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

吃水

吃水(Draught)。船舶浸在水裡的深度。該深度根據船舶設計的不同而不同。吃水的大小不僅取決於船舶和船載所有物品,如貨物、壓載物、燃料和備件的重量,而且還取決於船舶所處水的密度。通過讀取標在船艏和船艉的水尺,即Draught marks,可以確定船舶的吃水。吃水是構成浮力的因素之一,選擇吃水應滿足浮性方程式。船舶之所以設立設計吃水和結構吃水是因為,船舶設計的時候需要進行兩大塊的計算,分別是穩性計算和結構計算,前者保障船舶運營過程中的穩性安全後者保障船舶運營過程中的結構安全。因為ρ海>ρ淡,所以△d為正值,表示吃水增加。

吃水

1.吃水(Draught)。船舶浸在水裡的深度。該深度根據船舶設計的不同而不同。吃水的大小不僅取決於船舶和船載所有物品,如貨物、壓載物、燃料和備件的重量,而且還取決於船舶所處水的密度。通過讀取標在船艏和船艉的水尺,即Draught marks,可以確定船舶的吃水。

船舶的吃水分為設計吃水和結構吃水,結構吃水比設計吃水大。

船舶之所以設立設計吃水和結構吃水是因為,船舶設計的時候需要進行兩大塊的計算,分別是穩性計算和結構計算,前者保障船舶運營過程中的穩性安全後者保障船舶運營過程中的結構安全。

穩性計算的時候需要有一個標準,這個時候的滿載吃水定為設計吃水,在該吃水狀態下考核航速,作為核算穩性的一個工況等。但是有時候船舶裝載密度大的貨物,比如鋼板,貨物重心很低,即使多裝載,超過了設計吃水從穩性方面來講也是安全的,於是就有了一個新的說法,重載,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重載時雖然穩性沒問題可是按照設計吃水核算的結構在重載時是不安全的,於是在船舶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定義了一個結構吃水(大於設計吃水),按照結構吃水進行結構計算,這樣以後運營過程中即使重載超過設計吃水,只要沒超過結構吃水船舶也是安全的。

設立結構吃水還有一個目的,為以後船舶改裝留有餘地,畢竟船用設備可以隨時更換,船體結構是要伴隨整個船舶生命期的。

2.飲水,喝水。毛澤東《吃水不忘挖井人》。節約用水人人有責。讓我們一起愛護我們的家園。

引證解釋

1. 亦作“喫水”。1.船身入水的深度。借指船的載重量。

清 林則徐 《英人非不可制應嚴諭將英船新到煙土查明全繳片》:“不知該夷兵船笨重,喫水深至數丈,祇能取勝外洋,破浪乘風,是其長技。” 魯迅 《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廈門通信》:“有一天我清早望見許多小船,吃水很重,都張著帆駛向 鼓浪嶼 去。”

2. 吸收水分。如:這塊布不吃水。

3. 指供飲用的水。如:這裡的吃水問題還沒解決。

4. 也作“喝水”,是一種方言的說法,一般流行與雲、貴,川等西南一帶。

滿足浮力要求

吃水是構成浮力的因素之一,選擇吃水應滿足浮性方程式。從滿足浮力角度來說,增加吃水d時可降低Cb或L及B,有利於減少船體重量和造價,也有利於提高快速性。

吃水變化

船舶吃水的改變數,有比較精確的計算和近似估算兩種。

1、較精確的計算法

船舶由海水駛入淡水,因為ρ淡<ρ海,所以V淡>V海,其排水體積差△V:

△V = V淡-V海=D/ ρ淡-D/ ρ海= D/ ρ海( ρ海/ρ淡-1) (m3) (1-6)

由於ρ海和ρ淡相差不多,因此產生的吃水改變數△d也很小,可認為因ρ改變,船舶是平行沉浮的(實際上會產生微傾),

ρ改變引起的排水量的變化相當於在海水中平行沉浮,所以:

△V×ρ海 = TPC海 × △d ×100

△V = TPC海 × △d ×100/ρ海(m3)

式1—6與1—7相等,則:

△d =D/ 100×TPC海 (ρ海/ρ淡-1) (m)

因為ρ海>ρ淡,所以△d為正值,表示吃水增加。

同樣方法,可求出船由淡水駛入海水時:

△d =D/ 100×TPC淡 (ρ淡/ρ海-1) (m)

因為ρ淡<ρ海,所以△d為負值,表示吃水減小。>

2、近似估算

由式1-8和1-9計算△d比較繁瑣,為了簡化計算,常採用近似估算公式

D海=V海×ρ海=L海B海d海 Cb海 ρ海

D淡=V淡×ρ淡=L淡B淡d淡 Cb淡 ρ淡

因為D海= D淡

所以 d淡=(d海×ρ海)/ρ淡(m)

及 d海=(d淡×ρ淡)/ρ海(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