,在校學生4300餘人,現每年升入大學1000多人,從1991年至現在累計升入大學10000餘人,榮獲省級校風示範學校、省級綠化園林單位、四川省中國小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馬街中學,占地面積70餘畝,是瀘州市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藝體特色學校、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校,現有教職工214人,在校學生3850人,現每年升入大學700餘人,與1991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0餘倍。合江縣人民國小,是四川省重點國小,教學成績名列瀘州市前茅,對全縣國小教學具有引領指導作用。

合江鎮域內擁有21個農村醫療衛生站,鎮以上醫院7個,獸醫站1個,門診和個體診所79所,藥品零售經營戶63家,衛生防疫站1個,從事醫療、衛生、藥品工作專業人員1200餘人,基本滿足人民民眾的生病療治要求。從醫療機構個數、規模、從業人員數、技術設備等方面的指數分析看,與1991年同期比大約翻了兩番,實現了質的飛躍。其中合江縣人民醫院,現擁有醫學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達20餘人,各種療治設備較為先進,具有較高的醫術水平,是一所綜合性較強的縣級醫院,是全國二級甲等醫院。

旅遊資源

合江鎮筆架山風景區
筆架山風景區

合江,因位於長江、赤水河(赤水河合江段古稱安樂溪)、高洞河(習水河)交匯處而得名。

筆架山位於東經105°32′,北緯28°27′,海拔698米,東西長2350米,南北寬525米(最窄處僅2米),山頂面積0.32平方公里,景區所屬面積8400畝,森林覆蓋率為88%。筆架山位於合江縣城西5公里,距瀘州42公里,距重慶160公里,1998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筆架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紅色沙岩發育良好,出露整齊,有良好的觀賞效果。岩面形成於1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的湖相沉積岩,山脈隆起大約有四百萬年曆史,由於地處亞熱帶,氣溫較高,雨量充沛,山頂風化削割嚴重,形成山勢陡峭,岩石裸露,奇峰奇壁,奇石奇洞的鬼斧神工的跌宕景觀。

筆架山,一名“少岷山”,古名“安樂山”,東西狹長,三峰聳立,東瞰長江,南臨赤水河,從長江邊眺望,石筍青峰如椽巨筆直插入雲,從赤水河仰視,形似筆架橫亘天際。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故《名勝志》稱:“筆架山,山形挺拔秀麗,蒼蔥翠綠,山上雲遮霧繞,煙霞鎖谷,群山低伏環衛,長江、赤水百舸爭流。”歷代文人遊覽後,認為有青城之幽,大岷(峨嵋古稱大岷)之秀,可與大岷媲美,於是贈名“少岷山”,取其可與“大岷共存之意”。

驅車前往筆架山,到半山腰就進入了筆架山景區。迎接你的第一個景點是“白鹿洞”。白鹿洞離公路丈許,在沒修公路前,它位於赤水河沿岸民眾上筆架山的大路邊。洞頂的巨石上刻有“興游真境”四個大字,白鹿洞其實是幾方巨石天然疊砌成的一個石窟。進窟的右邊岩壁上刻有一隻白鹿,故為“白鹿洞”。鹿身披鱗甲,腳踏祥雲,昂首騰空飛躍狀,頭上有短短兩角,實為麒麟。清朝乾隆年間,合江人氏羅文思在此苦讀,頗得筆架神韻,戊午年考中解元,後放為貴州石矸知府,任上頗有政聲。

合江鎮合江鎮
白鹿洞四周,是改革開放後所建的碑林。“筆架山碑林”五個字是原中宣部部長陸定一所題。碑林共有106塊字碑,依山就勢,摩岩勒石,取其自然,天地渾然一氣。碑林中的刻石大多來自名家手筆,其中有朱德元帥的詩、賈若愚將軍的題詞,有張愛萍將軍手跡:“三江匯流入大海,一峰突起覽眾山”,有肖克將軍的題字:“兩省通衢連南北,三江勝景壯蜀中”,還有軍中第一書法家之稱的李鐸墨寶。特別叫人敬仰的是,朱德任滇軍旅長參加討袁戰爭打下瀘州後,於戎馬倥傯之際,與合江名流登筆架山賦詩唱和,朱德題於筆架山雲台寺壁的詩:“絕頂憑臨眼底空,怒號戟影劍光紅,駐馬高崗回首望,群山低首拜英雄。”

出了碑林,拾級而上是雲台古道,改革開放後為方便遊人重新翻修加寬。古道左邊竹林內是塔林,是埋歷代高僧骨灰之處。右邊石壁上有羅文思題刻的“古安樂山”四字文化大革命炸去了古、安二字和“神仙境”三個大字,有唐代的摩岩石刻“高岩老祖”,還有合江藉著名畫家、書法家張靜濤書寫的清代戴映奎的題詩。進了筆架山山門不遠就是雲台寺。雲台寺懸掛楹聯一副,為合江現代書法家羅亮重書清代原寺門聯:

如此雄奇,賽天下許多勝景:

