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釣魚城古戰場遺址

合川釣魚城古戰場遺址

在中國,有“東方特洛伊”之稱、我國的古代戰爭上具重要地位、守城防禦作戰時間達39年的合川釣魚城古戰場遺址,如今有了新發現:市文物考古所發布的最新訊息表明,正實施保護的古戰場南水軍碼頭、南一字城牆遺址,發掘出了炮台、石制“炮彈”。


合川釣魚城古戰場遺址

古希臘時代,有一座城市叫特洛伊,守城軍士與強敵作戰10年之久。在中國,有“東方特洛伊”之稱、我國的古代戰爭上具重要地位、守城防禦作戰時間達39年的合川釣魚城古戰場遺址,如今有了新發現:市文物考古所發布的最新訊息表明,正實施保護的古戰場南水軍碼頭、南一字城牆遺址,發掘出了炮台、石制“炮彈”……
蒙古軍隊攻打釣魚城時挖的地道內部圖蒙古軍隊攻打釣魚城時挖的地道內部圖
2010年月18日下午,釣魚城景區靠嘉陵江邊的一處河灘,當地人稱這裡為水軍碼頭。是時,市文物考古所專家、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這裡調研。
卵石炮彈禦敵

考古表明,臨海的特洛伊城城牆高達5米,城內發現大量射程遠的強弓。荷馬史詩《伊里亞特》記載,特洛伊人能抵禦邁錫尼士兵10年之久,很大程度取決於這種強弓。
現在,嘉陵江外的水軍碼頭上,長度普遍超1米、呈長方體的青石隨處可見。細看,這些條石大有來歷:順江往岸緩坡方向分3層修築,3層以內有用條石築成的平台5處。站在高處下望,這裡儼然是防禦嚴密、阻隔對岸敵軍進攻的軍事要塞——條石見證了宋蒙大軍激戰39年的歷史。
39年中,宋軍用啥殺傷力大的兵器對蒙古兵作戰?在考古人員稱為遺址二號平台的地方,可看見這樣的場景:發掘出約半人深的坑中,密密麻麻分布著眾多卵石,似海碗大小。
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長袁東山介紹,卵石是釣魚城戰爭中宋軍抵抗蒙古大軍時使用的“炮彈”,發射卵石的兵器是巨型投石機。試驗表明,這種重約5公斤的卵石經投石機發射後,最遠射程400米左右。現在,被發掘出堆放卵石的地方相當於彈藥庫,投石機位於不遠處的炮台。
“通過城牆上的人喊話,操作投石機的士兵用調整步伐等方式校正射擊方位等,聽令投石。”袁東山說,投石機的殺傷力在宋蒙大戰中屢立奇功,屬冷兵器時代的先進武器。
史料記載,蒙古皇帝蒙哥指揮釣魚城之戰時死於飛石,市文物考古所專家認為,擊斃蒙哥的“炮彈”跟碼頭髮掘出的卵石相同。
地道攻城失敗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敘述,特洛伊城異常牢固,邁錫尼士兵攻戰10年未下。英雄奧德塞獻計:讓邁錫尼士兵佯裝撤退,同時在城外留下一具巨大木馬,內藏邁錫尼士兵。特洛伊人把木馬當戰利品拖進城,飲酒狂歡,木馬中的士兵悄悄溜出打開城門,接應城外設伏士兵進城,特洛伊一夜之間變廢墟。
古地道戰爭場面復原圖古地道戰爭場面復原圖
市文物考古所發布的古戰場遺址新發現表明,在釣魚城遺址西北部城牆外調查發現並清理出古地道一處,它開鑿在砂岩及泥岩構成的山體中,離地5米,由主通道、6條短支道及豎井組成。目前,地道發掘出的長度為35米。
細觀地道可發現,地道高約1.5米,成人可躬身進入。地道呈“V”形,順地溝往上的道壁嵌著眾多可供士兵休息、類似石凳的條石。
袁東山介紹,經考證,地道是蒙古大軍開鑿,從發掘地屬城牆外等跡象可推斷,當時蒙古軍隊在一次又一次佯攻中,秘密鑿出地道,天黑後派士兵進地道蟄伏。夜深人靜時,蒙軍從隱蔽著的地道口鑽出,企圖突襲守城宋軍。然而,糧草充足的宋軍晝夜派人值守城牆,蒙軍的一次次突襲均告失敗。
合川人早餐喝羊雜湯  疑與蒙古軍隊有關聯

宋蒙大軍激戰的最終結果,跟特洛伊城的結局相同——被敵軍攻陷。
史料記載,蒙哥被打死後,蒙古兵幾次在秋收至次年春天卷土重襲釣魚城,均毫無建樹。這座固若金湯的城池卻最終被一個女人從內部“瓦解”了。女人姓宗,人稱熊耳夫人。她是釣魚城最後一位守將王立的義妹,真實身份是王立的情人。同時,她還有更重要身份——元朝安西王相李德輝同母異父的妹妹。由此,她和同母異父的哥哥議定,她遊說釣魚城投降,李德輝保證不對釣魚城屠城。
南水軍碼頭遺址目前正在挖掘保護中南水軍碼頭遺址目前正在挖掘保護中
公元1279年春,即蒙哥被打死後的第20年,南宋朝廷已覆滅兩年。孤立無援的王立為保全一城軍民性命,外加熊耳夫人遊說,他向李德輝獻降書。釣魚城終於落入蒙古人手中。
蒙古軍進釣魚城後發生了什麼事?袁東山沒明確透露,但強調:現在,合川人在早餐時有吃羊雜湯的習慣,應該跟蒙軍生活習慣有一定關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