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金龍墓出土漆屏

類別:漆木描述:漆屏風用木板製成,出土時較完整的有五塊,遍讀朱漆然後作畫,有黃色墨書榜題和題記。 與屏風同出的還有四個石雕屏趺,當初是插立屏風用的,每件邊長約32厘米,高6.5厘米。 彩畫漆屏風大都已經朽散,從保存較好的兩段看,繪畫內容大部采自漢代劉向《列女傳》故事,繪畫藝術和油漆工藝都有很高的水平。

名稱:司馬金龍墓出土彩繪人物故事漆屏
年代:北魏
尺寸:每塊長約80厘米,寬約20厘米,厚約2.5厘米。
類別:漆木
描述:
漆屏風用木板製成,出土時較完整的有五塊,遍讀朱漆然後作畫,有黃色墨書榜題和題記。屏風兩面原皆有畫,入葬時朝下的一面腐蝕嚴重,原貌難以辨別,向上一面保存較完好。
圖中所示為尚能拼合的第一、第二塊向上的一面。第一、二塊屏風畫用欄界分為四層。
第一層六個人物,為帝舜格守孝道的故事;
第二層三個人物為周太王妃太姜、周武王母大姐、周文王母太任的立像;
第三層兩個人物,為魯師春姜及春姜女像;
第四層六個人物,為班捷仔辭成帝同乘輦故事。以上故事多出自西漢劉向所著《列女傳》,帝舜事跡見《史記·五帝本紀》。
所畫內容與漢代以歷史人物故事喻世教民的傳統相承襲所畫人物用黑線作鐵線描,臉、手塗鉛白,服飾器具用黃白、青綠、橙紅、灰藍等色渲染,畫風與東晉名畫家顧愷之的作品十分相似,面相則已見南朝“秀骨清相”之端倪。而以漆或油彩作畫比在紙、帛上作畫更為不易,可見漆工技藝高超。這件屏風不但在當時屬於上品,在現存北朝文物中也是難得的精品。與屏風同出的還有四個石雕屏趺,當初是插立屏風用的,每件邊長約32厘米,高6.5厘米。屏趺雕刻極精,但內容與屏風畫沒有聯繫,均與佛教有關,說明當時北魏佛教十分興盛。
現藏於:大同市博物館。
相關文獻:
司馬金龍墓坐落在大同城東南7.5公里處的石家寨村西南。全部地下建築由墓道、墓門、前室、後室和右耳室組成。墓室南北總長17.5米,後室高5.20米,墓道全長28.1米,全部用磚5萬餘塊,每塊磚上都有陽文“琅玡王司馬金龍墓壽磚”十字。該墓雖早期曾被盜,但仍出土大批釉陶俑、生活用具、木板漆畫以及石雕棺床、柱座和墓志銘,總計達450餘件,為同期墓葬所少見。其中許多是罕見的藝術珍品,反映了北魏的社會生活,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如馱糧馬俑,是明器中的新題材,從側面反映了地處塞上高原的平城糧食生產困難,要經常用大量馬匹從中原地區運糧到京師。人面鎮墓獸、駱駝俑和鐵馬鐙,也是以前的墓葬中所未見的。墓中出土的石丁字尺檔、石柱座和木板漆畫,更是稀世藝術珍品石棺床和石柱座都雕刻得十分精美。彩畫漆屏風大都已經朽散,從保存較好的兩段看,繪畫內容大部采自漢代劉向《列女傳》故事,繪畫藝術和油漆工藝都有很高的水平。它繼承了戰國和兩漢漆畫的優良傳統,在相當大的畫面上以富麗的色彩描繪了真實生動的多種圖畫,而技法上卻較兩漢前進了一大步。它的發現是美術史上的一件大事,漆畫上有大片題刻題榜文字,字型秀麗遒健,用筆和結字已近楷法,是晉隸向唐楷過渡的典型為不可多見的北魏書法真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