果然清靜,是符陽第一名山。

貴州三都縣合江鎮

合江鎮合江鎮
概述

合江鎮位於三都縣西北面,都柳江上游,距縣城約25公里,距貴新高速公路約50公里。東連本縣塘州鄉、北鄰大河鎮,西南面與獨山縣本寨、水岩、甲定、翁台等鄉接壤。轄20個行政村,157個村民組,總人口1.97萬人,4660餘戶,少數民族占98%以上,以水族和布依族為主。總面積13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萬畝,森林覆蓋率52%。平均海拔470米,人均占有糧食305公斤,人均純收入1551元。是一個經濟繁榮、文化極為豐富的邊貿重鎮。

經濟狀況

合江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效:文教衛交通水電等各項事業欣欣向榮;集鎮非公有制經濟迅速崛起,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移動通信發展迅速;農村電視普及率達80%以上。按照鎮黨委、政府提出的“5421”經濟發展格局(即:戶均5頭(條)商品、牛,戶均4畝經果林,戶均2畝無公害蔬菜,戶均1口沼氣池)目標,著力發展綠色生態無公害農業產品,並做大做強,計畫大力發展以竹業(2萬畝)、茶葉(1萬畝)、無公害蔬菜(5000畝)等為主的特色農業和畜牧業。目前,產業結構調整漸成規模,畜牧業規模發展不斷擴大,現有麻竹基地5000畝、八月筍基地3500畝、油桐籽基地5000畝、板栗基地3000畝、園茶、大白茶1000畝、野生綠色苦丁茶600畝等綠色生態無公害名優農特產和蕃茄、辣椒、豆類、馬玲薯、玉米(菜用)等反季節早熟無公害訂單蔬菜2000畝。各種產品遠銷省內外,深受客商睛睞。

廣西博白縣合江鎮

概述

合江鎮位於博白縣中部,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27公里。全鎮轄6個行政村,2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7萬多人,總面積69.3平方公里。鎮區內白沙二級公路貫穿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合江鎮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積極推進以優質谷、速豐桉、劍麻等高效農作物種植以及三黃雞、瘦肉型豬養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石材、木材、農副產品加工等行業發展迅速,逐步成為全鎮支柱產業,全鎮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6億元,財政收入12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400元。

合江鎮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目前全鎮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家家有電視、戶戶電網改”的目標:移動通訊信號覆蓋全鎮。

該鎮著名人物有:劉慶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最後檢測官。

廣東化州市合江鎮

合江鎮合江鎮
概述

合江鎮位於化州市中部,陵江、羅江匯合於此,形成了美麗的三埠式圩鎮。總面積176.25平方公里,現轄23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合江鎮轄23個管理區、1個居委會;管理區有合江,北岸、車田、明星、大石頭、松架、高步,新車.大埡,多華、禾堂嶺、大甬、新圩、塘樂、塘口、九仕坡、六龍、梧村、多例、結杜,塘坑.沙洞峙、同志堡;居委會有合江居委會),人口8.6萬,是廣東省中心鎮。

合江鎮歷史悠久,唐朝曾在此設陵羅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省道梅石線水泥路,市道化寶線水泥瀝青路呈X型貫穿全境,是兩廣交通重要樞紐。集鎮依山傍水,環境優美,街道全部實現了硬功夫底化,城管設施完善,是投資置業的好地方。鎮域資源豐富,山清水秀,有令人神往的“三奇八景”,發展旅遊業大有可為。近年來,該鎮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建成了花星魚、蠶桑、優質稻、優質荔枝、龍眼特色農業基地,是化州蠶桑主產區、粵西最大的花星魚養殖基地。該鎮積極發展地方工業,最佳化投資環境,新發展了香料廠、桉樹切片廠、軌鋼廠、供氣站、家私廠、工藝編織廠等一批民營企業;抓好中心鎮規劃建設,興建六大示範性中心村,爭取省投資1.3億元重建的合江攔河壩工程已正式立項,並將動工建設。

合江鎮合江鎮
經濟狀況

該鎮積極實施“工業立鎮、城鎮帶動”戰略,成績顯著。全鎮現有紡織廠28家,化工廠、切片廠、機械廠等特色企業一大批,2005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2.1億元。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構建了以農產品流通、餐飲、娛樂、運輸等為主的多條特色產業經濟帶。2005年度,國稅收入212萬元,地稅收入201.20萬元。

鎮內由陵江、羅江分隔成陵北區、陵南區、羅西區三個功能區,形成“三埠式”河畔城鎮,街道全部實現了硬底化、城管設施完善,是投資置業的好地方。2006年,該鎮城鎮化基礎建設項目已通過國家發改委的批覆,城鎮化規劃建設紮實推進。

社會各項事業持續發展:一是教育事業形勢喜人,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程;二是衛生事業再創佳績,2005年,合江衛生院晉升為化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增強;三是科技事業有新進步,建立健全鎮、村、組三級農科網路,共有農科技術人員1021人,積極開展農業科技攻關,蠶桑、花星魚養殖技術不斷提高,該鎮被評為“廣東省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示範基地”和“廣東省農村黨員基層幹部科技素質培訓工作先進單位”。此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創造性開展,文明法治程度不斷提升。省體育局投資50多萬元的合江全民健身運動中心已建成使用,為民眾提供了良好的運動場地,該鎮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