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財政

所謂“吃飯財政”是指財政資金只能維持國家機關的運轉,只能供養一批“吃皇糧”的人,缺乏用於建設的資金,也就是說財政的經濟建設職能基本喪失。

簡介

通常,“吃飯財政”是指預算內收入只能用來發工資,沒有財力做別的事情,但實際上預算內收入根本不夠“吃飯”,“吃飯財政”還吃掉了本來用於公共建設的預算外資金.吃飯財政雖然擠占了公共財政,但公共財政支出並不應減少。
這是對我國現階段經濟不發達的一個客觀評價
其它解釋:(1)把龐大的政府機關稱為“吃飯財政”,把錢都吃光了.據統計,部門林立、效率低下的龐大機構每年要吃掉國民生產總值的20%。(2)龐大的政府機構和過多的行政機關幹部並不能使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反而是人浮於事,效率低下,推委扯皮,滋生腐敗(3)稅費比例失調的原因及對策,近年來各級政府的財政收入雖有所增長但與支出比較反差太大(4)不少地方把自己的財政稱為“吃飯財政”我國財政收入的一半用於發工資,因而被戲稱為“吃飯財政”.國家在基礎設施和科研教育方面的投資嚴重不足,也不能大規模興辦高新技術產業,就業率逐年下降。(5)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縣級財力薄弱,難以在財政上對教育經費進行全額劃撥,教育事業費的增長難以實現,除努力保證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外,地方津貼無法兌現,被人們戲稱為“吃飯財政”。

破解---以湖南安鄉縣為例

“國家財政蒸蒸日上,省級財政穩穩噹噹,縣級財政搖搖晃晃,鄉級財政精精光光。”這段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縣鄉財政的尷尬處境。現階段財政困難縣如何實踐科學發展觀,在捉襟見肘的“吃飯財政”面前“爬坡追趕”,創造條件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現狀

支出依靠轉移支付
受經濟發展水平、財源結構和傳統體制的影響,目前地處洞庭湖區的湖南省安鄉縣財力狀況呈現出財政自主性收入增長乏力、剛性支出膨脹等問題。
安鄉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近幾年,縣財政積極推進“收支兩條線”管理、工資統發、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鄉財縣管鄉用等財政改革工作,嚴格徵收管理,強化財政監督,保證了財政負擔人員的基本工資,確保了重點支出,維持了各級機關的基本運轉。據統計,從2002年農村稅費改革以來,6年間安鄉縣的一般預算收入總計7.05億元,一般預算支出總計23.71億元;6年間上級財政給安鄉縣的各項轉移支付補助高達16.66億元,是同期一般預算收入的2.4倍。全縣財政必要的支出基本上依靠上級各類轉移支付及補助維持,屬於典型的“吃飯財政”。

困難

保運轉壓力重重
安鄉縣財政狀況近幾年雖有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的壓力仍然很大。
財政收入難增長。2003年至2008年5年間,安鄉縣一般預算收入的增量只有6500萬元,其中稅收收入的增量只有2600萬元,縣級自身財力增長緩慢。主要原因在於安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工業提供的稅收不多,2008年工業提供的縣級稅收僅有1800萬元。
財政支出難保障。一是自給能力弱。安鄉縣財政大部分支出要依靠中央和省里的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二是供養負擔重,2008年,安鄉縣財政供養人員已達到21489人,可支配財力4.53億元,只能維持基本運轉,根本沒有財力安排公共事業支出。
湖區治水難負擔。安鄉素有“洪水走廊”之稱,全縣40萬農業人口人均負擔1米防洪大堤。每年用於大堤及機電排灌設施的修護支出達3000多萬元。求解:財政困局如何化解
安鄉縣正處於欠發達的“爬坡追趕”階段,按照分稅制財政體制的要求,健康、穩定的縣級財政必須具備穩定的收入來源。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夯實地方可用財力。一是加強稅收征管、稅源評估和級次稽查,挖掘政府非稅收入潛力,完善責任考核辦法,從機制上確保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二是本著“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逐步形成縣鄉全面推進的新型財源體系。三是充分發揮財政槓桿作用,拓寬財源建設投入渠道。
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欠發達地區在社保、教育衛生、農田水利及鄉村道路建設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但縣級財政的現狀確實無能為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上級財政給予轉移支付。
突出對湖區的專項補助。針對湖區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設立湖區財源建設專項補助資金,讓湖區縣儘快走出財政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